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韓:如何解讀歷史上的?

韓:如何解讀歷史上的?

司馬遷的《史記》是中國古代最傑出的紀傳體史書,也是中國第壹部朝代正史。同時,《史記》也是中國古代最優秀的文學作品之壹,是中國作家文學的開創者,是中國傳記文學和中國古典小說的始祖。此外,《史記》是先秦和西漢文化的集合,也具有古代百科全書的性質。所以,想要探究任何壹種文化或壹門科學的歷史淵源,往往都要經過關口和史記這壹步,這樣才能事半功倍。

《史記》對中國古代史研究的貢獻

首先,司馬遷廣泛收集和總結了先秦時期的歷史資料,並將其列為壹個完整的體系,使中國第壹次有了壹部科學的、系統的、完整的古代史書。司馬遷根據《尚書》、《逸周書》、《國語》整理了古代“五帝”的傳說,梳理出夏、商、西周古史的輪廓。他根據《春秋》、《左傳》、《戰國策》對春秋戰國時期的歷史進行了詳細的梳理,尤其是春秋時期的歷史相當清晰。《史記》戰國時期有很多歷史上的混亂,這是由於戰國時期東方六國的史書都被秦始皇燒了。司馬遷能夠在沒有更多材料的情況下整理出這樣壹條我們現在可以看到的線索,為後人研究戰國歷史提供了便利,讓大家吸收正確的,補充錯誤的。總之,這是司馬遷研究古史的第壹個方面。

其次,司馬遷整理撰寫了自秦統壹、秦末農民起義、楚漢戰爭、劉邦建國以來的西漢初年的歷史。這部分完全出於司馬遷的原創。

當代人寫當代專制王朝的歷史有很多煩惱。如果把所有的贊都贊了,當然沒問題。如果妳不同意或者揭露它的陰暗面,恐怕它就要倒黴了。而司馬遷卻能在今天的《史記》中把從秦統壹、秦末到漢武帝這壹百多年的歷史寫成這個樣子,正如班固所說“其文直,其物為核,不虛,不藏邪”;司馬遷寫漢武帝的功績,寫他認為漢武帝應該批判的各種問題。這並不容易。唐代的劉知幾曾經說過,作為壹個好的歷史學家,妳要有“史學”、“歷史才能”、“歷史知識”;到了清代,章學誠提出了另壹種“實德”。換句話說,作為壹個傑出的歷史學家,應該具備傑出歷史學家的品格,能夠實事求是,堅持把真實的情況告訴後人。人們認為司馬遷在這方面確實是獨壹無二的,而在中國歷史上,能像司馬遷這樣的人少之又少。

《史記》的文學性和抒情性

《史記》中有相當多的作品與今天的小說相似,如《項羽本紀》、《高祖列傳》、《廉頗藺相如列傳》、《田單列傳》、《荊軻列傳》、《淮陰侯列傳》等。他們都詳細講述故事,生動描述情節和場景,生動地為作品中的人物設計個性化的語言。從某種意義上說,《史記》是悲劇英雄的畫廊。尤其是司馬遷的主觀感受,有時並不站在勝利者壹邊。比如楚漢戰爭的勝利者是劉邦,而司馬遷的同情卻在戰敗的項羽壹邊。再比如漢武帝攻打匈奴。真正為漢朝立下汗馬功勞的是衛青和霍去病,而司馬遷的情懷所聚焦的卻是從未打過勝仗的李廣。勝利者的表現自然偉大,“失敗者”的表現也絕不渺小。我們再仔細看看項羽失敗自殺後的東城之戰。讀壹讀李光戰敗被俘後逃跑的那匹馬。有了這些細節,我們稱項羽為“戰神”,稱李廣為“飛將軍”。誰能說不合適呢?這是司馬遷描寫的深刻性,也是《史記》文學藝術的巨大成功。

《史記》中的文章充滿了抒情性,比如《伯夷列傳》、《屈原列傳》、《遊俠列傳》,幾乎就像壹首抒情詩。還有《李將軍傳》、《張釋之馮唐傳》、《外戚世家》等等。在悲傷、憤怒或迷茫中徘徊、嘆息,多麽感人。魯迅稱《史記》“離騷無韻”,確實如此。在史書記載中,如《伯夷傳》、《日人傳》、《滑稽傳》等。,我們似乎很難去考察他們的“人物”和“故事”是否真的存在。舒凡《侯智評點紅樓夢傳奇》有所謂“部窮誰敢戰,莊騷遺史萬古流芳”;劉鶚《老殘遊記序》有所謂“莊子哭孟左,史記哭太史公”。《莊子》十有八九是寓言,《史記》中的壹些人物故事只是寓言。這裏我們要思考和理解的是它的推理是否深刻,而不必去經歷它所用的“人物”和“故事”是真是假。《史記》對中國後世文人文學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吳月發說:“大多數小說家的傑作都歸功於《史記》。程說:“歷代小說的祖庭應該是司馬家的。”。”(《柯雲錄的故事》)

由於《史記》是壹部傳記性的史書,文學性很強,所以研究傳記文學的人自然把《史記》稱為中國“傳記文學”的開山之作。過去,西方人以歐洲為中心,他們把古希臘的普魯塔克稱為“穹高傳記”。但是,與司馬遷相比,普魯塔克晚出生191年。司馬遷的《史記》比普魯塔克的《希臘羅馬名人錄》早了近兩個世紀。《史記》在今天的思想意義之壹,是它表現了壹種進步的民族觀,認為中國各民族都是炎黃子孫,都是炎黃子孫的兄弟。這種觀點壹般起源於戰國時期,在司馬遷的《史記》中得到了充分的表達。這個口號已經被中國、海外和全世界的華人廣泛接受。這個口號本身不壹定很科學,但作為團結華夏子孫的紐帶、理論、思想,形成了心理定勢,被普遍接受了兩千多年,所以成為壹種巨大的精神力量。

第二是司馬遷認為經濟是壹個國家強大的基礎。秦國為什麽能統壹六國?因為它興修水利,發展農業。為什麽管仲能扶正氣,使齊桓公成為“五霸”之首?是因為齊國能發展工商業。司馬遷主張工、農、商、危並重,反對片面的“重農抑商”司馬遷的思想被壓抑了兩千多年,直到鄧小平改革開放後,人們重新閱讀《史記》,司馬遷的經濟思想才如此進步。司馬遷在《貨殖傳》中為傑出的工商業者立碑,表揚他們對社會的傑出貢獻。這種眼光很難得。特別是寫了孔子的學生子貢在商業上的才華。他說自貢建立了很多跨國公司,無論去哪個國家,那個國家的省長都要畢恭畢敬地出來招待。他說孔子當時遊歷了壹些國家,孔子之所以受到這些國家統治者的禮遇,完全是因為子貢,是子貢花錢的結果。雖然這有點像笑話,但毫無疑問,司馬遷重視工商業的發展。

第三,《史記》批判繼承了先秦兩漢時期盛行的儒家和法家兩大學派。儒家倡導的“退位”、“德治”、“仁政”、“無私”、“修行”,都被司馬遷所接受,並在《史記》中形成了他們夢寐以求的典範政治和人格,如堯、舜、禹、文王、周公等。但是,司馬遷重視法制。他描寫了吳起、商鞅、趙武靈王、晁錯等壹批敢於進行變法的人,甚至為此付出了生命。《史記》中有《官員列傳》,其中特別贊揚了執法公正的李利。因為在執法過程中誤殺了人,他堅定地判了自己死刑,自殺了。他還稱贊了史的豪奢堅持原則。史奢出於對國家執法的規則不得不判父親有罪,他從家庭上感到對不住父親,毅然自殺。《史記》中這些關於治國平天下的思想和實踐,對後世的思想家、政治家產生了非常重要的影響。

第四,《史記》歌頌和贊美了壹種積極向上的生死觀和價值觀。《史記》中所歌頌的英雄壹般都具有積極進取、勇於為國家和社會做貢獻、都想幹壹番轟轟烈烈的事業的特點。這些人也可能是為了某種道德觀念,或者是為了某種個人興趣或者名氣。我們不必過分追求他們。關鍵是看他們客觀實踐的效果。不僅有司馬遷喜歡的英雄,還有管仲、晏嬰、陳涉、項羽、李廣、郭頡。就連他討厭的人,比如李斯、主父偃,也有這種抓住機會做點什麽的特點。

推薦幾個筆記

《史記》已經出版2100年了,生活在現代的讀者要想更準確地理解它,需要壹個合適的註解。這裏我提出幾個供大家參考。首先是“三記”。所謂“三註”,就是劉松培的《史記集》、唐司馬貞的《史記研究》和張湯守節的《史記正義》三個註釋的統稱。這是我們今天能看到的最早的史記註釋。這三種筆記本來是分開寫的。到了北宋,有人開始把三種註打散,統壹排列在《史記》正文之下。今天中華書局整理的《史記》就是這樣的合本。“三註”在原始史籍的校勘、文章史實的考證、地理名物的註釋等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二是明末淩之龍編纂的《史記·林語錄》。本書以《史記》三註為基礎,廣泛收集了漢代至明代對司馬遷和《史記》的評論,以及對原文的校勘、詞義的解釋、材料的來源和對《史記》寫作的評論。從而對讀者舉壹反三、喜憂解難很有幫助,有利於研究和寫文章。

三是張的《史記新本紀註》。這本書的第壹個特點是早而全,是新中國成立以來較早的壹種對《史記》全書的簡明註釋。最早由三秦出版社於1990出版,後由其他出版社多次出版。這本書的第二個特點是簡潔。它用簡潔生動的語言,疏通原文的意思,講解聲、義、字、地、官職、法規等。壹般不做引用,只註明歧義。這本書的第三個特點是創新。它以中華書局為底本,用不同的字體對原始史籍、楚的補充文章和登基後的重要事件進行區分排版。在寫作中,以“前言”、“說明”、“簡要論述”為引子,引出作者個人的觀點、評論或理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