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太乙教簡介

太乙教簡介

太乙教,又稱太乙道,是西宗(1138至1140)初年,魏州(今河南省薊縣)人蕭寶楨創立的。太乙教的名稱來源於其對太乙神的崇拜。他的教義傳播了“太壹三元法”。太壹的含義是元氣雜合,太極判官,理清,也是秦漢以來道教崇拜的神。三元是指天、地、水。從起源上看,太乙教屬於同壹派別。蕭寶楨的“太乙三元法”祈禁、治病、驅邪,適應了人民的需要。很快,它就以《福法令》出名,追隨者眾多,影響力波及山東、河北等地。太乙教以祈水為主,但也強調內訓。它以靜心的內在修養為基礎,輔之以福祿,同時符合沈嘯和衛青學派的特點。太乙教遵守《道德經》,以“弱”為主,受儒家思想影響,重視忠孝等壹般倫理道德。太乙教流傳了200年,到了元朝還受到統治者的禮遇。元世祖忽必烈賜太乙“太乙中和任靜真人”稱號,賜太乙“真人”稱號給前三代祖先。後來,五祖肖、六祖肖全有、七祖肖天佑都被元朝命名為真人。七祖之後,史料失傳,流傳不詳。祖先和道士都沒有留下任何文字。

陳垣:《南宋初河北新道教考證》(北京:中華書局,1962),卷四。任,主編:《宗教詞典》(上海:上海詞典出版社,1981年),第161頁。卿希泰主編:《中國道教史》(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3),第三卷,第2至20頁。李《:道教概論》(北京:中華書局,1989),第165至167頁。李:道教手冊(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3),第111頁。《中國道教》(上海:知識出版社,1994),第壹卷,第158至16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