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名人們(比如:魯迅,孔子,孟子)對《詩經》的評價?

名人們(比如:魯迅,孔子,孟子)對《詩經》的評價?

孔子:對於《詩經》的思想內容,他說“詩三百,壹言以蔽之,思無邪”.

對於它的特點,則“溫柔敦厚,詩教也”(即以為詩經使人讀後有澄清心靈的功效,作為教化的工具實為最佳良策).

孔子甚至說“不學詩,無以言”,顯示出《詩經》對中國古代文學的深刻影響.

詩的作用:“小子何莫學夫詩?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鳥獸草術之名.”

“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使之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為?”

孟子:孟子論詩,謂“說詩者不以問害辭,不以辭害誌,以意逆誌,是為得之”,“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論其世也”.

荀子:荀子在儒家著作中最先把詩三百首當作經.他在〈〈勸學>>篇中提出為學須“始乎誦經,終乎讀禮”.

司馬遷:《太史公自序》中兩次提到《詩經》.壹次是與上大夫壺遂討論孔子續《春秋》之精神時:《易》著天地陰陽四時五行,故長於變;《禮》綱紀人倫,故長於行;《書》記先王之事,故長於政;《詩》記山川溪谷、禽獸草木、牝牡雌雄,故長於風;《樂》樂所以立,故長於和;《春秋》辯是非,故長於治人.是故《禮》以節人,《樂》以發和,《書》以道事,《詩》以達意,《易》以道化,《春秋》以道義.撥亂世反之正,莫近於《春秋》.

第二次就是很有影響的論“發憤著書”,這段文字相當經典,與《報任少卿書》中部分文字大同小異,這裏只取論詩的壹句:《詩三百篇》大抵聖賢發憤之所為作也.

董仲舒:“詩無達詁”正是此人作為理論明確提出來的.原話是“所聞‘詩無達詁,易無達占,春秋無達辭,從變從義,而壹以奉人.’”

朱熹:他有兩個觀點最為有名,壹是認為《詩經》:“凡詩之所謂風者,多出於裏巷歌謠之作,所謂男女相與詠歌,各言其情者也.”也就是說是他老夫子第壹次明確提出《詩經》是裏巷歌謠(民歌)說;二是淫詩說.特別是在談及“鄭風”時,他認為“鄭風”十有八九都是淫詩.

何休(東漢經學家):說《詩經》是“男女有所怨恨,相從而歌,勞者歌其事,饑者歌其食”.

胡適:“《詩經》並不是壹部經典,確實是壹部古代歌謠的總集”.

梁啟超:“現存先秦古籍,真贗雜糅,幾乎無壹書無問題,其真金美玉,字字可信者,《詩經》其首也.”

魯迅:根據《風》《雅》《頌》三部分的實際內容,認為《詩經》是“中國最古的詩選”,“以性質言,風者,閭巷之情詩;雅者,朝廷之樂歌;頌者,宗廟之樂歌也.”

19世紀前期法國人比奧的專論《從詩經看中國古代的風俗民情》明確說明:《詩經》是“東亞傳給我們的最出色的風俗畫之壹,也是壹部真實性無可爭辯的文獻,”“以古樸的風格向我們展示了上古時期的風俗習尚、社會生活和文明發展程度.”

20世紀中期俄國費德林院士也稱:“《詩經》是中國古代的壹部獨具壹格的百科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