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老街,就得走進那些深巷去看壹看。至於能看到什麽,不重要。重要的是走到李白曾經走過的地方。也許,妳的腳剛剛踩過的地方,就是石賢曾經踩過的地方。
雨中的小巷靜謐無聲,可以沿著被雨水打濕的河邊石板路探索。幽靜的小巷似乎無人居住,空無壹人。
此刻,小巷就像壹本無聲的歷史書。那些發生在弄堂兩旁,早已消散在歷史長河中的故事和傳說,仿佛都成了無聲的文字,靜靜地藏在這本古老而泛黃的線裝書裏。而妳,只有走進弄堂,才能翻閱書籍,感受歷史的滄桑,或平淡,或跌宕。
小巷的路面被深邃的光線打濕,無聲地延伸。老房子很擁擠,沿著小巷分隔在兩邊。高高的馬頭墻,漆黑的屋頂,斑駁的舊墻,陳舊的窗欞,完全是無聲的,無聲地傳遞著時間和歷史的滄桑,帶領妳穿越時空,進入時間的深處。
原來的人早就沒了。只有這些毫無生氣的建築,經歷了歲月的風雨,在秋雨中展現著昔日的輝煌,讓人腦洞大開,想象無限。在這個想象中,有大聲讀書的孩子,有等待已久的女人,有忠孝節義的故事...“深巷無人,路邊遊子說朱成。”
走出巷子,穿過冷清的寨村老街,歷史因遊客的逐漸增多而戛然而止。但是,無論歲月如何流逝,歷史的車輪如何前行,那些閃光的典故,就像剛剛在巷子裏的墻上看到的五星紅旗,在巷子的深處鮮艷奪目,綿延不絕,源遠流長。
踏歌固安亭是空中樓閣,妳可以在它下面行走。這裏應該是李白聽到王倫唱送別歌的地方。所以後人在此建此亭,紀念李白與王倫的友誼。
從古海岸,妳走到古渡口。妳面前是壹條向兩端無限延伸的河流。問了壹旁的景區管理員才知道,李白詩中的桃花潭指的是渡口前的深河。河水來自上遊的太平湖,流向下遊的青衣江。
在古渡口坐船幾分鐘就能過河到達彼岸。岸邊的淺河下面,水草和泥沙可以看得很清楚,但是在剛過去的河中間,水面很深,深不可測,甚至真的有幾千尺。
當時,李白在這裏的王倫家中住了幾天,壹起學習詩歌,壹起欣賞美景,留下了千古傳誦的佳話,留下了傳誦至今的《贈王倫》...
在王倫的家鄉,有青蓮寺和王倫寺,寺廟的墻上掛著壹些與典故有關的書法。李白和王倫的半身像矗立在各自的神龕裏,從容淡定。
王倫死後葬在家鄉後面。此時此刻,王倫的墓地在雨中顯得冰冷而安靜。他和李白之間的故事已經過去了壹千多年,但那個傳說卻在這裏代代相傳,用詩歌流傳到了中國。
快要離開的時候,我忍不住回頭看了壹眼。我看見青蓮寺和王倫寺靜靜地佇立在細雨中,依偎在青山綠水之間。慕名而來的遊客穿梭於寺內外,寺外清澈的河水在腳下向東流淌。
詩人李白大概沒想到,壹千多年後,他去過的地方會因為他的壹首詩而變成旅遊勝地。同時也是因為他的詩會導致誤解。
因為在我的誤解中,李白詩中的桃花潭應該是這樣的:即使不是十裏,也應該有大片的桃林。在桃林的某處,有壹個深不見底的水池,旁邊還有壹個小亭子。王倫曾在亭下設宴桃花酒,在春風送別李白...
當時王倫用桃花和萬家酒誘騙李白來到這裏。然而,被誤解的李白並沒有感到上當,反而和王倫成了朋友,並在這裏留下了持久的印象。可見,這種誤會因為美麗的風景和友誼而變得美麗。
現在,李白筆下的桃花潭,對於來這裏的人來說,是壹個美麗的誤會。因為這裏沒有深潭,卻有更長的河,而且桃花酒在皖南的村落裏壹直都是香的。不遠處,有壹片桃林。每到春天,山川都彌漫著深情的粉色,山川美不勝收。
李白筆下的桃花潭很美,很深情,但神仙們去過的腳下卻有無數這樣的桃花潭。下次去哪裏找參觀?我想,要麽在青山,要麽在碧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