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幾個靚湯普!簡單點無所謂…
薏米蓮藕煲豬排骨(時間: 2008-07-1 ) 關鍵詞: 清熱、利濕、減肥 南方的夏日總是這樣的,壹陣臺風雨過後又見艷陽天。今日風雨漸去,氣溫又開始躥高了,今日靚湯宜薏米蓮藕煲豬排骨。 薏米藥食兼之,是廣東民間夏日常用的煲湯用料,其性涼味甘、甜,有健脾、補肺、清熱、利濕的作用。現代營養學還認為它能抑制細胞的異常增生和繁殖,對皮膚異常增生,如粉刺、贅疣等有防止作用,利於粗糙皮膚的健美。薏米蓮藕煲豬排骨鮮美可口,能清熱、利濕、減肥。同時亦適合於濕痹、水腫等用。 材料:薏米50克、蓮藕500克、豬排骨400克、生姜3片。 烹制:薏米洗凈;蓮藕洗凈,切段;豬排骨洗凈、切段。壹起與生姜放進瓦煲,加入清水2500毫升(10碗量),武火煲沸後,改文火煲2小時,調入適量食鹽便可。此量可供3~4人用,蓮藕、排骨等還可撈起拌入醬油食用。 夏枯草生地煲瘦肉(時間: 2008-07-2 ) 關鍵詞: 清熱消暑、潤燥養陰 廣東民諺曰“夏主狗,無處走。”其意為到了夏至時節,連狗也無處躲避了。由於前壹段時期的“龍舟水”和臺風帶來的持續大暴雨,到處水浸,現驟然烈日高照,給人的感覺如同廣州人說的“上曬下蒸”,悶熱得氣也喘不過來,有人因此覺得暑熱頭暈、精神不振。用中藥夏枯草、北沙參、玉竹、生地、雞蛋花煲豬瘦肉,有清熱消暑、潤燥養陰之功,且男女老少皆宜。 材料:夏枯草、北沙參、玉竹、生地、雞蛋花各15克(以上中藥店有售),豬瘦肉400克,生姜3片。 烹制:各藥材洗凈,稍浸泡;豬瘦肉洗凈,切塊,壹起與生姜放進瓦煲內,加入清水2500毫升(約10碗量),武火煲沸後,改為文火煲2小時,調入適量食鹽便可,此量可供3~4人用。豬瘦肉可撈起伴入醬油佐餐用。 絲瓜滾花甲湯(時間: 2008-07-3) 清暑消熱 滋陰益氣 今日氣溫最高時可達35℃。夏暑時佐餐的湯品宜以“滾湯”為主。滾湯是以清熱的瓜蔬為主,配以少許的禽畜魚類肉,亦可不配。烹調方法簡單、快捷,沸水下料,滾熟即可,湯清味鮮,嫩滑可口。今日靚湯宜絲瓜滾花甲,絲瓜鮮美清甜,能清暑涼血、潤肌美容。花甲為民間常用的海產品,有滋陰養肝的作用。絲瓜滾花甲鮮美清潤、清暑消熱,滋陰益氣。 材料:絲瓜600克、花甲400克、生姜3片。 烹制:絲瓜洗凈,去棱皮,切角塊狀;花甲用清水浸泡約4小時,以剛浸過水面為適度並置陰涼處,再洗凈。在鑊中加入清水1250毫升(約4碗量)和姜,武火滾沸後,下花甲,滾起後即下絲瓜,稍滾至剛熟,調入適量食鹽和油便可。可供3~4人用。 紫菜蝦皮蛋花湯(時間: 2008-07-4) 關鍵詞:清熱、除煩、降壓 夏日時天氣炎熱,素有高血壓史的人最易波動。紫菜蝦皮蛋花湯對此癥有輔助治療功效,並尤為適宜老年性肝腎陰虛、陰陽兩虛型的高血壓。同時此湯鮮美可口,有清熱解毒、補虛降壓的作用,且價格平宜,烹調方便,亦是夏日家庭佐餐靚湯之壹。 紫菜性寒味甘、鹹,有軟堅、散結、化痰、清熱利尿、利咽、降血壓和補腎養心的功效。 材料:紫菜30克、蝦皮40克、雞蛋2個、生姜3片。 烹制:紫菜撕碎,漂洗;雞蛋去殼,打均勻;蝦皮漂洗。在鑊中加入清水1250毫升(約5碗量)和姜,武火沸滾後下蝦皮,改中火稍滾片刻,下紫菜片刻,均勻地加入蛋液,調入適量食鹽、油便可。此量可供3~4人用。 老冬瓜荷葉湯(時間: 2008-07-7) 關鍵詞:清熱解暑、清甜可口 今天是廿四節氣的“小暑”,它從每年7月7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105度時開始。此節氣正值初伏前後,暑氣上升,氣候炎熱。由於炎熱人們的食欲減退,飲食上選擇要以清淡芳香為主,因為清淡易於消化,芳香刺激食欲。進補時亦要能使體內陽氣向外宣泄,以與“夏長”之氣相適應,符合夏季養“長”之機。廣東民間每逢大暑小暑和三伏天等炎熱的暑日時,都習慣用鮮荷葉煲老冬瓜以清熱解暑,可配入各類消熱祛濕的中藥材,或甜或鹹,靈活處理。 材料:鮮荷葉1/2片、老冬瓜1000克、紅糖適量。 烹制:鮮荷葉洗凈;老冬瓜洗凈,連皮連瓤,切塊。壹起放進瓦煲內,加入清水2000毫升(約8碗量),武火煲沸後,改為文火煲約2個半小時,調入適量紅糖便可。此量可供3~4人用。 雪菜蠶豆湯(時間: 2008-07-8) 關鍵詞: 健脾利水 雪菜在北方稱為“雪裏蕻”,營養學分析它每100克含蛋白質2.4克,還富含人體所需的粗纖維、微量元素鈣、鐵和維生素,入湯能調味開胃,且營養豐富。蠶豆富含蛋白質,中醫認為它性平、味甘酸,能益氣健脾、利水消腫,可治倦怠少氣、腹瀉便溏等。 材料:雪菜(市場有售)20克、蠶豆160克、豆腐幹1件、青豆45克、蝦米50克、冬菇4個、熟雞血1塊、豬瘦肉150克、雞蛋2個。 烹制:各物洗凈,雪菜、冬菇、豆腐幹切絲,熟雞血、瘦肉切片;雞蛋去殼打均勻。在鍋中加水1250毫升(5碗量),武火滾沸,下蠶豆、冬菇、蝦米、瘦肉滾沸,下雪菜、豆腐幹、熟雞血滾沸;調入鹽、油,下青豆、雞蛋液拌勻便可。此量可供3~4人用。 赤小豆煲鯽魚(時間: 2008-07-11) 祛濕利水 消腫除煩 李時珍在藥膳應用的谷豆中十分欣賞赤小豆,稱之為“心之谷”,認為它性平味甘,能滋津液、利小便、消脹、除腫、止嘔,是夏日水濕時的藥膳之品,並在《本草綱目》裏還說它“通乳汁,和鯉魚、鯽魚、黃雌雞煮食”。另壹古籍醫書《食療本草》說:“赤小豆堅筋骨,抽肌肉,久食瘦人。”廣東湯中較少用鯉魚,而多用鯽魚,因為它如《醫林纂要》說鯽魚性和緩,能利水而不燥,能補脾而不濡。 材料:赤小豆100克,陳皮1/4個(以上中藥店有售)、鯽魚1條、生姜3片。 烹制:赤小豆、陳皮洗凈,並陳皮去瓤;鯽魚宰洗凈,煎至微黃,濺入少許清水。壹起與生姜放進瓦煲內,加入清水2500毫升(約10碗量),武火滾沸後,改為文火煲約1小時,調入適量食鹽、油便可。此量可供3~4人用。 薏米燉蛤蜊肉(時間: 2008-07-15) 關鍵詞:清熱、祛濕、減肥 薏米性涼味甘甜,能藥食兼用之,中醫認為它有健脾、補肺、清熱、利濕的功效。現代研究認為它對癌細胞有抑制作用,因它能抑制細胞的異常增生和繁殖,對皮膚異常增生,如粉刺、贅疣等有防治作用,利於粗糙皮膚的健美。蛤蜊是鮮美的海產品,能滋陰明目化痰。薏米燉蛤蜊鮮美可口,有清熱、祛濕、減肥的食療功效,還可適用於消渴、水腫和減肥,是夏日靚湯之壹。 材料:薏米50克(中藥店有售)、蛤蜊肉200克、生姜3片。 烹制:薏米浸泡,洗凈;蛤蜊肉洗凈,切薄片狀。壹起與生姜放進燉盅內,加入清水1250毫升(約5碗量)和少許麻油。加蓋隔水燉2小時便可。進飲時方調入適量食鹽,此量可供3~4人用。 通菜馬蹄湯(時間: 2008-07-17) 清熱利尿、消暑生津 小兒夏季熱是小兒在夏季的壹種特有的發熱性疾病。其因是不能適應夏日炎熱氣候,氣溫調節中樞不健全,加之氣溫高,汗腺分泌減少,致體溫平衡失調所致。以持續發熱為主癥,常在37~40℃之間,下午偏高,口渴,多飲多尿,尿清長而少汗或無汗,故稱“天幹地漏”。有的可見皮膚幹燥,高熱時驚厥或嗜睡,食飲減退,煩躁不安等。飲食只宜清暑益氣、養陰生津。通菜馬蹄湯適用於口渴、咽痛、胸悶、尿黃等癥,亦是夏日家庭清湯之壹。 材料:通菜250克、馬蹄12個、生姜2片。 烹制:各物洗凈,並把馬蹄去皮、切對半。在鑊中加入清水1250毫升(約5碗量)和姜,武火滾沸後,下馬蹄,滾至熟,下通菜,滾至剛熟,調入適量食鹽和油便可。可供3~4人用。 敗醬草苦瓜煲瘦肉(時間: 2008-07-21 ) 清熱消暑、解毒化瘀 中藥敗醬草辛苦微寒,其苦寒能清熱解毒,辛寒能散結破瘀;清血熱,能行血調氣,破瘀止痛;並能清泄肝膽實熱,治肝火、風熱上炎之目赤腫痛。苦瓜有清炎退熱、解勞乏、清心明目的功效。 民間曰“夏日吃‘苦’心自清”。敗醬草苦瓜煲豬瘦肉,苦中有甘、甘中有苦,清涼可口,能清熱消暑,解毒化瘀,是夏日家庭調理的靚湯。同時還能輔助治療女性腰骨酸痛、白帶增多、月經提前、經期腹痛、神疲乏力等。 材料:敗醬草25克(中藥店有售)、苦瓜500克、豬瘦肉和豬碎骨各400克、江珧柱15克、生姜3片。 烹制:苦瓜洗凈去瓤、切段;敗醬草洗凈;豬瘦肉豬碎骨分別洗凈,並切塊和碎裂。壹起與生姜放進瓦煲內,加入清水2500毫升(10碗量),武火煲沸後改文火煲2小時,調入適量食鹽便可。此量可供3~4人用。 老冬瓜鮮荷葉木棉花湯(時間: 2008-07-22) 關鍵詞:清熱、祛濕、減肥 今天為廿四節氣的“大暑”,是壹年之中最炎熱的時候,廣東民間很早之前就習慣在這壹日及這些暑熱日子裏煲老冬瓜荷葉湯,這也是中醫千年來的“治未病”思想的具體做法。同時廣東民間亦有十分靈活處理,比如暑熱逢暴雨時加入土茯苓等祛濕的中藥,遇上暴熱時則加入健脾的扁豆、薏米等,可甜食亦可鹹食。鹹食時還可用以煲瘦肉、豬骨或老鴨等。今日天氣宜加入木棉花、炒扁豆和薏米,並可甜食。這更祛暑濕、消暑氣、清熱解毒。 材料:老冬瓜1000克,鮮荷葉1/4塊,木棉花20克,炒扁豆、薏米各25克(以上中藥店有售),紅糖適量。 烹制:老冬瓜洗凈,連皮連籽切大塊;其余各物分別洗凈,稍浸泡。壹起放進瓦煲,加入清水2500毫升(約10碗量),煲約兩小時,調入適量紅糖便可。此量可供3~4人用。 絲瓜滾黃鱔骨湯(時間: 2008-07-23 ) 關鍵詞:清甜可口 補骨滋潤 廣東湯用料非常廣泛,許多平素不起眼的食物壹旦搭配和烹制得法,就會成為美味有益的湯品。絲瓜滾黃鱔骨湯就是其中壹例。夏日是黃鱔上市之際,在市場售者常把黃鱔骨肉分離出售或為買者加工分檔。其骨成了“下欄品(即低檔品)”。黃鱔骨和所有魚骨壹樣,除了有它原來的功效之外還有很好的鈣質成分。黃鱔是具有溫補作用的魚類,功能補虛損、去風濕。用鮮美的絲瓜滾黃鱔骨鮮美清甜、補骨滋潤,尤為老孺之用。 材料:絲瓜500克、黃鱔骨400克、生姜3片。 烹制:絲瓜洗凈,切棱角形;黃鱔骨洗凈,起油鑊爆炒至微香,濺入少許酒,加入清水1250毫升(約5碗量)和姜,滾沸約5分鐘,加入絲瓜稍滾至剛熟,調入適量食鹽便可。此量可供3~4人用。 苦瓜蠔豉幹鹹菜煲豬排骨(時間: 2008-07-26) 苦瓜性涼味苦,爽口不膩,有清心開胃的效果。在潮汕,酷暑時常用苦瓜黃豆煲豬排骨或苦瓜潮州鹹酸菜煲豬排骨,現結合到此時的天氣和廣東湯的特點,加入養陰惹味的蠔豉幹,此湯更具養陰生津、祛暑清熱、舒肝解郁之功效。 材料:苦瓜600克、潮州鹹酸菜250克、蠔豉幹60克、豬排骨300克、生姜3片。 烹制:苦瓜洗凈,去核,切段;鹹酸菜用淘米水洗凈,切塊;蠔豉幹稍浸泡;豬排骨洗凈,切段。先把蠔豉幹和豬排骨放進瓦煲內,加清水2500毫升(約10碗量),武火煲沸改文火煲1小時,下苦瓜鹹酸菜再煲1小時便可,此量可供3~4人用。 夏季健脾解暑粥 夏季天熱宜早晚喝點健脾解暑粥以補養身體,提升陽氣,如: 1.薏仁扁豆粥:薏仁50克,炒扁豆50克,陳皮3克,粳米100克,同煮為粥,分早晚兩次食用。健脾益胃,清暑止渴,是脾胃虛弱者理想的夏令藥粥。 2.荷葉茯苓粥:鮮荷葉1張,鮮紫蘇10片,茯苓50克,鮮淮山100克,薏米30克,粳米100克。先將荷葉、鮮紫蘇煎湯後去渣,再加入茯苓、鮮淮山、薏米、粳米煮成粥,對暑熱所致的頭脹、胸悶、小便黃、濕熱瀉痢有較好的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