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在其它古籍文獻中,可以查到蛛絲馬跡。
壹是在越破吳國後被沈入江中活活淹死。證據來自著名的《墨子卷壹親士篇》:“故比幹之殪,其抗也;孟賁之殺,其勇也;西施之沈,其美也;吳起之裂,其事也。”
宋代的姚寬在其《西溪從語》中提到,他在《吳越春秋》(這是東漢時寫的書)中看到:“吳亡,西子被殺。”明代楊慎等人也看到過該書上這段記載。
二是越破吳國後隨範蠡歸隱太湖。唐人陸廣微在其《吳地記》中曾引用《越絕書》:“西施亡吳後復歸範蠡,同泛五湖而去。”
下面,我們對以上文獻的可信度做壹分析:
吳破於公元前473年,墨子正好就差不多在那個時候出生的。而越滅吳又是當時震動天下的事情,具體情況在當時應該是“地球人都紫道”,特別是墨子這種弟子遍布全國的人更屬“消息靈通人士”。所以墨子應該是非常清楚這幾十年前剛發生的大事的,並且他作為大學者,完全不可能在自己嘔心瀝血的立萬之作的第壹篇就隨意胡說的。
而我引用的墨子這篇文章,是歷代流傳的經典,沒有中途被人篡改或訛傳的可能。即使墨子搞錯了,那麽他的書在當時就廣為流傳,如果開篇就寫錯,壹定會有許多了解幾十年前真相的人撰文指出的。既然沒人反駁,說明這個說法在西施死後的幾十年內是廣為世人所接受的。
但西施隨範蠡歸隱太湖的說法,是到了東漢時才出現的。當時的《吳越春秋》與《越絕書》時間差不多,但說法迥異。因此,我們只能得出結論說,到了東漢時,就出現了分歧。
但無論《吳越春秋》還是《越絕書》的作者,都跟西施隔著五百多年呢,不可能找到見證人,而只可能引用自某古籍,但他們沒有提到是從哪裏看到西施下落資料的,這個可信度就大打折扣了。
也許歷史上西施真的幸福歸隱了,我們也希望中國的歷史不要那麽殘酷。但從考據的角度,我只能非常遺憾地說,被沈江的說法恐怕更靠譜些。
至於誰這麽心狠手辣和缺乏審美情趣。應該不是吳人,也是不越國的普通士兵。因為晉朝的《拾遺記》提到,越兵沖進吳宮時,見西施與鄭旦立於樹下,驚人天人,因此不敢冒犯。如果此說屬實,說明吳國破滅時西施還活著,並且跟鄭旦壹起被俘。範蠡不可能公開從士兵手中搶這麽著名的人物的,因此沒機會偷偷帶她逃走。而越兵不敢冒犯,能殺她的不是壹般人,只能是越國的最高層。勾踐不大可能,除非他夠二。因此只可能是越國王後,把西施裝麻袋裏沈江的理由是為了防止她誤國,其實是為了防她奪寵。但誤國也好奪寵也罷,都印證了墨子所說的:西施因為長得太美而被沈江。
西施的歷史角色就決定了,她想幸福很難:對越王和範蠡,她是工具;對吳王,她是玩具;對自己,就只能剩下杯具了!
望采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