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魏六朝散文·鮑照》原文鑒賞
鮑照(公元?—466年),字明遠,祖籍東海(郡名,治所在郯,即今山東郯城壹帶,轄區包括今江蘇北部和山東南部的壹些地區)。鮑照本人則出生在京口(今江蘇鎮江)壹帶。其生年無考,卒於宋明帝泰始二年(466年)。出身孤寒,但自少年時起,就顯露出文學才華,他的妹妹鮑令暉,是著名的女詩人。大約在宋文帝元嘉十六年(439年),鮑照向臨川王劉義慶獻詩,被任命為臨川國侍郎,繼而在衡陽王劉義季、始興王劉浚的幕下任侍郎,經常過著壹種貧病交加生活。後來他又擔任過太學博士、中書舍人、海虞令、秣陵令、永嘉令等官職。在此期間,為了避免忌才的宋世祖的猜忌,曾故意寫壹些“鄙言累句”的文章以茍全性命。孝武帝大明五年(461年),改第七子劉子頊為臨海王任廣州剌史,同年改任荊州剌史。鮑照任其行參軍,到荊州後,又任刑獄參軍。大明八年,孝武帝死去。子前廢帝劉子業繼立。次年(465年),宋明帝劉彧殺子業自立。晉安王劉子勛在江州起兵反對劉彧,各地藩王、鎮將紛紛起兵,劉子頊的長史孔道存裹挾年幼無知的子頊亦舉兵響應。但時間不久,劉子勛便被劉彧擊潰,各地鎮將也紛紛歸降。當時荊州人宋景乘劉子勛兵敗,劉彧部將將至之際起兵掠城,鮑照遂為宋景所殺,時年五十余。
鮑照的文學成就是多方面的,其詩、文、賦皆有名篇傳世。當然,其中數量最多的是詩歌,他和謝靈運、顏延之被後人譽為“元嘉三大家”。在藝術上,他與謝靈運各有千秋;而在思想內容上,他比謝靈運確實深刻得多。至於顏延之則根本不能與他相提並論。
在南北朝時期,鮑照的辭賦與駢文同樣也有較高成就。張溥曾雲:“鮑文最有名者,《蕪城賦》、《河清頌》及《登大雷書》,《南齊·文學傳》所謂‘發唱驚挺,持調險急,雕藻浮艷,傾炫心魂’,殆指是邪?”(《漢魏六朝百三家集·鮑參軍集題辭》)縱觀鮑照的名篇,此論信非虛言。例如《蕪城賦》,通過廣陵城的今昔巨變,寄托了作者深沈的感慨,情調悲涼,詞彩華麗,確實有蕩人心魄的藝術魅力。而鮑照的《登大雷岸與妹書》,也是壹篇很有特色的文章,它既非辯論說理,又非敘事抒情,而是以書信之體,大量寫景。這在以前,是沒有過的。再如其《瓜步山楬文》,雖為寫景狀物,但主要是諷喻人間。“才之多少,不如勢之多少”,正是“才秀人微”者的不平慨嘆。至於說“販交買名”,“吮癰舐痔”,對當時社會的批判可謂入木三分。今選文以錢仲聯《鮑參軍集註》(上海古籍出版社)為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