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誰知道老子,孟子,孔子,荀子,韓非子的事跡?

誰知道老子,孟子,孔子,荀子,韓非子的事跡?

老子,首先是他自己的人生,充滿了疑惑和矛盾。據司馬遷《史記老子列傳》記載,先秦時期有三個老子,壹個是楚苦郡的李二,壹個是楚人的老萊子,還有壹個是周太師,不詳。這有點像孔子在傳記裏說的:“鳥,我知其能飛;魚,我知道它會遊泳;野獸,我知道它會走路。行走者可以是壹張網,遊泳者可以是壹根尼龍,而飛翔者可以是壹個載體。至於龍,我不知道,它乘風上天了。我今天看老子,他還是邪惡的!”這人龍時隱時現,難以捉摸,“合而成大人,散而成章,倚雲養陰陽。”孔子都這樣覺得了,何況普通人!

當然,從司馬遷的記述來看,他是傾向於第壹老子李二的。他說:“老子修德,其學是隱於未知。”在周住久了,看到周的沒落,就去了。關下令尹說:“我的兒子將被隱藏,新疆將為我工作。所以老子著書立說,講了五千多字的道德,不知其終。”這就是寫道德經的聖人老子。至於老來子和太史振,他們好像是老子的後代。

《道德經》的作者被稱為“老子”,大概是因為他年紀大,壽命長。孔子曾說:“竊不如我。”都說彭祖壽800歲了,但是老子到底多大了?司馬遷說:“老子丐幫六十多歲了,或者說三百多歲了,以修佛養命。”看來他是個長壽的人。韓鄭玄註《禮記:關於曾子的問題》說:“老聃也是古代長壽考生的名字。”國外有學者認為老子叫“老”。例如,卡爾登·海斯和湯姆·蒙克說,“老子的意思是壹個老哲學家。”他們強調,老子“自私自利,無欲無求”的思想,克制肉體欲望和感官快感,與老年人的精神狀態有關。“在這些意義上,老子可能承認自己與下世紀的佛陀或斯多葛派的羅馬皇帝卡斯特洛不謀而合。”(1)18、19世紀,歐洲人間接翻譯老子時,常用“東方老人”壹詞來傳達與本世紀諸多思想交流的中國思想。(2)從文化人類學的角度來看,年齡被認為與經驗和智力成正比。威爾斯曾經從幼猿害怕老猿開始,追溯了對“長者”的恐懼和崇拜。他說,這是人類嬰兒期的必要進步。“敬畏長者是智慧的開始。原始監獄裏的嬰兒就是在這種恐懼中長大的。任何與長老有關的東西都可能被禁止,任何人都不準碰他的矛或坐他的椅子。”(3)這個最古老的傳統延續了很久,今天可能還能感受到。比如對年齡的崇拜,有時會轉化為對輩分的崇拜,其力量是倍增的。

梁啟超先生從文化人類學的角度指出,原始社會的“巫史”大多由老年人掌握,而古代的歷史大多以史詩和傳說的形式出現。他說:“當人類逐漸形成壹個氏族或部落時,每當部落的長者在狩獵和戰鬥之間有閑暇的時候,或者是壹個好日子的時候,他們需要聚集他們的姓氏,聚集在有草的火爐周圍,談論他們自己或他們祖先的恐怖,他們勇敢的表現等。,聽眾會感到厭煩和興奮。其間,那些情節特別奇特的人,可以唱可以哭,卻留在觀眾的腦海裏,拔不出來,展覽也就變成了討論的素材。幾代之後,他們的事跡獲得了歷史的性質,所謂“十個字口耳相傳”也。古跡的原因是不可避免的。“(4)據《後漢書》和《華陽國誌》記載,西南少數民族中有“長者”,是各部落的長者、巫師,享有很高的威望和權力。如前所述,原始人重視經驗和傳統,所以他們尊重老人,巫師酋長多由老人擔任或擔任顧問。此外,壹些民族還禁止對老人直呼其名。比如鄂倫春族,對老人非常尊敬。”在老人面前畢恭畢敬,跟老人說話也要聽話。稱呼老人時,要壹直用尊稱。晚輩絕對禁止直呼老人的名字。"(5)這種不直呼長輩名字的禁忌啟發了我們。可能是晚輩和後來的老子學派為了保留長輩的名姓而用“老子”作為尊稱,以至於哲人隱姓埋名,名姓不在,讓後人不知如何是好。

另外,或許可以說他的真名是“老”。如廖海庭說:“先秦諸子中,孔子姓孔,墨子姓莫,等等。唯壹壹個姓李的,說“老子”不叫“李字”,把“老子”變成“李字”,“老子”還是“李字”。”(6)先生又說:“老子與李益變易時,老子原姓老子,後改同音李。肯定有兩個。.....的舊家,如若莊、荀、韓非、陸蘭、禮記、國策等。,都是孔子和莫給他們的姓氏,但只有老子被稱為而不是李瑋,老子而不是李梓。很明顯,老子原來姓老易。”(7)關於老子的生平,司馬遷說他曾擔任過《周守倉史》,負責管理皇家典籍。《莊子天道》中也有類似的記載,說孔子要在周氏收藏藏文書籍,魯茲告訴他:“聽說周至藏文書籍收藏史上有老聃的人,都免了,各歸各家。如果孔子想收集書籍,他會努力找出原因。孔子去見老聃,但是老聃阻止了他。這裏所說的“住而不歸”,可能就是司馬遷所說的“眼見周朝衰落,我去了”。這大約是公元前516年。由於周朝戰亂不斷,皇家典籍也被帶到了楚國。老子的《藏史》做不下去了,於是回到家鄉,從此從壹個“史家”步入“隱士”生涯,成為我國歷史上道家學派的鼻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