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雲南境內,鐵路交通不是特別發達,主要依靠汽車。但是汽車車費相對比火車而言,價格要高出許多。另壹方面,雲南處於高原,山高並且公路上的車流量很大,所以,如果第壹次來雲南旅遊,建議;走昆明——大理——麗江壹線。壹方面這裏集中了雲南主要的旅遊景區和景點。另外的壹方面,就是昆明通往大理的鐵路已經通車了,大大改善了交通往來。並且舒適、安全和便捷。
D1行程:昆明市區 花費:昆明世博園門票100元
在昆明市區,1999年昆明世界園藝博覽會會址,昆明世博園依舊是外地來昆明後的首選旅遊之地。雲南地處我國西南邊疆,這裏四季長春,昆明被稱作“春城”。壹年四季,這裏的綠色植物開花不斷,各種花卉應接不暇。
D2行程:昆明——大理 夜宿火車硬臥費用90元
具體鐵路列車時刻表:
1、N982次 昆明——大理 昆明開車時間:22:36 終到大理時間:次日06:10
2、N986次 昆明——大理 昆明開車時間:21:30 終到大理時間:次日05:30
3、N992次 昆明——大理 昆明開車時間:23:17 終到大理時間:次日07:30
4、N996次 昆明——大理 昆明開車時間:09:02 終到大理時間:當日15:40
大理下關古城是原大理國都。主要景點:蒼山洱海(門票:30元) 蝴蝶泉(5元) 大理古城 崇聖寺三塔(30元)。
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的蒼山洱海是古今旅遊者所向往的地方。明代著名文人楊升庵描繪它“山則蒼蘢壘翠,海則半月掩藍”,“壹望點蒼,不覺神爽飛越”。
蒼山,又名點蒼山,***有十九座山峰,最高峰海拔4000多米。
蒼山景色向來以雪、雲、泉著稱。經夏不消的蒼山雪,是素負盛名的大理“風花雪月”四景之最。在風和日麗的陽春三月,點蒼山頂顯得晶瑩嫻靜,不愧是壹個冰清玉潔的水晶世界。
點蒼山的雲變幻多姿,時而淡如青煙,時而濃似潑墨。在夏秋之交,不時出現玉帶似的白雲橫束在蒼翠的山腰,長亙百裏,竟日不消,嫵媚動人。
在蒼山頂上,有著不少高山冰磧湖泊,湖泊四周是遮天蔽日的原始森林。還有18條溪水,瀉於19峰之間,滋潤著山麓壩子裏的土地,也點綴了蒼山的風光。蒼山還是壹個花團錦簇的世界。不僅有幾十種杜鵑,而且有珍稀的茈碧花和繡球似的馬纓花等。
洱海是壹個風光明媚的高原湖泊,呈狹長形,南北長40公裏,面積約240平方公裏。在風平浪靜的日子裏泛舟洱海,那幹凈透明的海面宛如碧澄澄的藍天,給人以寧靜而悠遠的感受。
在洱海最南端的團山,有壹座洱海公園,是觀賞蒼山洱海景色的好處所。
蝴蝶泉
在蒼山腳下、洱海之濱,還有壹處遐邇聞名的遊覽勝地--蝴蝶泉。
蝴蝶泉的出名與徐霞客在他的遊記中的描述有關。他寫道:“泉上大樹,當4月初即發花如蛺蝶,須翅栩然,與生蝶無異。還有真蝶千萬,連須鉤足,自樹顛倒懸而下及於泉面,繽紛絡繹,五色煥然。”確也有這樣的時候,來此聚會的彩蝶多得難以數計,色澤絢麗,如霞如錦。
前些年,蝴蝶數目減少,據有關方面考察,主要原因壹是當地氣候轉向幹燥,導致蝴蝶遷徙,二是農村大量使用殺蟲藥物,誤傷不少蝴蝶幼蟲。不過,最近兩三年來,隨著生態平衡的逐漸恢復,加之人們有意識地對蝴蝶采取保護措施,每年聚會的蝴蝶已與日俱增。
D3行程:大理——麗江 麗江古城門票:120元。住宿可以選擇住在四方街上,費用可以80元標準間。同時,在傍晚十分去大研納西古樂會聽神秘的東巴古樂。費用50元。
麗江古城四方街及麗江木府是麗江著名的旅遊景點。1997年12月4日在意大利那不勒斯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第21次全體會議上根據文化遺產遴選標準C(II)(IV)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古城麗江把經濟和戰略重地與崎嶇的地勢巧妙地融合在壹起,真實、完美地保存和再現了古樸的風貌。古城的建築歷經無數朝代的洗禮,飽經滄桑,它融匯了各個民族的文化特色而聲名遠揚。麗江還擁有古老的供水系統,這壹系統縱橫交錯、精巧獨特,至今仍在有效地發揮著作用。
“麗江古城”是全世界第壹個以“常民生活空間”成為世界遺產的。
麗江古城位於雲南省的麗江納西族自治縣,始建於宋末元初(13世紀後期)。古城地處雲貴高原,海拔2400余米,全城面積達3.8平方千米,自古就是遠近聞名的集市和“茶馬古道”上的重鎮。古城現有居民25000余人。其中,納西族占總人口絕大多數,有30%的居民仍在從事以銅銀器制作、皮毛皮革、紡織、釀造業為主的傳統手工業和商業活動。
麗江古城內的街道依山傍水修建,以紅色角礫巖鋪就,雨季不會泥濘、旱季也不會飛灰,石上花紋圖案自然雅致,與整個城市環境相得益彰。位於古城中心的四方街是麗江古街的代表。在麗江古城區內的玉河水系上,修建有橋梁354座,其密度為平均每平方千米93座。橋梁的形制多種多樣,較著名的有鎖翠橋、大石橋、萬千橋、南門橋、馬鞍橋、仁壽橋,均建於明清時期(14—19世紀)。其中以位於四方街以東100米的大石橋最具特色。
麗江古城又名大研鎮。納西話稱大研古城為“英古都”,意思是江灣之地。它始建於宋末元初,距今已有800余年的歷史。坐落於玉龍雪山腳下的金沙江畔,古城東南是數十裏良田闊野。形狀如同壹塊碧玉大硯,所以取名大研鎮(註:硯與研同音)。
麗江古城是我國歷史文化名城中唯壹沒有城墻的古城。據說,因為古代麗江世襲統治者姓木,如果築城墻,就猶如木字加框而成“困”字,不吉利。古城融合了納西、白、藏、漢各民族建築藝術的精華。探尋它的過去,人們發現這片曾被遺忘的“古納西王國”,遠古以來已有人類生息繁衍。今日的主人納西民族,則是古代南遷羌人的後裔。在千百年的悠長歲月裏,他們辛勤勞作,築起自己美好的家園。目前,城內保存著大片明清時的民宅,均是土木結構瓦屋面樓房,多為三坊壹照壁。居民建築布局靈活,註重裝飾,精雕細刻,庭院種植花木,擺設盆景。城內水渠密布,跨水臨渠的建築十分普遍。
這裏地處滇、川、藏交通要道,古時候頻繁的商旅活動,促使當地人丁興旺,很快成為遠近聞名的集市和重鎮。壹般認為麗江建城始於宋末元初。公元1253年,忽必烈(元世祖)南徵大理國時,就曾駐軍於此。由此開始,直至清初的近五百年裏,麗江地區皆為中央王朝管轄下的納西族木氏先祖及木氏土司(1382年設立)世襲統治。其間,曾遍遊雲南的明代地理學家徐霞客(1587--1641),在《滇遊日記》中描述當時麗江城“民房群落,瓦屋櫛比”,明末古城居民達千余戶,可見城鎮營建已頗具規模。
古城內的木府原為麗江世襲土司木氏的衙署,始建於元代(公元1271~1368年),1998年重建後改為古城博物院。木府占地46畝,府內有大小房間***162間。(見附圖)其內還懸掛有歷代皇帝欽賜的匾額十壹塊,反映了木氏家族的盛衰歷史。
四方街為古城中心,四通八達,周圍小巷通幽,據說是明代木氏土司按其印璽開頭而建。這裏是歷代集市中心,每日萬頭躦動,熱鬧非常。從四方街四角延伸出四大主街,直通東南西北四郊,又從主街岔出從多街巷,如蛛網交錯,往來暢便。街道全用五彩石鋪砌,平坦潔凈,晴不揚塵,雨不積水。幾乎每條街道壹側都伴有潺潺流水。泉水來自玉河,河至鎮產雙石橋,分東、西、中三股流入古城,隨街繞巷,穿墻過屋。水邊楊柳垂絲,柳下小橋座座,形成“家家流水,戶戶垂揚”的獨特風貌。來到這裏,倏然感受到“東方威尼斯”的韻味。城內早年依地下湧泉修建的白馬龍潭和多處井泉至今尚存,人們創造出“壹潭壹井三塘水”的用水方法,即頭塘飲水、二塘洗菜、三塘洗衣,清水順序而下,既科學又衛生。居民還以水洗街,只要放閘堵河,水溢石板路面順勢下泄,便可滌盡汙穢,保持街市清潔。
依山就水的麗江大研鎮,既無高大圍城,也無軒敞大道,但它古樸如畫,處處透出自然和諧。鎮內屋宇因地勢和流水錯落起伏,人們以木石與泥土構築起美觀適用的住宅,融入了漢、白、藏民居的傳統,形成獨特風格。當地常見的是“三坊壹照壁”式民宅,即主房、廂房與壁圍成的三合院。每房三間兩層,朝南的正房供長輩居住,東西廂房壹般由下輩住用。房屋多在兩面山墻伸出的檐下,裝飾壹塊魚形或葉狀木片,名曰“懸魚”,以祈“吉慶有余”。許多庭院門樓雕飾精巧,院內以卵石、瓦片、花磚鋪地面,正面堂屋壹般有六扇格子門窗,窗心的雕刻大多是四季花卉或吉祥鳥獸。堂前廊檐大多比較寬,是壹處溫馨愜意的活動空間。
白沙民居建築群位於麗江古城以北8公裏處,這裏曾是宋元時期(公元10~14世紀)麗江地區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白沙民居建築群分布在壹條南北走向的主軸上,中心為壹梯形廣場,壹股泉水由北面引入廣場,四條巷道從廣場通向四方,極具特色。白沙民居建築群形成和發展為後來麗江古城的布局奠定了基礎。
納西人家,那小橋流水、花香影映的怡靜的院落裏,據說壹百個人裏出就出了十四個大學生,可見重教尚文之結果——這是壹方集智慧精靈於此的水土。
納西族許多人,尤其是納西男子,擅長詩琴書畫。在古城多彩的節慶活動中,除了通宵達旦的民族歌舞和鄉土戲曲,業余演奏的“納西古樂”最為著名。(見附圖)其中,《白沙細樂》為集歌、舞、樂為壹體的大型古典音樂套曲,被譽為“活的音樂化石”;另壹部麗江《洞經音樂》則源自古老的道教音樂,它保留著許多早已失傳的中原辭曲音韻。
據史料記載,以大寶積宮為代表的麗江壁畫,是在明初至溥歷時期300多年的時間裏陸續繪制完成的。當時的土知府木旺聘請了以馬嘯天為首的壹批漢族畫家,另外還有藏族和白族畫家、東巴教第子、道教弟子也參加了壁畫的繪制工作。
分布在古城及周圍15座寺廟內的這些明清壁畫,具有多種宗教及各教派內容融合並存的突出特點。遺存於麗江白沙村大寶積宮的大型壁畫《無量壽如來會》,把漢傳佛教、藏傳佛教和道教的百尊神佛像繪在壹起,反映了納西族宗教文化的特點。
白沙壁畫以其別具特色的繪畫藝術風格和珍貴的歷史文化內涵,深深吸引著國內外遊客。白沙地處麗江城北約16公裏,是壹座古老而美麗的小鎮,是納西族在麗江壩的最初聚居地,也是麗江木氏土司的發祥地,為納西族最早的政治中心。
明朝時期,麗江木氏土司正值鼎盛之時,政局穩定,經濟繁榮,為顯其富有,他大建宮室,建成了壹批頗具規模的建築群。現存的白沙琉璃殿、大寶積宮和大定閣等廟宇均為該時期所建。其中所藏的明代壁畫,是極為珍貴的文物,屬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大寶積宮現存壁畫558幅,是麗江壁畫收藏最多的地方。大寶積宮和琉璃殿所保存的壁畫尤為精華,這兩個宮殿於1996年12月被國務院公布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白沙壁畫對各種宗教文化和藝術流派兼收並蓄,獨樹壹幟,融藏傳佛教、漢傳佛教、道教以及東巴教等多種宗教於壹身。是獨特的藝術珍品。在藝術風格上,反映出漢、藏、納西等民族傳統繪畫技法與風格的互相融匯。壁畫內容上則展示了藏傳佛教和儒、道等生活故事。繪畫布局周密,用筆嚴謹,色彩富麗,造型準確,人物形象逼真,明顯吸取了東巴畫粗獷、色彩對經強烈、線條均勻、筆法洗煉等特點。麗江壁畫中所涉及的題材比較廣泛,對飛跑的駿馬、盛開的荷花、山林田野、花鳥草蟲等自然風光都有描繪,這些畫都明顯展示了畫家敏銳的觀察能力和積極入世的思想情感。壁畫中描繪的宗教人物,以宗教為折光,融入了畫師們的美學思想,或隱或現地表現了當時的社會生活。(見附圖)
麗江壹帶迄今流傳著壹種圖畫象形文字“東巴文”。這種納西族先民用來記錄東巴教經文的獨特文字,是世界上唯壹活著的圖畫象形文。如今分別收藏在中國以及歐美壹些國家圖書館、博物館中的20000多卷東巴經古籍,記錄著納西族千百年輝煌的歷史文化。其中稱作《磋模》的東巴舞譜,包括數十種古樂舞的舞蹈藝術中,是極為罕見的珍貴文獻。被譽為古代納西族“百科全書”的東巴經,對研究納西族的歷史、文化具有重要價值。
附錄壹:麗江古城的民居建築(轉載於“麗江納西網”)
麗江古城的民居建築是納西族建築藝術和建築風格的集中體現。它在納西族原始的井幹式本楞房形式基礎上吸收、融匯了漢、白、藏等民族建築的壹些優點而形成,在布局形式、建築藝術等方面部有鮮明的地方特色與民族風格。
束河古鎮
當年徐霞客遊歷至此,在他的記述中這樣寫道“過壹枯澗石橋,西瞻中海,柳暗波縈,有大聚落臨其上,是為十和院”。“十和”即今束河之古稱。由此可見,早在明代,這裏就是麗江的重要集鎮了。
束河位於麗江古城西北4公裏處,被稱為清泉之鄉。束河民居建築群的民居房舍錯落有致,布局形制與麗江古城四方街相似。束河街頭有壹潭水,稱為“九鼎龍潭”,又稱“龍泉”。潭周綠柳垂地,翠柏指天,泉水清澈,遊魚可數。從潭中溢出的流水蜿蜒於村中道旁,遠近汩汩有聲。村莊中心有長33米、寬27米的小小四方街,與古城四方街壹樣可以引水沖洗。街面上的那些被人馬踩踏得光溜平滑的石板,似乎還能照見往日的繁華。青龍河自建築群的中央穿過,建於明代(公元1368~1644年)的青龍橋橫跨其上,青龍橋也是麗江境內最大的石拱橋。
束河曾以發達的文化教育和皮革加工、竹編等手工業聞名於世。早在清朝乾隆年間,束河就開設了由政府公助的義學館和三所私塾,近、現代又創辦了小學、中學,使束河成為著名的人才之鄉。過去束河村從事皮革業的有300多戶,日產皮鞋500雙,各種皮貨遠銷西藏、西昌、青海等地,有的商人甚至到達印度、尼泊爾等國。故有“束河皮匠,壹根錐子走天下”之說。在寧蒗中甸、德欽,至今還有以束河皮匠聚居而成的皮匠村。1942年,束河皮匠村與國際組織合作,通過貸款、集股合資開辦過“皮革合作社”。
如今,倘佯於龍泉之畔,漫步於束河古街,總能讓人感受到壹股濃郁的文化氣息。作為大研古城周邊民居建築的束河民居,成了“世界文化遺產”中的壹部分,吸引著各種膚色的眾多遊客。
1.雲南屬於高原氣候,天氣相對東莞要涼很多
2.雲南海拔比較高,陽光中的紫外線比較強,請您出發時最好 帶上太陽鏡,愛美的團友不妨帶上護膚用品(防曬霜等)
3.因雲南海拔比較高,個別遊客會產生高原反應,請您出發時最好帶上飲水杯,因為多喝水是緩解高原反應的有效措施; 帶老人、小孩來旅遊的到旅遊區後,記住買壹瓶壹次用的氧氣瓶,以防萬壹
4.雲南省西北方向線路的氣候早晚溫差比較大,白天可以穿件短袖,晚上如果冷,可以帶件外套在手上的。
5.雲南特產:雲南白藥、茶葉、卷煙、珠寶玉器、木雕工藝品、鮮花、幹花、野生菌、宣威火腿、大理 石制品、梅子系列食品、白族紮染。
雲南特色小吃很多主要的“過橋米線”但不要在大的地方吃,市區人民路中間{是繁華區}有壹家很好!
其他的還有
1.小雞煮稀飯 小雞煮稀飯,是佤族普及面最廣、節慶或待客的最佳粥品。佤族地處雲南邊境山區,聚族而居,民風古樸,尊老愛幼,待客如賓。食俗粥上桌後,雞頭必須昂立粥中,由主人將雞頭獻給最尊貴的客人或年長的老人。客人應笑臉相接,不能拒絕,親日品嘗。吃此粥時,必飲低族傳統水酒,其樂融融。嘗粥,五味俱全,鮮甜滋潤,飯菜合壹,滋補強身,尤宜老幼體弱者食用。有養肝、滋陰降火,增加奶汁之效。
2.梅花青豆糝 青豆是大豆(黃豆)的嫩果實。它含豐富的蛋白質,其中含人體必需多種氨基酸,尤其以賴氨酸含量高。其制品卻不含膽固醇,可預防心血管病。雲南各地均栽種黃豆,但多為蔬菜食用。每年四五月間漸飽滿呈青, 摘回剝去外殼,顆顆碧綠可愛。炒吃,鮮嫩可口;煮吃,甘糯噴香。而青豆糝兼有兩者之長處,加入壹些調料,變化更為多樣。且易消化吸收, 老幼皆宜。 此品清香鮮甜化沙,耐看受吃。青豆是大豆( 黃豆 )的嫩果實。它含豐富的蛋白質,其中含人體必需多種氨基酸,尤其以賴氨酸含量高。其制品卻不含膽固醇,可預防心血管病。
3.鱔魚涼米線 鱔魚涼米線,是以米線為主料,配以鱔魚、肉皮、薄菏、韭菜、豌豆粉涼拌而食。成品麻辣鮮香,是夏季名吃。
4.金錢洋芋餅 金錢洋芋餅,造型和炸制上突破傳統洋蘋烹制法,適應西方賓客喜食土豆和面包,以及炸制的特點,創制此點,受到外國元首和中央領導人的高度贊揚。成品粗菜細作,中西結合,美觀大方,鮮香可口,別具風味。
5.破酥包子 破酥包子是昆明流傳最廣,具有獨特風味的點心。1903年,玉溪人賴八,在昆明翠湖大門附近開了壹少白摟,專門制作和出售這種包子。破酥包子,以爛面(大酵面)作皮,甜中帶鹹,酥軟化渣,尤受老幼歡迎。小孩天生好動,嘗此美味,手舞足蹈,稍不留心,摔落地下。包子立刻散身破碎,真不愧為是破酥,從此,糖腿破酥包子的名聲便傳遍全城。
6.麗江粑粑 “麗江粑粑鶴慶酒,劍川木匠到處有。”這是滇西的民諺。
7:小鍋鹵餌塊 餌塊是雲南人民普遍喜愛的食品,每年歲末農家都要挑這最好時大米,淘洗浸泡後蒸熟,放在碓中舂茸如泥,趁熱揉成長方、橢圓、扁圓等狀。涼後即為餌塊。放三四日後再泡入涼水中(每日換水1次)可保存數月。昆明制作小鍋鹵餌塊,多選用官渡出產的餌塊,切絲配以豌豆尖,用專制銅禍加各種雕味品鹵制而成。
8:涼豌豆粉 涼豌豆粉,是雲南盛夏小吃,昆明的中老年人提起涼豌豆粉都會勾起青少年時代最溫馨的回憶,至今仍是家庭自配口味的夏季涼食。其成品酸、甜、麻、辣,鮮香味濃,尤受青少年之獨愛。在農村,每逢趕集,豌豆粉攤常擺在小溪岸邊,壹來取水方便,二采又添涼爽,情食交融,充滿詩情畫意。農民們當疲乏之時,買上壹碗涼豌豆粉,吃到僅剩湯汁時,掏出隨身所帶冷飯、拌勻而食,又是壹番風味
9:石屏燒豆腐 石屏燒豆腐,據縣誌記載:明朝初年即有生產,清末選為貢品。石屏豆腐用其方形豆腐或長形豆腐烘烤後蘸調味品而吃,以其細膩滑潤,嚼之有勁,香味異常,富有鄉土氣息而著稱。現每年昆明年貨銜,售賣石屏燒豆腐常常是攤前排隊等候。迤南、迤東、滇中交通沿線均成名食、特別是夜晚,隨處可聞豆腐香。
還有象個舊小肉串!燒餌塊! 曲靖的蒸餌絲!烤乳扇!傣家菜!曲江烤鴨。。。。都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