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ǔ lǐ xiāng
2 英文參考Murraya paniculata Jack [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mon ja *** inorange [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Murraya exotica [21世紀雙語科技詞典]
Folium et Cacumen Murrayae(拉)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murraya ja *** inorage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3 蕓香科植物九裏香、千裏香的幹燥葉和帶葉嫩枝九裏香為中藥名[1]。出蕭步丹《嶺南采藥錄》。為蕓香科植物九裏香Murraya exotica L. 和千裏香Murraya paniculata (L.) Jack 的幹燥葉和帶葉嫩枝[2]。
《中華人民***和國藥典》(2010年版)記載有此藥的藥典標準。
3.1 拉丁名Folium et Cacumen Murrayae(拉)(《中醫藥學名詞(2004)》)
3.2 英文名murraya ja *** inorage(《中醫藥學名詞(2004)》)
3.3 九裏香的別名千裏香、過山香、石辣椒、九秋香、千只眼、月橘[1]。
3.4 來源及產地蕓香科植物九裏香 Murraya paniculata (L.) Jack 的根及莖葉。分布我國南部至西南部[1]。
3.5 性味歸經辛、苦,微溫,有小毒,入肝、胃經[1]。
3.6 功能行氣,活血,止痛,解毒[1]。
3.7 主治①胃脘疼痛,風濕痹痛,骨節煩痛。煎湯,10~15g[1]。
②跌打瘀腫,牙痛,皮膚濕疹,蛇蟲咬傷,搗敷、研末敷或煎水洗患處[1]。
3.8 化學成分葉含揮發油,油內含丁香油酚、蓽澄茄烯、甜沒藥烯等,另含月橘素(Exoticin)、8去甲氧基月橘素等黃酮類和九裏香香豆精(Paniculatin)、月橘香豆精(Coumurrayin)、脫水長葉九裏香內酯(Phebalosin)等香豆素類。莖皮含邁月橘素(Mexoticin)、月橘香豆素、8去甲氧基月橘素等。根含九裏香堿、月橘堿等生物堿[1]。
3.9 藥理作用以石油醚提取的結晶成分,對大鼠離體小腸有解痙作用。九裏香煎劑及月橘堿有抗生育作用。莖葉煎劑有局部麻醉作用,唯局部 *** 性較大[1]。
3.10 九裏香的藥典標準 3.10.1 品名九裏香
Jiulixiang
MURRAYAE FOLIUM ET CACUMEN
3.10.2 來源本品為蕓香科植物九裏香Murraya erotica L和千裏香Murraya paniculata (L.)Jack的幹燥葉和帶葉嫩枝。全年均可采收,除去老枝,陰幹。
3.10.3 性狀九裏香 嫩枝呈圓柱形,直徑1~5mm。表面灰褐色,具縱皺紋。質堅韌,不易折斷,斷面不平坦。羽狀復葉有小葉3~9片,多已脫落;小葉片呈倒卵形或近菱形,最寬處在中部以上,長約3cm,寬約1.5cm;斃端鈍,急尖或凹入,基部略偏斜,全緣;黃綠色,薄革質,上表面有透明腺點,小葉柄短或近無柄,下部有時被柔毛。氣香,味苦、辛,有麻舌感。
千裏香 小葉片呈卵形或橢圓形,最寬處在中部或中部以下,長2~8cm,寬1~3cm,先端漸尖或短尖。
3.10.4 鑒別(1)本品粉末綠黃色或綠褐色。表皮細胞多角形或不規則形,有的垂周壁略波狀彎曲。氣孔多數不定式。非腺毛單細胞,壁厚,長30~l00μm。葉肉組織由圓形薄壁細胞組成,內含眾多草酸鈣簇晶,直徑9~25μm。纖維成柬,周圍薄壁細胞內含草酸鈣方晶,形成晶纖維。柵欄組織細胞含草酸鈣方晶,排列成行。油室圓形,直徑60~120μm,有的內含黃色油滴。
(2)取本品粗粉2g,加乙醇20ml,回流提取30分鐘,濾過。取濾液5ml,蒸幹,殘渣加乙酸乙酯2ml使溶解,置試管中,加新制的7%鹽酸羥胺甲醇溶液與10%氫氧化鉀甲醇溶液各2~3滴,搖勻,微熱,放冷,加稀鹽酸調節pH值至3~4,加1%三氯化鐵乙醇溶液,顯紫紅色。
3.10.5 檢查水分 不得過15.0%(附錄ⅨH第二法)。
總灰分 不得過12.0%(附錄ⅨK)。
3.10.6 九裏香飲片 3.10.6.1 炮制除去雜質,切碎。
3.10.6.2 性味辛、微苦,溫;有小毒。歸肝,胃經。
3.10.6.3 功能與主治行氣止痛,活血散瘀。用於胃痛,風濕痹痛;外治牙痛,跌撲腫痛,蟲蛇咬傷。
3.10.6.4 用法與用量6~12g。
3.10.6.5 貯藏置於燥處。
3.10.7 出處《中華人民***和國藥典》2010年版
4 透骨香的別名·九裏香九裏香為中藥名,出自《雲南中草藥》,即《貴陽民間藥草》記載的透骨香之別名[1]。
4.1 九裏香的別名透骨香、透骨消、九裏香、滿山香、芳香草、小透骨草。[1]
4.2 來源及產地杜鵑花科植物雲南白珠樹Gaultheria yunnanensisRehd.的全株。分布雲南、四川、貴州、湖北、湖南、廣西、廣東等地[1]。
4.3 性味辛,溫。有小毒[1]。
4.4 功能解表散寒,祛風除濕,活血通絡[1]。
4.5 主治1.治風寒感冒,風濕痹痛,腳氣,胃寒疼痛,跌打損傷。煎服:6~12g[1]。
2.煎水洗治濕疹[1]。
4.6 九裏香的藥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