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樹的果實可以被用來制成梅幹和梅子酒,因此梅子素有“萬能藥”之稱。
在二月和三月,梅樹的葉子還沒來得及長出來,但是已經抽出幾朵五瓣花來。花朵的顏色大多是白色,也有紅色和淺紅色的。花瓣有單瓣,也有重瓣的。梅花已有300多個園藝品種。果實呈球形,上面有壹條溝。到了梅雨季節,果實成熟後就變成黃色,味兒很酸,所以古人稱這個季節為“人梅時節”。
在中國的中藥古籍《金匱要略》中,就有壹個名為“烏梅丸”的處方。這個處方是將沒有成熟的梅子蒸熟後晾幹、制成丸,具有解熱、鎮咳和驅蟲的功效。而日本特有的“梅肉汁”就是在這個處方的基礎上研制出來的民間驗方,對於治療腹瀉和消化不良非常有效。比梅肉汁容易制作的是梅幹。江戶時代中期以後,用紫蘇的葉子將梅幹染色的食用方法開始在民間廣為流行。
梅子裏含有檸檬酸、丙酮酸和琥珀酸等特殊的良性植物有機酸。由於有機酸呈酸性,能在胃腸裏發揮抗菌的功效。酸被腸道吸收、運送到血液之前會變成堿性,從而達到改善血液循環的作用。
未成熟的梅核裏含有有毒的苦杏仁苷,因此才會流傳有“食梅不吃核,核裏有天神”的說法。但是如果將梅子用鹽或燒酒腌制壹個月的話,苦杏仁苷的毒性就會逐漸分解而消失。梅幹和梅酒就是這樣制作出來的。
民間有許多使用梅子治病的療法。比如頭疼時,可以把梅幹貼在太陽穴上;扁桃腺發炎的人,可以喝壹點稀釋過的梅肉汁。過去的家庭主婦,如果誰能做得壹手好梅幹的話,就會受到別人的尊敬。日本人發明的“日之丸便當”就是為了防止飯菜變質而想出來的妙法。
梅樹染色
梅樹染色的方法稱為梅染,在日本有歷史記載,從室町時代初期到江戶時代作為加賀地區獨特的染法而享譽盛名。將梅樹的樹皮,樹心細細搗碎煮汁做成染液經幾回浸泡,用石灰等使其反映生色。其中略帶紅色的黃色梅染制品最有人氣。
用這種梅染的染法, 使帶有黑色的顏色發色的東西被稱作為黑梅染。
與藍染相比,黑梅染加工過的絲綢不但顏色配合得比較和諧,而且手感質地非常舒適,所以經常被用於向日本中央政府進貢所用。這種素色染法後來漸漸被稱為加賀染或者國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