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我該淋濕了。請問吃什麽可以去濕氣?
說到祛濕,不僅僅是喝點紅豆薏米水那麽簡單。
因為濕邪特別難纏,會侵襲人體的不同部位,還喜歡與風、寒等外邪勾結,引起各種不適,所以壹定要區別對待。
具體來說,除了濕氣重的人幾乎常見的嗜睡、食欲不振、大便黏稠等癥狀外,還要註意身體的其他表現(如以下五類),然後采取不同的方法祛濕。
01口幹尿黃——清熱燥濕
濕熱患者常有口苦口幹、眼幹、尿黃等熱性癥狀。
對此,宜用燥濕之法,借助苦寒藥的瀉下之力,驅熱祛濕。
常見食材和草藥:木棉、薏苡仁、紅小豆、燈心草、土茯苓、艾草等。
02惡心腹瀉——芳香化濕
夏季濕熱,脾胃首當其沖。當出現惡心嘔吐、腹瀉、明顯食欲差等胃腸道癥狀時,適合采用芳構化濕法。
常用配料和草藥:豆蔻、蒼術、廣藿香、佩蘭等。
03頭痛-祛風勝濕
如果濕邪與風邪相勾結,就會在經絡中遊走,使人感到關節不好,全身疼痛。這時候就需要用辛味的藥物祛濕。
常用藥材:川芎、羌活等。
04水腫,尿少-利尿和潮濕。
通過排尿來排濕叫做利尿和滲透。這尤其適用於四肢浮腫、小便短赤的濕癥。
常用食材及藥材:赤小豆、茯苓、車前子等。
05寒瀉——溫陽祛濕
濕邪也會和寒邪勾結。寒濕皆屬“陰邪”,易傷脾陽,所以寒濕之人常伴有陽虛癥狀,如腹瀉、浮腫(如眼袋)、畏寒肢冷等。
在處理時,既要祛濕,又要暖胃健脾。
常用藥材:白術、桂枝等。
對了,如果需要的話,上述祛濕方法需要綜合使用。
嗯,看到這麽多細分,估計很多人都會暈!
所以特別提醒大家,壹定要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祛濕,不要自己嘗試,否則可能會適得其反。
本文圖片均來自易圖。com。
(全部關於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