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傳統文化資料

傳統文化資料

概念導入:

?中國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演化而匯集成的壹種反映民族特質和風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歷史上各種思想文化、觀念形態的總體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國地域內的中華民族及其祖先所創造的、為中華民族世世代代所繼承發展的、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歷史悠久、內涵博大精深、傳統優良的文化。它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文明的結晶,除了儒家文化這個核心內容外,還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態,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

2.對比中國和日本當前對於傳統文化的保護狀況

近百年來,中國傳統文化遭到了史無前例的壓制和廢棄。在傳統文化深入人心的時代,人民身心安穩,過著夜不閉戶,路不拾遺的生活;而當今的人們卻將自己鎖在壹道道鐵欄內,社會活動中還會受到頻發惡性事件的威脅。北京大學壹位著名教授曾感嘆到,現在人的行為連道德底線都沒有了。近年來,我國政府越來越重視傳統文化的保護和傳承,但由於傳統文化的脆弱性和文化大革命的劫難,我國傳統文化生存的現狀實在是不容樂觀。隨著現代化進程和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外來文化的沖擊,大量無形珍貴的傳統文化失去保護和傳承。與此用時,二戰後的日本,在吸收西方先進技術的同時,繼續在家庭、學校、公司、政府部門保持固有中國人的傳統文化,以兼收並蓄的方式得以在短時間內迅速崛起成為世界強國。

3.保護傳統文化的必要性

在這個多元化的世界中,文化與文化的競爭意味著壹個國家綜合國力的上下浮升。中國的傳統文化秉持的精髓是人與自然的和諧,即天地合壹的理念。而中國的傳統文化代表的是我們炎黃子孫的思維方式和生活方式,也是我們道德尺度和行為舉止的標準。但走上近代社會後,在中西文明大碰撞中,我們開始對自己民族的傳統文化進行反思,並很大程度上調整了以前對傳統文化的看法,部分群體開始迷上西方潮,開始鄙棄中國傳統文化。

?但是,歷史告訴我們:文化興,則民族興;文化衰,則民族衰。壹個民族的興盛,必定是從文化的繁榮開始的;壹個民族的發展,離不開文化的支撐。而當歷史的塵埃落定,有許多東西都化為烏有的時候,唯有文化以物質的或非物質的形態存在著。所以作為普通老百姓我們更應該要應召中國政府的保護措施,盡我們的能力去傳承及保護中國傳統文化,因為嚴峻的現實告訴我們文化競爭正成為決定企業、民族和國家命運最根本和最後的競爭的重要因素。

4.保護和傳承傳統文化的措施和建議

作為壹個真正的中國現代人我們要學會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反思中國傳統文化優劣,並把握人類前進的方向,用比較的觀點和方法看問題。對自然和社會的認識更加深刻,使新的文化以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為重要使命,大力宏揚人的價值和尊嚴,尊重人的合理需求,繼承、借鑒與創新,並主動融入世界文化,這也是中國今後文化發展必由之路。而為了使更多國民有傳承和保護中國傳統文化的意識,中國政府也為之付諸努力並出臺政策規劃與方案,確保措施的實踐性。如為瀕危的中國方言、服飾、戲曲、民俗文化等口頭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提供法律依據,及繼承人的保護、文化遺產本身的保護和相關的精神權利和經濟權利。針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後繼無人等問題。在07年的兩會上代表、委員對中國傳統文化表示特別關註。?

? 要提高文物保護水平,貫徹保護為主、搶救第壹、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方針,科學規劃,保障投入,切實保護好中華民族的瑰寶。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健全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建檔制度和代表性傳承人認定制度,對瀕危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和年老體弱的代表性傳承人實施搶救性保護,對具有壹定市場前景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實施生產性保護,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集聚區實施整體性保護。加強中華古籍保護與出版,認真做好文化典籍整理工作,繼續實施文化典籍編撰出版重大工程,推進文化典籍資源數字化。拓展文化遺產傳承利用途徑,促進文化遺產資源在與產業和市場的結合中實現傳承和可持續發展。

剛好我前陣子在做傳統文化的研究性學習,找了好多資料這是我精心挑選的!!!

望君采納~~~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