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80年以來,在塔裏木盆地羅布泊附近發現了21具蒙古人和8具歐洲人的木乃伊。古代DNA測試表明,這些木乃伊的父系Y染色體是原始歐羅巴人種的單倍群R1a1,母系單倍群C4,這壹單倍群在阿爾泰山地區的圖瓦人和阿爾泰人-克孜族中頻繁出現。在青銅時代,塔裏木人的C與祖先型僅壹步之遙,但他們的型為現代西伯利亞東南部通古斯人所享,更匹配的型為中亞人。韓康新的體質人類學報告也顯示,塔裏木木乃伊與塔裏木盆地以北的南西伯利亞阿法納舍沃文化人群最為接近。8具距今約3000年至1000年的女性木乃伊可能是越人。此外,歐羅巴木乃伊年代越早,與西伯利亞南部的木乃伊越相似。2007年,國家地理雜誌的遺傳學家和人類學家斯潘塞·威爾斯檢查了塔裏木木乃伊的DNA。結果表明,塔裏木盆地居住著許多種族,如歐洲人、東亞人、中亞人和印度人,而不是只有壹個種族。塔裏木盆地最古老的小河墓地木乃伊的DNA檢測表明,歐亞人的混血始於青銅時代。小河墓地距今3980年的木乃伊父系全部是西歐和亞洲的單倍群R1a1a-M17,母系70%來自南西伯利亞的單倍群,還有少量的線粒體單倍群H和K..小河墓地附近的且末遺址木乃伊2500年至3000年前的父系也全部是西歐和亞洲的單倍群R1a1a-M17。不同民族混血兒造成的最極端的性別偏見,可能是由於南西伯利亞男性原住民的種族滅絕,以及來自烏拉爾地區的中亞族群對女性的父系征服,他們的父系是R1a1a。從西歐和亞洲,以R1a1為主要對象的青銅文化人口首先遷移到南西伯利亞,與以C為主要對象的原始民族混合,然後南下中亞和塔裏木,成為當地青銅文化人口的來源。
公元前2世紀,越人強大,從兩個方面威脅蒙古高原中部的匈奴遊牧民族與蒙古高原東部的東胡。公元前209年左右,匈奴人頭曼·汗把他的兒子莫頓作為人質送到了月氏。結果莫頓偷了嶽氏的好馬逃回匈奴。嶽家破了烏孫王國,烏孫人都逃到匈奴,匈奴單於收養了烏孫王的兒子,不久後出生。
冒頓即位,大約在公元前205-202年調兵攻打越國,越國戰敗。公元前174年前後(漢文帝初年),又派尤領兵西征,再次打敗嶽氏,殺了嶽氏,用他的頭骨做了壹個飲器,逼嶽氏西遷。遷到伊犁河流域的是大嶽,留在南山的是小月。據公元前174年莫頓可汗寫給中國皇帝劉恒的信說:“因此,他懲罰了右賢王,讓他去西方請月氏打他。天佑,官良馬壯,越人被蠻夷所滅,被殺降。樓蘭、烏孫、胡潔及周邊二十六國都是匈奴,引弓之人壹家,周貝定。”越人戰敗後,物種四散,大部分被迫逃往伊犁河和楚河流域,打敗了當地的塞族人,逼死了“王賽元遁”,留下塞族人做越人的奴仆。伊犁河流域曾長期居住著塞爾維亞人。漢書?《張騫傳》:“越人已被匈奴所滅,西攻賽王。賽王南遷,嶽居其地。”“塞”字在古韻中被列為入聲,中古以前在漢語中讀作“塞”。學者們普遍認為,賽人應該是西方史書中記載的“薩卡人人”。越人大西遷後,他們在河西地區的老家被匈奴邪王與秀土王部落占領。塞爾維亞人是古代伊朗碑文和古希臘文獻中的薩卡人。越人殺了塞爾維亞人,向西南遷徙,渡過錫爾河,到達河中央的粟特底亞。公元前130年,已遷居天山北麓,為匈奴效力的烏孫,在其王狂傲的指導下,“西攻大月氏”,迫使大月氏和塞爾維亞人壹樣,放棄伊犁,向西南遷徙,烏孫從此占領了他們的地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