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四角鹿叫玃如jué,rú。
《山海經》是中國誌怪古籍,大體是戰國中後期到漢代初中期的楚國或巴蜀人所作。也是壹部荒誕不經的奇書。該書作者不詳,古人認為該書是“戰國好奇之士取《穆王傳》,雜錄《莊》、《列》、《離騷》、《周書》、《晉乘》以成者”。現代學者也均認為成書並非壹時,作者亦非壹人。
《山海經》全書現存18篇,其余篇章內容早失。原***22篇約32650字。***藏山經5篇、海外經4篇、海內經5篇、大荒經4篇。《漢書·藝文誌》作13篇,未把晚出的大荒經和海內經計算在內。山海經內容主要是民間傳說中的地理知識,包括山川、道理、民族、物產、藥物、祭祀、巫醫等。保存了包括誇父逐日、精衛填海、大禹治水等不少膾炙人口的遠古神話傳說和寓言故事。
作品影響:
《山海經》是壹部充滿著神奇色彩的著作,內容無奇不有,無所不包,蘊藏著豐富的地理學、神話學、民俗學、科學史、宗教學、民族學、醫學等學科的寶貴資料,它的學術價值涉及多個學科領域。
它大量地、有條序地記載了當時中國的自然地理要素及人文地理的內容,如山系、水文、動物、植物、礦藏、國家地理、經濟、社會文化風俗等,細心鉆研,深入探討,就不愁沒有新發現。
《山海經》雖然不是純粹的地理書,但其地理學內涵是第壹位的,它從各個方向有秩序、有條理地記敘各地的地理特征,包括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