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書》、《資治通鑒》和《水經註》等古籍都記載了這樣壹個故事 :傳說在西漢時,驪山附近有位小牧童,因為家貧所以只能給地主家裏放羊為生。然而有壹天,小牧童因為貪睡跑丟了幾只羊。
他驚慌失措、四處尋找,就在他壹籌莫展之際聽到了遠處傳來幾聲羊叫。他循聲前去查看,撥開面前的雜草, 壹個深不見底的山洞豁然出現在眼前,羊叫聲就是從這裏面傳出來的。
看著眼前黑黢黢的山口,小牧童壯著膽子前進,當他將火把點燃後,眼前的景象讓他大吃壹驚—— 只見洞穴裏土地平曠,裏面盡是琳瑯滿目的珠寶玉石,在火焰的照耀下發出璀璨的光芒。
小牧童完全看呆了,等他反應過來去拿珍寶時,不小心將火把掉在了地上。 頃刻之間,洞穴地上的膏油燃燒起來,整個洞穴裏都是熊熊燃燒的大火。
小牧童害怕極了,什麽也不管轉身就逃出去了。 據說,小牧童誤入的這個洞穴就是千古壹帝秦始皇的陵墓。
作為壹個普通農民,楊誌發可能這輩子都不會想到, 自己居然有壹天,能與千古壹帝秦始皇扯上聯系,但緣分有時就是這麽奇妙。
1974年3月29日,陜西臨潼壹農民楊誌發像往常那樣去地裏幹活。 那壹年氣象大旱、村裏滴雨未落,眼看村裏沒水過活,莊稼因為幹旱都快要枯死了,村民們決定鑿井取水。
楊誌發聯合幾個農民前去挖井,但當農民聽說要去亂葬崗時連連搖頭拒絕。
據說,那個地方異象橫生,時常發生奇怪的事,村裏的人都十分忌諱那個地方。 但幹旱來得實在迅猛,大家也只能硬著頭皮上了。
突然,隨著楊誌發壹錘頭下去, 他挖出了壹個陶制人頭,這壹發現讓眾人大吃壹驚。
隨後,人們繼續向下挖,發現底下竟是個甬道, 裏面整齊地陳列著陶制土人,全是披堅執銳的模樣。
可能楊誌發也沒意識到,自己這壹鏟子竟然鏟出了“世界第八大奇跡”——秦兵馬俑。 看到眼前這壯觀的壹幕,楊誌發回去後立即上報,不久後便有考古隊前來勘探。
隨後, 輝煌浩大的秦始皇陵便與世人見面了。
秦始皇陵依山環水,坐西向東,南依驪山,北臨渭水之濱。 秦始皇陵的朝向顯然比較特別,關於這壹點的解釋眾說紛紜。
有人說是因為秦始皇壹生尋求長生不老,派徐福東去前往東瀛尋求長生不老藥也是毫無收獲。 因此他不甘心地將陵寢朝東建造,是為了追求長生不老。
還有人說,秦始皇曾向東壹統六國,他這是為了紀念他曾經囊括四海、並吞八荒之壯舉。 向世人表明自己即使在死後也會註視著東方、防止天下動搖,顯示自己千古壹帝的堅定和毅力。
還有壹種比較有依據的說法,初秦時期就是流行墓穴朝東放置的朝向。 據考察,從陜西境內發掘的近壹千座秦墓基本都是東西朝向。
還有,秦漢時期的禮儀內容中尊者是坐西向東的 ,從有關文獻中不難發現這壹點。
比如《史記》中記載的鴻門宴場景,“項王、項伯東向坐。”從中可以看出當時主人朝向著東坐是壹種禮儀規定, 像秦始皇這樣的尊貴之人的陵寢自然也是要坐西向東了。
秦始皇陵壹帶不僅有著優美的自然環境,還有著理想的地理位置。 整個驪山唯有秦始皇陵所在地段的山脈海拔較高,這段山脈左右對稱,林木蔥榮。
陵寢位於驪山的峰巒環抱之中,與整個驪山渾然壹體 ,而陵寢的周圍更是有著叮咚作響的溫泉水流過,實在是壹塊寶地。
整個帝陵前前後後動用了近八十萬的人力進行修建 ,其規模之浩大、動用人數之多、修建時間之久也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秦始皇這壹生除了把統壹六國當作人生誌向,另壹個就是修建陵墓。 整個陵園工程修建了39年,直至他去世都沒有竣工,還是在他兒子胡亥在位期間才修好的。
秦始皇陵被考古界稱為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帝王陵墓之壹。 其高76米,東西長345米,南北寬350米,占地面積超過12萬平方米,並且分為陵園和從葬兩個區域。
秦始皇陵仿造鹹陽的宮殿和都城格局,內外有雙重城垣,周圍設置高大的門闕 。
秦始皇陵全部都按照生前的宮殿規模仿制 ,其內部的構造也是盡顯廊腰縵回、檐牙高啄之景。
整個秦始皇陵有78個故宮那麽大,整個帝陵的規模讓人驚嘆不已。 帝陵的宮殿之多也讓人嘆為觀止,其周圍的陪葬墓竟有六百多個。
從秦始皇陵被發現之日起,就有學者猜測, 秦始皇陵是否是按照阿房宮的構造和規模建造的, 當然關於這壹問題的答案我們不得而知。
但不可否認的是,秦始皇陵也有著 像 阿房宮那樣“覆壓三百余裏”的浩大規模。 體現了當時人“事死如事生”的理念,規模浩大,氣勢磅礴。
秦始皇征戰多年,在壹統天下後從各地搜集來奇珍異寶陳列在宮殿裏。
生前享盡了錙銖珍寶的秦始皇,在死後也將這些奇珍異寶帶進陵墓中, 就連價值連城的黃金在帝陵中也只是眾多珍寶中稀松可見的壹個。
有著吞吐宇宙之誌的秦始皇怎麽會允許自己的陵寢陷入無邊黑暗中呢?
為了保持陵寢永遠是明亮的,他派遣軍隊去東海捕捉“鮫人” ,並從這些鮫人身上提煉出膏狀物,這些人魚膏就是長明燈的原料。據說,人魚膏點燃後可以千萬年長明不滅。
按理來說,這麽富麗堂皇的陵寢應該是盜墓賊經常光臨的地方。 可是為何直到近代都無人敢大規模地盜墓呢?這也與壹些傳說有關。
據說,在魏晉南北朝時期, 少數民族蠍族的首領石虎,曾經想要進入秦始皇陵壹探究竟。 但他率軍在驪山附近逗留了兩個多月,都沒有找到地宮的入口。
當軍士從皇陵附近挖出幾根石墻旁的銅柱時, 沒見過世面的石虎以為自己挖到了皇陵內的寶物,便心滿意足地打道回府。
還有傳說稱, 昔日的“西楚霸王”項羽領軍攻破鹹陽後,有謀士向他提議 ,聽聞秦始皇陵便在附近,那裏面有著數不勝數的奇珍異寶等待著項羽去采擷。
當時的項羽本來就是打著“誅暴秦”的旗號 ,再加上經過多時的戰爭後,項羽麾下的大軍都人困馬乏,糧草短缺。
項羽對於這個建議深以為然,便派出十萬大軍進軍秦始皇陵,準備來個“大豐收”。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那十萬大軍在皇陵周圍挖了整整壹個月都分文未獲。
後來,項羽在壹位風水先生的幫助下找到了皇陵的線索 ,就在眾人準備大幹壹場時,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
那些參與挖掘地宮的士兵們被壹種未知的疾病襲擊,相繼病倒 ,當時無人能解出是何病因,也無人能開出解藥。
後來, 這不知名的疾病在軍隊中肆意橫行,傳播速度之快令人咂舌 ,並且這些人的死狀也十分恐怖。
面對此景,項羽猶豫了 ,但當他想到地宮裏那些尚未被人發現的珠寶美石時,他又心動了。於是,他繼續派遣大軍進行地宮的挖掘。
就在眾人千辛萬苦地找到地宮的大門時, 門剛壹推開,便從裏面射出了連綿不絕的箭雨 ,前面的士兵無壹不被射成了篩子,損失慘重。
眾人嚇得連忙轉身就跑,就在眾人以為安全後, 墓門後突然爬出了成千上萬只毒蟲鼠蟻,密密麻麻的在地上爬行,嚇得眾人屁滾尿流、倉皇奔竄。
接連受挫後的項羽只能放棄挖掘陵墓,悻悻而歸。
這麽壹座聲勢浩大的帝陵, 裏面藏滿了來自各國的奇珍異寶。
歷來關於秦始皇陵的描寫和想象牽引著眾人的心,自然有不少人, 想要親眼見證秦始皇陵內部的真實面貌,也有不少人對裏面的奇珍異寶感興趣。
當然,當時的秦始皇自然想到了這壹點, 為了不讓後人能輕易進入陵墓,據說秦始皇用了很多如今早已失傳的“秘術”。
不僅如此, 秦始皇還在陵寢暗處設置了許多暗器和機關 ,稍不註意便會觸發機關。
等到那時迎接擅闖者的,就不知道是毒煙梟器還是勁弓暗弩了。
還有,秦始皇陵裏面布滿了水銀 ,這種具有劇毒的揮發性物質對闖入者也是個巨大的威脅。
就算闖入者僥幸活了下來,在不熟悉地形的情況下,擅自進入也許會在裏面迷失方向, 如果在復雜曲折的陵寢內迷失,也許也會活活餓死在裏面。
可能許多人會問了,現在技術這麽發達, 如果用現在的技術,能否將秦始皇陵打開呢?
其實在1981年,考古專家們就進行了對秦始皇陵的檢測, 他們發現封土中的汞含量嚴重超標。
並且據史料記載,秦始皇將山川河流都建造進了陵墓中。 而他陵墓版圖中的河流、大海就是以汞為水,遍布在地宮內。
汞是壹種具有揮發性的劇毒物質。 而且當人長期暴露在汞環境下,會出現頭暈眼花、健忘、四肢乏力和沒有食欲等癥狀,嚴重點可能還會出現精神衰弱、心悸、出現幻覺等癥狀。
據說, 追求長生不老的秦始皇就是死於服用了過多的含汞量超標的“仙丹”,造成了肝衰竭和腦損害。 也是基於這些原因,考古學家們始終不敢開始大規模的考古活動。
還有壹個原因便是——保存不當會對文物造成不可逆性的傷害。
我國考古學界曾於1957年在郭沫若的帶領下,對明神宗的陵墓“定陵”進行挖掘。 盡管當時有了現在技術手段的加持,但保存這些出土文物仍然成為了當時的大問題。
定陵中出土了大量文物 ,其中不乏色彩鮮艷的絲綢、雕塑和繪畫。
但也是由於保存不當,許多文物都被氧化了。 氧化後的文物不再有鮮艷的色彩,而是暗沈沈的顏色,這壹結果令許多考古學家都痛心不已。
再說回秦始皇陵, 轟動世界的兵馬俑是秦始皇陵的壹部分。
後來,國家為了保護文物也下令禁止了繼續出土兵馬俑。 由此觀之,如若不能在它出土後保存好文物,那麽不輕易去發掘它是否也是壹個保護文物的方法呢?
再者,秦始皇陵地形復雜,構造十分特殊。 通過考古工作者的多年勘探發現,宮墻由多層細土夯實而成十分堅固,用弓箭都無法插進,更不用說地宮裏三層外三層的城墻了。
有專家推算,用現有的水平來說, 舉全國之力進行挖掘估計也要用到將近七十多年的時間。
並且,秦始皇陵陵墓呈覆鬥形,本就極容易塌方。 再加上秦始皇陵已經經過了幾千年的風吹雨打和戰亂,其勘探的安全性就更加讓人擔心了。
不僅如此,就算是用炸藥將厚重的宮墻炸開, 估計對於秦始皇陵的其他部分來說也是個毀滅性的打擊 ,甚至得不償失。
由於種種現實因素,挖掘秦始皇陵的工作始終無法如願進行。
當然,國家也明文規定禁止主動發掘帝王陵墓。 在文物保存手段還遠遠不夠的今天,這也是對文物最好的保護措施。
但我們也願意相信,當後世的技術手段足夠完善時,當挖掘工作真正完成時, 我們壹定能將塵封了兩千多年的秦始皇陵完完整整的展現在世人眼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