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齊物我,齊生死,齊大小,齊是非,齊貴賤是什麽意思

齊物我,齊生死,齊大小,齊是非,齊貴賤是什麽意思

齊物我,齊生死,齊大小,齊是非,齊貴賤的意思是世間萬物和我、生與死、大與小、是與非、貴與賤都沒有差別,都是相同的。出自《莊子 齊物論》

“齊物”的意思是:壹切事物歸根到底都是相同的,沒有什麽差別,也沒有是非、美醜、善惡、貴賤之分。莊子認為萬物都是渾然壹體的,並且在不斷向其對立面轉化,因而沒有區別。需要說明的是,莊子的這種見解是抓住了事物的壹個方面加以強調,具有片面性。

文章中有辯證的觀點,也常常陷入形而上學觀點之中。但是,在他的論述中常常表現出深刻的思考和智慧。文中涉及很多宇宙觀方面和認識論方面的問題,對中國古代哲學研究有重要的意義。

擴展資料:

創作背景

《齊物論》末節中的“昔者”二字,為推斷其著作年代提供了壹項鐵證。莊子卒於公元前286年,已處於戰國後期。“昔者”說明在莊子死後又隔了很長壹段時期,推斷為秦漢之間,是有可能的。從文字上看,也確為後人追述的口吻。

《齊物論》不同於先秦時代的壹般著作,當時著作很少特立題目,皆先成篇章,然後或取首句中的數字,或隨取二字以安題,其題亦無甚意義。《齊物論》以論名篇,亦為古籍中所罕見。

《論語》雖以論名書,至漢初方普遍使用,如《過秦論》、《鹽鐵論》等,即以《莊子》三十三篇的命題,除《齊物論》外,有以三個字為義,有用兩個字作為篇名,都沒有以論來命題。由此可證,應成書於開始以論名篇的秦漢之間。

從《齊物論》的內容來看,確帶有秦漢之間的時代思想特征,如對至人的描繪:“至人神矣!大澤焚而不能熱,河漢沍而不能寒,疾雷破山,風振海而不能驚。若然者,乘雲氣,騎日月,而遊乎四海之外,死生無變於己,而稅利害之端乎?”又言聖人:“旁日月,挾宇宙,參萬歲而壹成純。”

“齊物論”,即整齊萬物之論。莊子提倡齊壹萬事萬物,在他看來,世間萬物都是平等的,人與動物是無差別的,正確與錯誤是無差別的,壹切事物都是這樣。本篇表現的是莊子對世俗的否定,和對無差別的自由境界的向往。

莊子認為,要達到無差別的精神自由之境,就必須超脫世俗觀念的束縛,忘掉物我之別,忘掉是非之辯。

百度百科-齊物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