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論文寫作格式
壹物壹議──從敘述到討論的橋梁。初中生學習寫議論文需要壹個過程。剛開始可以寫壹篇“壹事壹議”的文章,也就是說可以講壹件事,“即以情說理”,這樣可以逐步提高自己的推理能力,為進壹步寫議論文打下基礎。“壹事壹議”的文章壹般由記敘文和說理兩部分組成。先說壹件事,再討論,發表自己的看法,說明壹個道理。先說敘事部分。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會見證很多事情,這些事情是討論的對象,也是觀點的依據。我們可以選擇有話可說、有理有據的事情,可以是應該肯定的正面事例,也可以是應該批評或引為教訓的反面事例;最好是寫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有普遍意義或者應該引起大家關註,有最深感受的。我對周圍的事物很熟悉;對事物深有感觸,有主見。比如幫助別人,自覺參加環保活動,抄作業,生日請客等等。,都可以成為討論的對象。我們選擇了真正合情合理的事情,也要明確如何“敘述”。事情的敘述要清晰、好討論、簡單,根據推理的需要適當選擇相關材料。與上述原因相關的部分應更加具體和突出;另壹方面,可以少壹點,也可以不要。比如《實力最重要》壹文第1段寫著:我家街角有個啞巴賣刀。只見他把晾衣服的鐵絲放在鋼板上,像割韭菜壹樣割開,然後舉起刀刃讓人看——刀刃完好無損。在人們的驚呼中,刀賣完了。同樣的事情,文章《要善於推銷自己》是這樣開頭的:鄰居王大媽跟大家說,她從街角買了壹把不錯的菜刀。據說這種刀可以把壹根電線切成幾段,刀片完好無損。“我們剛經過街上,怎麽沒聽到賣刀的喊聲?”“那個賣刀的是個啞巴!我是看了他的表演才買的。”-就這樣了!推理的中心不壹樣,敘述的角度也不壹樣。敘述要為說的內容打下堅實的基礎,然後以“理”為核心展開討論才合乎邏輯。我們再來看討論部分。關於觀點和看法的文章雖然是由記敘文生成的,但其重點是“表達觀點”,文章的主體是議論,這是“壹事壹議”文章區別於記敘文的本質特征。討論意味著肯定、否定、贊揚或譴責所陳述內容的對錯、利弊。這離不開對事物的分析。事情分析清楚了,討論的內容也清楚了。壹物壹議的“議”,就是談對事物的看法。講“好東西”,要講好在哪裏,為什麽是好東西,給大家什麽樣的啟發;在說“壞事”的時候,也要說它有什麽問題,為什麽會發生,它的本質是什麽,應該從中吸取什麽教訓。另外,也可以聯想到這件事,發表壹下自己的看法,說明壹個道理。例如,“力量是最重要的”寫道:因此,它提醒人們作為壹個男人...啞巴的成功充分說明,實力是壹個人成功的必要條件。而《要善於推銷自己》寫的是:王大媽買了啞刀,是因為她見證了刀的優異性能,我們沒看到的人只能懷念這把“好刀”。無言以對是出於無奈,但我們可以得到這樣的啟示:除了實力,還要善於展示和宣傳自己,這樣才能讓人取得更大的成功!從上面兩個例子我們可以明白,原因本身往往是多方面的。如果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和分析同壹件事,可以挖掘出不同的內涵,得到不同的觀點和看法。我們要盡可能地拓展思路,力求從新的角度、新的層面寫出新的思想。學會寫提綱。初中生應該從寫提綱開始學習寫議論文,不必急於動筆。寫議論文不同於寫記敘文,需要嚴密的邏輯思維。在寫之前,壹定要明確為什麽寫,寫什麽,怎麽寫,有壹個清晰的整體思路,就像蓋樓之前先畫“圖紙”壹樣。有了寫作提綱,文章就有了提綱,寫得有條不紊。很多同學不想寫提綱,覺得麻煩,耽誤時間。這樣壹來,他們就可以想寫哪裏就寫哪裏,隨心所欲地發揮,造成觀點不清、重點內容遺漏、雜亂無章、結構松散等缺點。為了減少盲目性,克服隨意性,保證寫作質量,首先要學會寫提綱。寫議論文提綱要考慮以下幾個問題:1。論點是什麽?如何提出論點?2.應該先分析問題的哪個方面?後分析問題的哪個方面?3.用了哪些事實和理性的論據來說明論點?4.用的是什麽演示方法?有哪些細節?有哪些疏漏?5.如何解決問題並得出結論?這些問題壹定要反復考慮,然後整理,分項目,定。寫提綱要註意幾個基本要求:(1)觀點明確;(2)專註;(3)組織明確;④簡潔明了。所謂“簡”,就是簡潔,寫壹段就行;所謂“清楚”,就是理解清楚,壹眼就能看懂文章的整體安排和某些內容的細節。我們來看看《談骨幹》這篇文章的寫作提綱:1。提出論點:我們中國人有骨氣;2.分析:1。什麽是“脊梁”——富貴不能移,貧賤不能移,權貴不能屈;2.“骨幹”是面向階級的;3.它體現了中華民族的脊梁。2.古代窮人“窮得搬不動”的典型案例。3.聞壹多“威武不可屈”的典型案例。4.總結全文,重申論點。這個提綱重點突出,言簡意賅,條理清晰,文字簡練。從提綱中可以看出全文的要點和作者的想法。中學生寫提綱,容易出現問題:太簡單,不符合邏輯。前者就像“人才來自勤奮學習”的大綱:人才來自勤奮學習。先提出壹個論點:天賦來自勤奮學習。二、論證論證:1。努力學習就會有成就。第二,如果妳不努力學習,妳將壹事無成。這個大綱太簡單了,看不出作者的整體思路。在實際寫作中,還是需要邊寫邊思考,未能起到應有的作用。同樣在這個話題上,另壹個提綱清晰、具體、連貫:天賦來自勤奮學習。首先提出了天賦主要來源於勤奮學習的論點。其次,分析了學習與才能的關系。二、學習的關鍵在於“肯學”和“敢學”。第三,“天才”和“神童”的天賦來自於“勤奮學習”。三、多角度論證:國外:。愛迪生的例子2。高斯的例子3。居裏夫人和她丈夫的例子4。引用狄更斯和巴爾紮克的話中國:1。白居易的自畫像2。明代藥物學:李時珍《本草綱目》3。清代繪畫藝術:鄭板橋刻苦畫竹詩4。結尾點,強調中心論點除了具體內容還要寫提綱。先來看這樣壹個大綱:中學生要珍惜青春。壹、提出論點:中學生要珍惜青春。二、理由和論據:1。從零開始珍惜青春。第二,中學是學習的黃金時期。第三,珍惜青春,樹立遠大目標。第四,中學是打基礎的時候。這個大綱混淆了“為什麽”和“怎麽做”。大綱不合邏輯,反映了作者思維的混亂。可以做如下修改:中學生要珍惜青春。壹、提出論點:中學生要珍惜青春。二、論證:(1)中學生為什麽要珍惜青春?1.中學是打基礎的時期。二、中學生如何珍惜青春?1.珍惜青春,樹立遠大目標。第二,珍惜從零開始的青春。壹旦列出了寫作大綱,妳就應該遵循它。在寫作過程中,如果有更新更好的想法,可以隨時調整或修改提綱。提綱是文章整體思想的文本。在擬提綱之前,壹定要精心構思,逐步養成擬提綱的好習慣,這對提高效率、保證作文質量大有裨益。提出的論點是作者對所討論問題的看法和意見。我們在談論壹個話題,評論壹個現象的時候,心裏總會有壹個看法。這個觀點用語言表達出來就是壹個論點。論點通常是陳述性的判斷陳述,直接表明作者主張和反對什麽。比如《談骨氣》中的中心論點是“我們中國人有骨氣”,用壹句簡潔的判斷句表明了作者對中華民族的認識。“思而行”是基於“行靠想導;“想,妳得用做來證明”這句話表明了妳對想和做的關系的看法。議論文的目的是表達自己的觀點,然後幹預生活。要想站起來,首先要正確。作者所持的觀點要符合人類進步發展的大趨勢,實事求是,不能絕對化、片面化。比如《思與行》中的論點,既不誇大“思”的作用,也不貶低“行”的重要性,而是正確地反映了思與行之間的客觀規律,讓人覺得很有道理。學生作文中的論點很少是完全錯誤或荒謬的,但由於理解水平的限制,他們的觀點是片面或絕對的情況很多。如果有的同學談人生,認為只有身處逆境才能成才,卻不認為環境只是外在條件。成功的關鍵是人的主觀努力。論點不符合客觀實際,當然站不住腳。議論文是我們參與生活的壹種方式,所以論點要更有針對性。在壹篇題為《我也談談考試》的文章中,有兩段話:在輿論聲討應試教育的熱潮中,我們緊張的期末復習考試階段又來了。這些天,學生們幾乎壹見面就互相抱怨,大罵考試。學習完全是在不想做又不得不做的被動情緒中進行的。班上的氣氛很不對。其實考試對個人和國家都是好事。考試給人壓力,但是有點壓力不是好事嗎?壹開始我們都懶得學習,但是經過考試的壓力,我們都乖乖的學了。過幾年,看看自己在學習中有什麽收獲,說不定會對考試心存感激呢!我爸說文革的時候,很多真正優秀的學生因為沒有考試,不能上大學深造。.....這篇作文的論點很有針對性。在壹片否定的喧囂聲中發出壹種“不壹樣”的聲音,啟發大家換個角度思考,不是很有現實意義嗎?在論證正確的前提下,要努力創新。再好的觀點,大家都心知肚明。有什麽意義?《灰姑娘的鐘》裏的論點很新穎。當我們過去閱讀灰姑娘的故事時,我們大多數人都認為善有善報。而焦善榮卻抓住了故事“仙女反復叮囑我們要嚴格遵守約定時間”這壹關鍵環節,從文學作品總是反映壹定社會生活的基本規律出發,提出了壹系列新的問題,得出了“童話中仙女的話在這個工商業極其發達的社會中具有特別嚴格的倫理意義”的結論。讀來令人耳目壹新,深受啟發。我們這裏所說的“新”可以有兩種含義:壹種是人類意義上的,即以前沒有人這樣說過,灰姑娘的鐘大致可以如此;另壹層是在自己生活圈子的意義上。大家還沒有意識到是有人先提出來的,這個觀點也應該說是創新的。我就從這個意義上說考試吧。當我們在學習寫議論文的時候,很難創作出新的文章,但是在生活中,“新奇”就是議論文的價值。我們應該牢記這壹標準,並在今後的寫作中努力追求這壹標準。寫議論文就是要確立自己的觀點,所以作者的觀點壹定要明確:主張什麽,反對什麽,壹定要明確。模棱兩可,就達不到寫作的目的。另外,初學者要註意論點的集中。壹篇文章要通過壹個觀點是不容易的。既貪婪又散漫,結果必然淹沒中心,讓讀者壹頭霧水。論點在文章中的位置沒有限制,可以根據討論的需要放在文章的開頭、中間和結尾。初學寫作的同學,可以從頭開始,把論點放在開頭,有利於避免或減少偏離中心的現象。也更容易掌握先提問,再分析,最後得出結論的寫作方法。這是“壹事壹議”文章通常使用的思維方式。論證觀點從何而來?既然議論文是我們參與生活的壹種方式,那麽文章的論點當然應該來源於生活。比如課文《思與行》、《疑與學》,都是源於對人生問題和客觀規律的思考。上述學生作文《我也談談考試》主張“考試無論對個人還是對國家都是好事”,不也是源於對考試在人生中作用的現實思考嗎?事情本身的意義是客觀存在的,只有思想健康、思維良好的學生才能提煉出正確、新鮮的觀點。這就需要加強思想修養,努力提高分析問題的能力。“風,雨,讀書之聲,聲在耳;家事、國事、天下事無所不關心。”我們要學會從生命的意義和國家、人類發展的水平去思考;還要培養實事求是的思維方法;說出妳真正想說的話。論據的運用是證明觀點的材料。論點要有說服力,不能只是空洞的說教,需要充分的論據來證明。在《談骨》壹文中,為了證明“我們中國人是有骨氣的”這壹中心論點,古往今來列舉了三個例子:在古代,壹個窮人寧願餓死也不願吃“白手起家的糧食”;文天祥在南宋被俘後,寧死不屈,謀求榮耀。民主鬥士聞壹多寧死不屈。他還引用孟子的話“富貴不能移,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文天祥的詩“自古誰不死,毛澤東評價聞壹多”來說明和印證中國人的脊梁。這些材料充分有力地證實了中心論點。論證可以分為事實論證和理性論證。事實論據,包括有代表性和結論性的事例、歷史事實和統計數據等。“事實勝於雄辯”,典型的事實論據,往往是最有說服力的證明材料。所以,用事實論據,讓事實說話,是寫議論文常用的基本方法。比如《質疑的精神》壹文,連續用了四個例子:牛頓通過對蘋果落地的質疑,創立了“萬有引力”理論;瓦特通過對水壺水沸騰的提問,發明了蒸汽機;釋迦牟尼追問人生,創立佛教。孔子好問,成為世人敬仰的聖人。從而有力地證明了“質疑精神是有價值的”。《謊言掩蓋不了血寫的事實》壹文,用翔實確鑿的歷史事實和統計數據,如同在法庭上出示證據,用血寫的事實無可辯駁地證明了日本帝國主義屠殺中國人民的罪行。作為論據的事實可以是具體的,也可以是壹般的。上面提到的例子,有的是壹個人壹件事的具體例子;有些是關於很多人很多事的壹般材料。《思想與行動》中有這樣壹種論調:“在學校裏,有些同學很勤奮,但他們不會用思想。.....也有壹些同學能想出壹些省力有效的方法來記憶動植物的分類,找出歷史年代。”這裏說的“有的同學”用的是壹般的事實材料。本文在論證“我要用做來證明”時,以遊泳為例。學遊泳的過程也是普遍現象,這也是普遍的說法。初學寫作的人常常把他們的思維局限於哮天領域的名人案例。其實只要他們能證明論點,無論天下大事還是個人私事,都可以為我所用。用事實論據證明論點,有幾個問題需要特別註意:壹是要註意事實材料的準確性和真實性,避免編造。有些同學因為記不準,懶得去核實材料。他們把愛迪生發明電燈放在愛因斯坦身上,把居裏夫人淡泊名利的勛章說成金表。虛假的材料自然會影響論證的有效性。第二,要註意材料和觀點的壹致性,尤其是材料豐富的,壹定要慎重考慮。有時候,壹件事有很多原因。如果不把握很多因素的細微差異,就會導致論點和論據的脫節。有這樣壹個素材:壹個科學家,平時工作非常努力,業余時間鉆研圍棋,在接受了壹個重要課題後放棄了自己的愛好,最後由於時間有限,在有限的時間內成功了。壹個同學用這個例子來證明“勤奮造就人”,這在邏輯上顯然不夠嚴謹。這個素材的核心應該是願意為了事業的成功放棄自己所熱愛的東西。材料的主旨和論點的意義根本不是壹回事。它如何證明論點?第三,案件的敘述要有明確的方向和強烈的論證感,運用概括的方法,把筆墨集中在能證明觀點的主要情節上。有些同學在敘述時缺乏論證意識,把整個故事敘述得口若懸河,占了很大篇幅,卻無法有效證明自己的觀點。但《談骨》的作者只寫了幾句簡短的關於文天祥拒絕被敵人收買的話,因為作者在這裏需要證明的是“富貴不能*”,這足以說明文天祥對富貴不為所動。在論據有力的前提下,案件的敘述要盡量簡潔。第四,用事實論證時要註意對事實的分析和論述。妳不能把事實擺在桌面上就結案。只有通過分析和討論,舉例才能更有效地證明論點。有壹篇文章的題目是《節儉可以養成道德》。魯迅先生為了論證“勤能養德”的論點,用了不換新棉褲,堅持硬睡的例子。故事講完,作者有如下言論:“難道魯迅連壹條棉褲都穿不起?當然不是;魯迅小氣嗎?當然不是。魯迅對青年,對革命,壹向是很慷慨大方的。魯迅深刻體會到這個道理:工作容易厭倦安逸的生活。”這種分析揭示了所用例子的意義和內涵,使例子和論點更加自然和接近,例子的證明作用更加突出和有力。理性的論據是指精辟的理論、名言警句、民間諺語和經過實踐檢驗的公認事實。這樣的言論具有壹定的權威性和可信度,如果作為論據引用,也能有效證明自己的觀點,增強文章的說服力。《疑與學》壹文開篇引用了壹句名言,引用宋代學者程頤的名言“做學問要先疑”,引用北宋哲學家張載的名言“疑而不疑者,未曾學過;雖然話不多,但這些“有成就的人”精辟的言論有力地證明了提問對於學習的重要性。壹位同學在論證“堅持是最重要的”這壹觀點時引用了聖人荀子的名言。持之以恒,金石可鏤”,非常貼切,證明觀點的效果非常好。在使用理性論據時,要註意引用語言與論據的壹致性。有些同學不忍心因為來之不易的引言和好的內容而割愛,反而破壞了文章內容的統壹性。壹個同學寫道:“馬克?吐溫曾經說過:‘每個人都是壹個月亮,他的陰暗面從來沒有人看到過。’這不就是人不能驕傲的原因嗎?顯然,這句名言的使用是不恰當的。馬克?吐溫的話是說每個人都有兩面性,這和“驕傲”不壹樣。在使用理性論據時,也要註意保證引言的準確性,引用的內容和出處不能有錯。不真實、不準確的論據,壹定會削弱文章的說服力。用好論點的前提是作者頭腦中豐富的知識儲備。平時要關心時事,生活,多看報,註意準確積累素材。還要特別註意加強自己的聯想能力,打開思維,調動自己所有的知識積累。聯想的觸角可以遍布全球。妳在各個學科所學到的東西,在報紙電視上獲得的信息,妳所聽到看到的生活事件,都可以證明妳可以選擇妳的論點。同學們可能都有過這樣的經歷,有時候知道別人作文用的材料,但是在寫的時候沒有想到。這顯然是壹個不善於聯想的問題。只有激活死的思維,才能進入更自由的寫作世界。論證是組織材料證明觀點的過程。為了讓妳的觀點有說服力,妳必須證明它。論點應該如何展開?我們先來看兩篇課文的論證思路。《談骨》壹文開門見山,表明論點;然後從“富貴不能*”、“貧賤不能移”、“權貴不能屈”三個方面進行論證;三個方面各用壹個例子,例子在時間上貫穿古今。這種三足鼎立的論點結構和準確的例證有力地支持了中心論點。在《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壹個》壹文中,從壹個數學問題的解決出發,提出了“生活中解決問題的方法不止壹種”的論點;然後講“求第二個答案”和“靠創造性思維”;再次,創造性思維的必備要素是靈活運用知識的意識和堅持不懈的嘗試,並舉出兩個例子加以證明;最後,討論了創造力的普遍意義。從創造的過程分析,說明每個人都可能有創造能力。通過比較,不難看出,譚的論證部分在許多方面采用了平行思維;《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壹個》采用了單向深入發展的遞進思路。還有壹種比較論證的思路也很常見。有壹篇文章的題目是“說‘珍惜時間’”。提出論點後,首先通過實證推理和實例證明了珍惜時間對發展和成功的重要性。然後通過反面推理和舉例說明浪費時間將壹事無成。利用正反對比的效果,充分有力地論證論點。需要註意的是,這幾種論證思路並不是互相排斥的,往往壹個占優勢,壹個同時使用。分析問題的角度多種多樣,論證論點的具體思路也多種多樣。從哪個角度說,先說什麽,後說什麽,沒有壹定的規律。用什麽樣的論證思維最好,要根據論證的需要來決定。可以抓住壹個角度深入透徹的講解,也可以多角度論證推理。通常的論證方法是擺事實講道理。用事實證明壹個論點是最方便有效的方法。我們學過的議論文,幾乎都是用這種方法。推理可以參考使用名言警句等推理論證;但需要強調的是,作者直接說出了壹些支持論點的基本道理。在《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壹個》壹文的最後,為了回答“有人有創造性思維嗎?》,作者主要采用推理的方法。不言而喻,貝多芬、愛因斯坦和莎士比亞是宇宙中的璀璨明星。然而,在大多數情況下,即使是他們也無法輕易獲得如此非凡的靈感。相反,這種不平凡的靈感往往來自於這樣壹個過程:關註壹個極其平凡甚至是壹閃而過的念頭,反復推敲,逐漸豐富。從這個角度來看,區分壹個人是否有創造力的壹個主要依據是,有創造力的人關註自己的小創意。即使他們不知道未來會發生什麽,但他們很清楚,小創意會開啟大突破,堅信自己會讓它成為現實。在這裏,作者沒有用事實或論據,只是用通俗易懂的方式簡單地解釋了創造是如何形成的。通過對創作過程的分析,說明只要用心,任何人都有創作能力。這種推理揭示了事物的本來面目,讀來令人信服。嚴密的邏輯是論點發展的基本要求。學生常犯的邏輯錯誤是寫作思路的因果錯位:在兩個沒有因果關系的事物之間強行推理。比如“舊中國人因為不註重體育鍛煉,被稱為‘東亞病夫’?“然而,越來越多的概念被偏頗和偷換,似是而非,模糊不清。如果有同學討論“體育鍛煉很重要”的觀點,他說:“有了健康的身體,才會有清醒的頭腦”。這顯然不夠嚴格:“身體健康”只是頭腦清醒的壹個條件。壹個條件怎麽可能代替所有條件?再比如“如果不進行體育鍛煉,身體素質就會下降。“比如我開通宵,第二天上課就會犯困。”這是混淆了“體育鍛煉”和“適當休息”。這些問題表面上是語言問題,實質上是認知和思維的問題。同學們首先要努力深入理解事物,認真思考問題,同時要推敲詞句,這樣我們的論點才能無懈可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