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輝縣歷史資料

輝縣歷史資料

輝縣市遠古時期為***工氏部族居地。夏屬冀州之域,殷商系畿內地,周稱凡國、***國。周厲王十六年,***國君***伯和受諸侯擁戴,代行王政,號***和,是為元年(前841年,為中國歷史上有確切紀年的開始)。春秋屬衛,戰國歸魏,秦屬三川郡。西漢,縣境東部置***縣,西部屬山陽縣。東漢、晉、北魏、東魏因之。隋開皇六年(596年),省山陽縣,改置***城縣。唐武德元年(618年),置***州,轄***城、凡城二縣;武德四年廢州,並凡城縣入***城縣。宋因之。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避顯宗允恭(***之諧音)之諱,改稱為河平縣;明昌三年(1192年)又改稱蘇門縣;貞祐三年(1215年)升蘇門縣為州,因百泉威惠王祠有清輝殿(取謝靈運“山水含清輝”詩名命名),故以“輝”為名,稱“輝州”,領蘇門、山陽二縣。元代因之,後廢蘇門縣,改山陽為鎮,仍稱輝州。明洪武元年(1368年)廢州立縣,改輝州為輝縣,屬河南省布政使司衛輝府。清代因之,民國16年(1927年),天門會舉義,在西平羅建合平縣,不久即廢。 1938年2月日軍入侵輝縣,1943年至1944年,中***太行區委根據抗戰形勢,將原輝縣相繼劃為輝縣(後改輝北縣)、輝嘉、新鄉(後改輝縣)三縣。1945年8月抗戰勝利,1946年6月三縣合並為輝縣。 

建國後,輝縣屬平原省新鄉專區,1952年11月平原省撤銷,改屬河南省新鄉專區,1986年新鄉專區撤銷,改屬新鄉市。1988年10月撤縣設市,但僅在輝縣後加“市”字,稱作“輝縣市”,並使用至今,成為中國目前僅有的名稱中帶“縣”字的城市。 遠古時這裏是***工族的居住地,殷商時為畿內地(首都直轄區),武王克殷時曾經在城北的百泉誓師,次日與商軍大戰於牧野(今新鄉),流血飄杵。西周時為***國,相傳周代***和元年,執政的***公的封地就是這裏。《詩經·衛風》篇裏“毖波泉水,亦流於淇”,即是指城西北的百泉湖。更有壹種說法,認為詩經中所提的“泉”,均是指百泉。春秋左傳/古文觀止首篇所提及的鄭莊公的弟弟段就封在此地。後為魏國。西北山區尚有戰國長城遺址。西漢置***縣,隋置***城縣。北宋末年,嶽飛曾在此地死戰,後退入太行山,即“八字軍”。金代時,先改為河平縣,金貞佑四年(1216)改輝州,因山下百泉湖畔建有清輝殿得名。直到明初降為輝縣。清代屬衛輝府管轄(治所在汲縣)。1949年屬平原省,後隨平原省並入河南省。1988年撤縣設市,但僅在輝縣後加“市”字,稱作“輝縣市”,並使用至今,成為中國目前唯壹名稱中帶“縣”字的城市。

有本書《中***輝縣黨史大事記》記載了1949-1990的大事,可以到當地圖書館借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