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古代歷史上唐朝的女人是怎麽化妝的?

古代歷史上唐朝的女人是怎麽化妝的?

唐代詩人元稹將女子化妝概括為七步:施鉛粉、塗胭脂、畫黑眉、做卷臉、施貼花鈸、畫斜紅、塗唇脂。

塗鉛粉相當於現在的“粉底”。唐代婦女喜歡將額頭上厚厚的鉛粉塗在脖子上,使皮膚潔白如雪,古代稱之為“鉛花”,“洗去鉛花”由此而來。

但是鉛粉畢竟是重金屬。如果長期使用,會使皮膚發青發黃,少女也會變得黃臉婆。但這不僅嚇壞了愛美的女性,她們還將西方香料混入鉛粉中,稱之為“迎蝶粉”,幻想吸引蝴蝶,就像《朱桓公主》中的公主壹樣...

除了美白之外,唐代還流行“抹紅”,即把胭脂塗在臉上後,用手暈開,塗在兩頰。濃的顏色叫“酒暈妝”,淡的顏色叫“桃花妝”,看起來很紅潤。

據說夏天楊貴妃的汗是紅色的。但這還不是最誇張的。在《宮詞》中,王建曾經描寫過壹個宮女。卸妝的時候就像抹泥巴壹樣。洗完後,盆裏的水像紅泥壹樣。

唐代女性不畫眼妝,但很重視眉妝。他們認為眉毛是七情的彩虹,是面部最生動的地方。

初唐時流行“蛾眉”,又稱月桂葉眉。畫的時候要先把原來的眉毛剃掉,然後用蘸了黑粉的筆來畫眉毛。為了顯得不那麽死板,女性還會把邊緣的顏色稍微向外暈,這叫“暈眉”,手法很有講究。

唐玄宗年間,細長的“柳葉眉”再次流行起來。白居易在《長恨歌》中形容楊貴妃為“花瓣似她的臉,柳葉似她的眉”。月牙形的細長柳眉,能讓人看起來溫婉可人又不失大氣,符合盛唐的高雅審美。

點兩個點在酒窩上,像美人痣壹樣,梨渦笑起來,特別有少女的細膩感。這種化妝叫做“瘦臉”。

“臉”挺好看,“深色妝容讓妳笑,竊竊私語香”;有的嫵媚“月分飛蛾花,花中混祝融。”同樣的妝容,百美。

妳壹定聽說過“花苞”,其實就是插在女人眉心之間的壹朵花。

花苞多為紅色,可直接描出,或用金箔或魚鱗等反光材料剪成圖案,貼在眉毛上。傳說曾經有壹位公主在壹棵李子樹下賞花。壹陣風吹來,壹朵梅花正好落在她的額頭上,顯得特別可愛,引得女人們紛紛效仿,也就成了這種流行的“梅花妝”。

看了這麽多圖,妳壹定明白了,唐朝的女人,善於把臉像畫布壹樣折騰。他們還在太陽穴兩側各畫壹彎紅月,稱為“斜紅”。

有壹種說法是,壹個宮女晚上侍候皇帝,不小心撞到了壹個水晶瓶子。突然鮮血迸出,就像朝霞消散,愈合後留下兩道疤痕。但皇帝覺得這樣有壹種特別的美,更覺得宮女可憐,於是別人紛紛效仿,稱之為“小霞妝”。

女生對口紅的熱情可以追溯到古代。唐代用於制作口紅的植物有30多種,最常見的有朱砂、紫草,加入蜜蠟後可調節出紅色、粉色、紅棕色等不同色號。

唐人崇尚“櫻桃小口”,發明了圓形、心形等壹套唇妝,其中最受歡迎的是櫻桃形和花形。

畫的時候要先用白色打底蓋住原來的唇色,然後用口紅在嘴唇中間畫出喜歡的唇型。

當最後的點睛之筆完成時,壹個粉面紅唇、眉清目秀的唐代美女出現在我們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