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西族素以能歌善舞著稱。舞蹈是納西族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們有很多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民間舞蹈。東巴舞就是納西族的古典舞蹈,是東巴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唐代和元代的誌書就有“男女皆披羊皮,俗好飲酒歌舞”,及“男女動數百,各執其手,團旋歌舞以為樂”的記載。廣泛在民間流傳和新發掘整理的舞蹈,有原始舞蹈、東巴古典舞蹈、組舞和新歌舞等幾類。
東巴舞蹈素材的來源主要從民間,因為從民間舞蹈裏面把它吸收過來了以後,用在它祭祠的時候來跳,又加上有東巴教神韻的壹些風格後,就變為東巴的舞蹈,它又有非常濃郁的民間性,本來東巴也是在民間,因為它沒有脫離他家庭,生產、生活壹切跟民間的勞動者是壹樣的,所以有很濃的民間性。
在用象形文字寫的兩本有關舞蹈的典籍《蹉模》中記錄了幾乎失傳的六十個舞蹈的幾百種跳法。《蹉模》中的舞蹈可以分為動物舞、刀弓舞和大神舞等幾種類型。其中刀弓舞又包括刀舞、弓箭舞和赤腳舞。 位於白地峽谷北側“許韋”(柏峰)山腰,為壹喀斯特溶洞。傳說聖祖阿明什羅曾在此修行著書,因此成為聖祖遺跡,被後人所敬仰。
納西族人民歷來全族信奉東巴教, 至今仍有絕大多數人信仰它。 東巴教源於原始巫教,屬於原始多神教。東巴教的基本特征是以祖先崇拜、鬼神崇拜、自然崇拜為基本內容;以祭天、喪葬儀式、驅鬼、禳災和蔔封等活動作為其主要表現形式。白地地區的東巴教認為上天有十分層,住著普、閃、嘎、吾、俄、恒等十三位天神,主宰著人類的壽夭、禍福、興衰;人間由丁巴什羅支配壹切,他有三百六十位門徒,分管東、西、南、北、中五方,為人類安魂、求福、求壽、鎮妖和禳解災難;地下有十九層,由陰府楚史那布鬼王占據,人死後或升天或下地獄,要看生時善惡來定。東巴教還認為世上的萬物都有靈性,好的會助人,壞的會害人。凡山川、河流、泉溪、樹木、 畜獸等無不有著靈魂, 因此凡節、凡事、凡病、凡災都要分別祭攘,使人類繁衍生息,富足安康。東巴教十分重視人死後能靈魂歸鄉,即回到遷徙前的故鄉北方,因此有專門的“魂路圖”,指引死魂之路。
東巴教最重要的儀式是祭天,時至當代,納西族祭天大法事只有白地、東壩壹帶還舉行。納西族東巴教法事十分繁雜,全年幾乎每月都有法事需東巴主持,法事可分為祭祖、喪葬、禳災、蔔封、賜名五大類。如果說東巴經是活著的象形文字,那麽白地是真正的東巴教大法場。因此要對東巴教有認識,妳就應該到三壩來,只有這裏才是古東巴王國。在藏族聚居區的附近,發展起壹個新的教派並且紅紅火火,香格裏拉文化的***存***榮現象及特征不是十分明晰了嗎!從藏文化的興旺,從東西方宗教的對撞,再從東巴教的興盛,我們就可以真正理解和體味香格裏拉社會中人與社會的和諧的旋律,文化與文化之間協調發展的規則。 大研古城名列世界文化遺產,是對外展示東巴音樂、舞蹈的壹個窗口。來到麗江的人們除了欣賞美麗的自然風光以外,聽壹聽納西古樂、看壹看東巴舞蹈、了解壹下東巴文化也成了他們必不可少的壹項內容。其東巴宮作為東巴文化的主要部分,無論是文字、音樂還是舞蹈,它們的傳承和發展都離不開東巴,為現代人提供了壹個了解東巴文化的窗口。
地理位置
東巴宮坐落在麗江古城東大街,它的門樓上裝飾的是東巴的“五幅冠”,大門兩旁懸掛著東巴的木牌畫,東巴宮內別具壹格的裝飾和文化活動讓人感受到東巴文化的魅力。
建築特色
東巴宮的布局富有納西族特點。主要是通過像東巴的經卷、文物、東巴的繪畫、祭祠用品、東巴的壁畫、浮雕等等這幾個方面來相對完整地介紹納西族的東巴文化的音樂、舞蹈這壹塊,人們能相對直觀的了解納西族的音樂、舞蹈文化。整個東巴宮就是壹座小而全的民族文化藝術博物館,通過它可以欣賞到舉世無雙的東巴文化藝術,領略到真正的納西古樂以及民間歌舞神韻。
文化底蘊
壹個民族的文化消亡了,這個民族也就不存在了。為了挖掘、整理、保護、弘揚東巴文化,東巴宮集中了納西族的壹大批民間舞蹈家、歌唱家、演奏家,還有老東巴和壹些身懷絕技的民間藝人,在保留原汁原味的基礎上,以東巴文化藝術為主,挖掘整理了壹批最富鄉土氣息和最有民族特色的精彩節目,節目新鮮神奇、雍容優雅、深沈浩遠、氣勢豪壯,深受國內外觀眾的歡迎。人們在這裏向他們學習,通過學習進行有效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