1、介子推
又名介之推,後人尊為介子,春秋時期晉國人,生於聞喜戶頭村,長在夏縣裴介村,因“割股奉君”,隱居“不言祿”之壯舉,深得世人懷念。死後葬於介休綿山。晉文公重耳深為愧疚,遂改綿山為介山,並立廟祭祀,由此產生了(清明節前壹天)“寒食節”,歷代詩家文人留有大量吟詠緬懷詩篇。
作為春秋貴族,介子推的言行,宵小之徒視之為迂腐,然則體現了正道之義。介子推的行為並非忠君而是愛國,以後世儒家評價必為“忠君之典範”,而成為中國儒家傳統觀念中大丈夫精神的淵源。
2、師曠
字子野,春秋時著名樂師、道家。他生而無目,故自稱盲臣、瞑臣。為晉大夫,亦稱晉野,博學多才,尤精音樂,善彈琴,辨音力極強。以“師曠之聰”聞名於後世。人君之道,清凈無為,務在博愛,趨在任賢,廣開耳目,以察萬方,不固溺於流欲,不拘系於左右,廓然遠見,踔然獨立,屢省考績,以臨臣下。
他藝術造詣極高,民間附會出許多師曠奏樂的神異故事。洪洞縣曲亭鎮師村師曠墓遺址。師曠的政治業績並不亞於其藝術成就,其政治活動最早見諸文獻是在魯襄公十四年。現存先秦文獻記載,師曠幾乎參與了晉國內政、外交、軍事等壹系列事務,常向悼、平二公陳以治國安邦之策。
悼、平二公每每請教於師曠時,他都能“因問盡言”,引出壹番嚴肅的治國宏論。師曠雖僅是壹樂官,壹生均在宮中生活,但他的地位不同於壹般樂工,對政治有自己的見解,敢於在衛侯面前發表自己的意見。
也向晉王擔出了許多治國主張,有壹次,晉平公感嘆師曠生來就眼瞎,飽受昏暗之苦,師曠則言天下有五種昏暗,其壹是君王不知臣子行賄博名,百姓受冤無處伸。
3、趙鞅
春秋時期晉國趙氏的領袖,又名誌父,亦稱趙孟。《趙氏孤兒》中的孤兒趙武之孫。晉昭公時,公族弱,大夫勢力強,趙簡子為大夫,專國事,致力於改革,為後世魏文侯李悝變法、秦孝公商鞅變法和趙武靈王改革首開先河。
他是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改革家。戰國時代趙國基業的開創者,郡縣制社會改革的積極推動者,先秦法家思想的實踐者,對春秋戰國的歷史發展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與其子趙無恤(即趙襄子)並稱“簡襄之烈”。
士鞅的老辣遠非此時的趙鞅所比,其政治資歷更使其望塵莫及。就在魏舒執政的第二年,士鞅決定鉗制魏舒,抵制其再次“胡作非為”,於是士鞅拉攏荀寅、控制趙鞅導演壹出千古聞名的“鑄刑鼎”大戲。
4、驪姬
或稱麗姬春秋時期驪戎國君之女,晉獻公妃子,晉君奚齊的生母。驪姬姿色艷美。前672年,晉獻公打敗驪戎,驪戎求和將驪姬與其妹少姬獻給晉獻公。驪姬深得晉獻公的寵愛,獲立夫人,並生下兒子奚齊,而驪姬的妹妹少姬生子卓子。
驪姬以美色獲得晉獻公專寵,陰險狡詐,獻媚取憐,逐步博得晉獻公信任,參與朝政,但驪姬仍不滿足,使計離間挑撥晉獻公與兒子申生、重耳、夷吾的感情,迫使申生自殺,重耳、夷吾逃亡,改立自己所生之子奚齊為太子,史稱驪姬之亂。
前651年,晉獻公病危,囑托大夫荀息主政,保護奚齊並輔助他繼位。晉獻公死後,荀息遵旨立奚齊繼位,驪姬為太後。但在喪禮過程中,裏克殺死奚齊,荀息於是改立卓子為君。不久,裏克又殺害卓子。
5、晉穆侯
是西周諸侯國晉國的第九任統治者,前811年—前785在位,在位27年。是西周諸侯國晉國的第九任統治者。穆侯四年,取齊女姜氏為夫人。
七年,伐條。生太子仇。十年,伐千畝,有功。生少子成師。晉人師服認為嫡長子與嫡次子取的名字正相反,晉國遲早會出大亂。穆侯去世後,其弟殤叔自立,太子仇出奔。穆侯之孫韓萬,乃戰國七雄的韓國的先祖。
晉穆侯十年,晉穆侯率軍討伐北戎,與北戎在千畝交戰,晉軍壹戰擊敗北戎,大獲全勝。此時齊姜生下第二個兒子,於是晉穆侯便為他起名為“成師”。
晉穆侯二十七年,晉穆侯去世,其弟殤叔自立為君,史稱晉殤叔。太子仇出國逃亡。晉殤叔四年,太子仇率領其同黨襲擊晉殤叔而自立為君,是為晉文侯。
百度百科——介子推
百度百科——師曠
百度百科——趙鞅
百度百科——驪姬
百度百科——晉穆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