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1、中國書院的起源、發展、特點及其評價 2、簡述十七大報告中有關教育的重要內容

1、中國書院的起源、發展、特點及其評價 2、簡述十七大報告中有關教育的重要內容

長江流域書院與長江文化

壹長江流域書院的歷史發展概況

書院作為古代壹種獨具特色的文化教育組織,是在唐、宋時奠基的。從書院的萌芽,到書院的形成和最終定型,其過程主要發生於長江流域壹帶。

書院作為古代壹種民間的文化教育組織,最初萌芽於唐中葉至五代之時。盡管這批早期書院的性質、辦學規模以及具體的制度、教學活動等尚有許多不太清楚的地方;但從這些最早稱名“書院”,包括它們的讀書、講學、論文、藏書、著書等與“書”有關的文化教育活動來看,毫無疑問它們是中國書院的早期形態,並且初步具備了完整書院形態的壹些特點。

書院與長江流域有著不解之緣,這在書院萌芽時就已體現出來。早在唐中葉以後,中華大地就開始星星點點萌芽著壹些書院,值得註意的是,這些最初萌芽的書院絕大部分都是分布在長江流域壹帶,這與向來是文化重鎮的黃河流域形成鮮明對比。據我們從全國的地方誌中搜集的唐五代時萌芽、稱名的書院中,主要分布在長江流域的浙江(6所)、福建(6所)、江西(13所)、湖南(8所)、四川(5所)等省。

書院制度的形成是在北宋。當宋初官學不興之時,書院在全國各地逐漸興起。不再像唐五代時期那樣,書院主要是個人讀書之所,只是兼有壹些聚徒講學的教育活動,北宋時期的書院基本上是壹種依靠民間力量興辦起來的正規學校。這裏既有專門主持教學、行政管理的山長職事,還有規制化的講堂、齋舍、祠廟、書樓,以及壹定規模的藏書等等。這樣壹種正規、完備的教育組織,雖主要是依靠民間力量創辦起來的,但同時也得到朝廷、官府的表彰、支持,故而很快就風行全國。

在北宋時期這股興辦書院的熱潮中,長江流域又走在全國的前列,成為書院初興的發祥地。相反,向來是人文文化發達的黃河流域,在北宋時期興辦書院的熱潮中,雖也有不錯的表現,但是比起長江流域來說,則仍有相當的距離。如河南是北宋時期的政治、文化和教育中心,但是北宋時期河南所創辦的書院也只有10所,這和長江流域的許多省區相比有明顯差別,如江西有39所,浙江有32所,湖南有12所,福建有12所。至於黃河流域的其他省區創辦的書院則更少,如河北3所,山西4所,山東7所,陜西4所。

與此同時,北宋時期所創辦的著名書院,也大多集中在長江流域壹帶。如湖南就有嶽麓書院、石鼓書院,其辦學規模大,影響甚顯。嶽麓書院山長周式,因此還受北宋真宗趙恒的召見,並得到賜書、賜額的待遇。石鼓書院因辦學影響大亦受到朝廷賜額。故而,湖南的嶽麓、石鼓兩書院均被列入宋初四大書院。江西的著名書院亦很多,如白鹿洞書院就受到朝廷賜九經的待遇,亦是宋初四大書院之壹。另外,江西還有許多著名的書院,包括南豐縣的華林書院、安義縣的雷塘書院、南城縣的盱江書院等等。有人將江西的華林書院、東佳書堂、雷塘書院稱之為江南的三所名院。此外,像江蘇的茅山書院、浙江的稽山書院,均是北宋時期著名書院。當然,北宋時期黃河流域也產生了壹些著名的書院,如河南嵩陽書院、睢陽書院,山東泰山書院、徂徠書院。它們或因辦學規模大或因名人主持,被列入宋初四大書院或著名書院的名錄中。但是與長江流域的著名書院相比,其興辦的規模和影響仍為遜色。

到了南宋,由於政治、軍事形勢的急劇變化,中原地區已被金兵占領,作為民間新興的書院教育受到了嚴重的摧殘,除個別之處,中原地區再也難覓書院的弦歌之聲。相反,江南地區的書院建設則被推向了壹個新的高潮。長江流域各地紛紛創辦書院,在數量、規模上均超過北宋。尤值得註意的是南宋時期江南書院有壹個顯著特點,就是書院教育與理學思潮的壹體化。即這段時期積極創辦、主持書院者主要是活躍於當時學術思想界的理學家們。他們往往在書院中標榜自己獨立的辦學宗旨,發揮自己對儒家經典的理解,利用書院展開學術討論。同時,在關於書院管理制度、辦學特色方面也都出現了新的風貌。應該說,到南宋時,書院教育制度才真正定型,並影響以後達數百年之久。

當然,南宋時期書院教育所取得的成就,主要是在長江流域中。自中原淪於金兵鐵蹄之下,北方書院蕩然無存。而嶽麓、白鹿、麗澤、象山四所書院則崛起於長江流域,成為“南宋之四大書院”。值得註意的是,這四大書院均有名師主持,張南軒主嶽麓,朱熹主白鹿洞,呂祖謙主麗澤,陸九淵主象山。由於他們四人是南宋理學思潮四大學派的宗師,所以這四大書院又成為當時名聲顯赫的四大理學學派的基地。

由於南宋時期江南的書院均與理學思潮結合,隨著理學思潮的進壹步發展,特別是宋理宗之後,理學的地位得到確認,書院則更是如雨後春筍壹般地蔓延開來。整個宋代的書院建置數目表明,長江流域的書院數量已占全國總數的74郾43%,黃河流域僅占3郾25%。

元朝的書院教育得到了全面的推廣和普及,故而才有“書院之盛,莫盛於元”之說。這種推廣和普及的力量主要源於兩個方面。首先是民間的力量。元代書院中相當多者仍保留了民間教育組織形式的這壹特點。大量不願仕元的宋代遺民主要是通過在民間創辦書院以從事獨立的教學、學術研究活動。加之元朝當局對這種民間興學的熱忱並不制止,反而是鼓勵。

其次是官府對書院教育大力扶持,亦使書院能夠得到推廣和普及。元代所建的第壹所書院就是由朝廷所建的燕京太極書院,這表現出元政府對書院教育的承認,亦為以後的書院推廣政策開了壹個先河。以後,各級地方官府紛紛效法,官員們紛紛在自己的治所建設書院。長江流域的大量書院就是由地方官員主持、地方財政創辦的。如浮梁的紹文書院、吉州的白鷺洲書院、潭州的嶽麓書院、婺源州的晦庵書院、南康的白鹿洞書院、浙江青田的石門書院等等,都是由地方官府出面主持修復或修建的。為了保證書院教育的建設發展,元代政府還對書院的管理給予了特殊的關照。最重要的就是把主持書院教育的山長列為朝廷命官:凡州縣書院的山長與學正、學錄、教諭壹樣,並由禮部任命;凡各省所屬書院的山長,則與所屬州縣學正、學錄、教諭壹樣,並受行省及宣慰司授命。另外,書院的生徒也與官學的學生同等對待。這些政策,雖然導致書院官學化程度的加強,使書院失去了自己的特色,但是,確實也起到了使書院得以推廣和普及的作用。

民間和官方***同努力,是明、清時期書院得到大力推廣和普及的主要原因。壹方面,由於民間士紳對書院教育的極度熱忱和向往,他們普遍將資助、創辦書院看做是自己的社會責任、文化使命與“兼善萬世”的歷史功業,故而往往將最大的熱情傾註在書院建設方面。另壹方面,官方雖然對書院自由講學有所限制,但對書院在發揮基礎教育、精英教育及社會教育方面的作用亦是肯定的,故也傾註力量對書院加強扶持,希望借助書院教育,以實現“建國君民,教學為先”的目標。在這股關於書院的推廣普及的熱潮中,長江流域壹直居於全國的前列。

二長江文化的發達是長江流域書院崛起的歷史條件

唐、宋以後,長江流域書院的崛起,與當時長江文化的發展息息相關。唐、宋以降,長江流域的書院教育能夠萌芽、興起、發展及全面推廣,並壹直居於全國的前列,離不開唐、宋以來文化重心南移、長江文化蓬勃發展的歷史背景。這裏列舉幾個主要條件,以闡述說明書院形成、發展的社會文化原因。

(1)士紳社會的發展

唐、宋以後的壹千多年,士紳社會與書院教育有壹種很強的互動關系:士紳社會的發展,必然通過積極地創辦書院以表達自己對社會的責任和對文化的關懷;書院教育的發達,又可以培養、再生新壹代士紳。長江流域的書院之所以那麽發達,其重要的條件是唐、宋以後這個區域的士紳社會發展很快,士紳的社會力量,推動著長江流域不斷興起壹個個創辦書院的熱潮。

(2)學術思想的繁榮

書院既是中國古代教育中心,也是學術思想的研究中心。因此,書院的盛衰與宋以後學術思想的盛衰是同步的。唐、宋以來,中國學術史上最重大的發展,就是出現了綜合儒、佛、道思想的更具綜合性的學術形態——理學。理學思想源於中唐以後,創建於北宋之時,大盛於南宋時,其發展的進程幾乎與書院同步。唐代以前,長江流域的學術思想總是處於邊緣地位。而理學思潮出現後,情況則發生了很大變化。理學形成於北宋,理學開山鼻祖周敦頤出生於道州營道縣(今湖南道縣),他的學術活動主要是在長江流域壹帶。周敦頤所奠基的理學成為宋以後占統治地位的主流學術,標誌著長江流域學術地位的崛起。特別是到了南宋,理學學術的重心完全轉移到了南方,長江流域壹帶成為理學的重鎮。理學史上幾個重要的學派,如朱熹的考亭學派、陸九淵的象山學派、胡宏張栻的湖湘學派、呂祖謙的婺學派,另外,還有與理學展開學術爭鳴的浙東事功之學,包括永嘉學派與永康學派,都活躍於長江流域壹帶。他們在這裏研讀經史、闡談義理、會講論辯、著書出書。書院成為他們從事學術研究、傳播思想、創建學派的最好場所。

(3)佛道宗教的發達

書院作為中國古代最具特色的教育組織,壹方面在於它兼具傳統私學的自由講學與官學制度的完備的雙重長處,另壹方面則在於它兼收了儒家人文教育與佛道宗教教育的特色。同時,佛道宗教亦對理學的形成產生很大的影響。所以,佛道宗教的發達,又構成了書院建設及理學學術發展的重要文化條件。

佛、道二教在長江流域有廣泛而深入的傳播。由於佛教寺廟、道教宮觀林立於名山之中,而早期的書院亦深受佛道二教的影響而創設於名山,佛道的宗教理論,修養方法也影響了理學學術及書院教學。故而,長江流域佛道的盛行,是書院繁榮的重要文化條件。

(4)造紙印刷的發達

書院作為壹種獨具特色的教育組織,能夠形成、發展於唐、宋之際,有壹個重要的條件,就是書籍的普及。書院首先要能藏書,然後圍繞著藏書能夠展開教書、讀書、著書及出書等壹系列的文化教育活動。

由於長江流域的造紙業、印刷業的發達,使原本十分珍貴的書籍大大得到普及。民間普遍具有收藏書冊典籍的可能,這樣,就有可能使先秦、兩漢曾經流行的各種私學演進成書院這種更具特色的教育機構。

三長江流域書院對長江文化發展的推動

(1)文化創新功能

這主要體現在宋元明清時期學術文化的創新與發展。兩宋時期,特別是南宋,長江流域書院與理學緊密結合,從而導致了理學的蓬勃發展和學術地位的確立。元、明、清時期,長江流域的學術能夠繼續獲得蓬勃發展,同樣與這段時期的書院在學術上的重要地位有密切聯系。明中葉以後,長江流域的心學思潮得以蓬勃發展,這是由於明中葉的書院教育與當時的心學思潮的結合有關。代表明代心學思潮有兩大學派:王學與湛學。王學是指王陽明及其後學所形成的學派。王陽明因在長江流域的諸書院中講學,其弟子遍及江南,形成了浙中王門、江右王門、南中王門、楚中王門等,這些王門弟子又是在長江流域創辦或主持書院講學的主力軍。湛學則是指湛若水創建的學派。湛若水師從陳獻章,後獨立門戶,到處建書院講學,黃宗羲稱其“平生足跡所至,必建書院以祀白沙,從遊者殆遍天下。”至明、清之際,學術思潮發生了壹系列的重要變化。最初,以“實學”相標榜的壹代學者活躍於當時的學術思想界,他們同樣利用書院研究學術。如無錫的東林書院就是晚明時期影響甚巨的著名書院,清初的浙東學派也以甬上證人書院為基地研究學術。清乾嘉以後,以詁經考史為特色的漢學思潮興起,他們同樣利用了書院,浙江杭州的詁經精舍就是這些書院中影響最大的壹所。

(2)書院的文化積累功能

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其壹是著述。著述是書院實現文化積累的重要方面。那些學術大師在主持書院工作的時候,同時也從事學術著述,他們的許多代表著作也是在書院中完成的。同時,他們常常將各種講義、經說整理成書,供學生研究參考。許多書院生徒將自己對老師質疑問難的對話記錄下來,編成“語錄”、“答問”之類的書。另外,許多生徒在學習的過程中,撰述論文或著作。這樣,書院在它的長期辦學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學術文化。從宋代朱熹的《朱子語類》、張栻的《南軒孟子說》、呂祖謙的《麗澤講義》,到清代的《紫陽書院課藝》、《尊經書院初集》、《詁經精舍文集》等,均是長江流域書院所積累起來的學術文化成果。

其二是刻書出版。書院還有壹個重要的功能,就是刻書出版功能。其刻書的範圍,除了積累自己的文化學術成果,如刊刻書院主持者的著作、講義以及語錄、課藝、書院誌、同門錄外,還刊刻能服務書院教學、研究、交流的經史子集各類圖書。這樣,書院又在事實上成為各個地方的刻書出版中心。在古代出版業中,出現了因校勘嚴謹、質地精良而著稱的“書院本”圖書,而長江流域的江蘇、浙江、江西、安徽、湖南、湖北、四川等地的書院,均大量刊刻了這種“書院本”的書籍。明、清以來,書院刊刻書籍的數量越來越大,故而有的書院還設有刊刻圖書的書局,承擔地方上刊刻出版書籍的任務。

其三是藏書。藏書是書院的三大規制之壹,故而是書院的重要組成要件。所以,遍布長江流域中的大大小小的書院,均通過收藏、借閱典籍圖書的活動,將各種類型的圖書典籍集中起來,並通過捐贈、刊刻、購置等手段不斷豐富藏書,使書院的藏書成為地方文化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許多書院的藏書之精、之多,在地方的圖書收藏中是少有的。

其四是祭祀。祭祀也是古代書院的規制。書院在千年辦學過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祭祀系統,除了祭祀至聖先師孔子外,祭祀對象還包括與本書院尊崇學統的相關人物、地方的名儒鄉賢、創建書院的有功之士等。這樣書院的祭祀就有很濃厚的承傳學統、彰顯地方文化的文化積累功能。長江流域各地均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方學術傳統和地域文化,如蜀學和巴蜀文化、湘學及湖湘文化、徽學及徽文化、贛學和贛文化、浙學和浙文化等,這種地方學術和地域文化往往又是書院辦學過程中的學術思想積澱的結果。而各地的書院祭祀,對保存及強化這種地方學術、地方文化起了很重要的促進作用。如四川的書院祭祀三蘇父子、魏了翁等,湖南的書院祭祀周濂溪、胡安國、胡宏、張栻等,江西的書院祭祀朱熹、陸九淵等,浙江的書院祭祀呂祖謙、陳亮等。

(3)文化傳播的功能

書院是壹種多功能的文化組織,但是其最基本的功能仍是教育,而教育的特點就是傳播文化。因此,長江流域蓬勃興起的書院群,極大地促進了這個地域的文化傳播。

書院在文化傳播方面所以能發揮十分重要的作用,與書院這種教育組織的特色是分不開的。首先,書院將精英化的高等教育與普及化的基礎教育結合起來。在中國古代,壹般情況下是由朝廷主持的官學系統承擔高等教育的職能;而基礎教育則沒有納入正規的教育體制,主要由家族、民間社會來承擔。而宋以後建立的書院體制,則承擔了上述兩方面的教育職能。壹方面,各地書院尤其是那些名書院,大多是古代的高等程度的教育機構,主講者為國內名流大師,來受教育者也是文化水平很高的學者,有的甚至是地方官吏,他們之間傳播的內容也是程度很高的“大人之學”。另壹方面,大量建於鄉村、城鎮、家族的書院均屬那種基礎教育程度的書院,它們在發展地方基礎教育、促進文化發展上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其次,書院能將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結合起來。書院是壹種獨具特色的教育組織,它的教育主要是壹種學校教育,以補充或取代官學教育的不足。

其三,書院能夠將經史教育與各種專科教育結合起來。在中國傳統教學內容體系中,經學、文史等壹直是教學的主體,書院的教學內容也是以此為主。但是,書院畢竟是壹種相對自由靈活的教育體制,故而也產生出了許多專科方面的教育,包括專習官話的正音書院、專習武事的肄武書院、專講醫學的醫科書院等。晚清時期,各地還建立了許多專講西學西藝的書院。

綜上所述,長江流域書院對長江文化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事實上,書院既充分發揮了促進長江文化發展的作用,同時也是長江文化發達的壹個重要標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