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303年-361年,壹作321年-379年),字逸少,瑯琊臨沂(今山東臨沂)人,後遷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晚年隱居剡縣金庭,東晉時期著名書法家,有“書聖”之稱,與其子王獻之合稱為“二王”。代表作有《蘭亭序》。 歷任秘書郞、寧遠將軍、江州刺史,後為會稽內史,領右將軍。其書法兼善隸、草、楷、行各體,精研體勢,心摹手追,廣采眾長,備精諸體,冶於壹爐,擺脫了漢魏筆風,自成壹家,影響深遠。風格平和自然,筆勢委婉含蓄,遒美健秀。
顏真卿(709年-784年8月23日),字清臣,別號應方,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唐代名臣、書法家,與柳公權並稱“顏柳”,與趙孟頫、柳公權、歐陽詢並稱“楷書四大家”。 曾得罪權臣,被貶為平原太守。唐代宗時官至吏部尚書、太子太師,封魯郡公。784年,被縊殺,追贈司徒,謚號“文忠”。其書法精妙,擅長行、楷。初學褚遂良,後師從張旭,得其筆法,創“顏體”楷書,對後世影響很大。又善詩文,有《韻海鏡源》《禮樂集》等,均佚。宋人輯有《顏魯公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