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能夠促進身體修行,身體修行也會幫助智慧修行。
人的身心從來沒有分離過。
中醫高手都知道,什麽病,壹般有什麽性格或智慧的缺陷,壹壹對應。
“性”“命”的含義
性指人內在的道,心性、思想、秉性、性格、精神等。命指人外在的道,身體、生命、能量、命運、物質等。性命雙修也就是指“神形兼修”、心身全面修煉。黃老列莊、遠遊、參同契、悟真篇等書都有關於“性命雙修”的論述。《性命圭旨》說:“何謂之性?元始真如,壹靈炯炯是也。何為之命?先天至精,壹氣氤氳是也。”又說:“性之造化系乎心,命之造化系乎身。”陳攖寧大師說:“性即是吾人之靈覺,命即是吾人之生機。”可謂既深刻,又生動。人的生命實際上是兩個生命即精神生命和生理生命的雙重融合,人們通常說要身心健康,虧其壹即殘缺不全。所以性命二字高度概括了人生的兩大要素。
由此,我們可以將性命雙修分為性功與命功兩種,性功是道教與儒、佛相通的地方,而命功則是道教獨有的傳統,不講命功,不是道教。陳攖寧大師認為,仙道貴生、樂生、重生、追求長生,所以它是生本主義,這正是道家仙學最具特色的地方。他認為性命相依,命為重。他用燈作比喻,燈油是命,燈光是性;有燈無油,燈必不能發光;徒有燈油而不能發光,則不能顯現油燈照明之用;修道之意在教人積足油量,並教以點燈之法,則人生必充滿光輝。
道教提倡是“性”與“命”的統壹
既然命是指人的生命,性是指人的精神意識,那麽很顯然,對人的生存來說,兩個方面都是不可缺少的,而人的存在實際上就是命與性的統壹。壹方面,人必須以生命的存在為基礎,壹旦沒有了生命,人就變成壹具死屍,人也就隨之死亡;另壹方面,人也不能離開精神意識,沒有精神意識,人就變成壹種純粹的生命存在,其生活最多像動物壹樣,當然也談不上作為人的存在。而且人的生命和精神意識之間還存在著密切的聯系,它們互相依存、互相影響、互相作用,是壹個矛盾的統壹體。在道教看來,作為人,不僅要有形氣所表現的生命,而且要有精神意識所表現的性,他是生命與精神意識即命與性的統壹體,這就像人不僅要有形、氣、神,而且是形、氣、神的統壹體壹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