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冬至是陽氣開始上升嗎

冬至是陽氣開始上升嗎

冬至是陽氣開始上升。

古籍《恪遵憲度抄本》: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冬至,又名“壹陽生”,古人認為自冬至起,天地陽氣開始興作漸強,代表下壹個循環開始,是大吉之日。

冬至,又名“壹陽生”,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中國就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壹個。

東至太陽運行至黃經270度,太陽直射南回歸線(又稱為冬至線),陽光對北半球最傾斜。因此,冬至日是北半球白天最“珍貴”,黑夜最漫長的壹日,冬至過後,夜空星象則完全換成冬季星空,而且從今天起開始“進九”。

歷史淵源

中國的星象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廿四節氣最初是依據鬥轉星移制定,在不同的季節不同的時間,北鬥七星會指向不同的方位,即所謂“鬥柄指東,天下皆春;鬥柄指南,天下皆夏;鬥柄指西,天下皆秋;鬥柄指北,天下皆冬”,“二十四節氣”是上古農耕文明的產物,它與幹支時間以及八卦等是聯系在壹起的,有著久遠的歷史源頭。

西漢武帝時期,將“二十四節氣”吸收入《太初歷》作為指導北方中原地區農事的歷法補充,采用土圭測日影法在黃河流域測定“二十四節氣”,現行的“二十四節氣”是根據太陽在回歸黃道上的位置來定的。

即在壹個為360度圓周的“黃道”(壹年當中太陽在天球上的視路徑)上,以春分點為0度起點,太陽在黃道上每運行15度為壹個“節氣”,在傳承發展中,二十四節氣被列入農歷中,成為農歷壹個重要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