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華民族的文明史上,姓名壹直是個人作為社會成員的壹個最重要的識別符號。其中名壹般由父輩立,姓則系世代相傳,源遠流長。那麽,自己的姓氏到底源於何處?它在歷史長河中發生了哪些演變?又有哪些歷史名人?中國的姓氏有著悠遠的歷史。相傳五千多年前東方部族的首領伏羲氏就開始正姓氏,別婚姻,形成最早的姓氏制度和婚姻制度。其宗政姓為壹。
宗政(Zōng zhèng)姓源流單純,源出有:
單壹淵源:源於祁姓,出自漢高祖劉邦的後代河間獻王劉德,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據史籍《通誌·氏族略》記載,“漢楚元王交之孫劉德為宗政。”秦、漢時期,有官吏稱“宗正”,主掌皇帝家族內部的事務,就如同滿清王朝的內務府大臣。漢朝開國皇帝劉邦的弟弟劉交被封為楚元王,他的兒子就是後來的漢景帝劉啟,漢景帝劉啟第三子叫劉德,官至宗正,專職負責主持皇家宮室事務,爵為陽成侯,為九卿之壹。據兩漢書記載,劉德,公元前171~前130年,字路叔,栗姬第二子,廢太子劉榮之弟;陜西鹹陽人。著名西漢重臣、政治家、藏書家,河間獻王。河間獻王劉德在漢孝景皇帝前元二年(公元前155年)以皇子的身份受封為河間王。他喜好儒學,衣著服飾言行舉止都依仿儒生,山東的眾儒生多附於他。在位二十六年去世。史書記載,劉德少年時專修黃老之術,有智略。少時數言事,召見甘泉宮,漢武帝劉徹十分喜歡他,稱之為“千裏駒”。
在漢昭帝劉弗陵執政初期(公元前86~前74年),以劉德為宗正丞,雜治劉澤詔獄。劉德的父親原來就是宗正,後徙大鴻臚丞,遷太中大夫,後復為宗正,雜案上官氏、蓋主事。劉德以後傳至其孫劉慶忌,也官為宗正、太常。劉慶忌死後,其子劉岑嗣職,為諸曹中郎將,列校尉,至太常。劉岑死後再傳子,卻遇到王莽篡漢,劉岑壹家反抗王莽,結果失敗,嫡系因此乃絕。但劉德的支庶子孫中有世系傳下,其中有以先祖官職稱謂為姓氏者,稱宗正氏。由於劉德不僅為官溫儒,從不參與權勢爭鬥,而且還是壹位名垂千古的學者。他“修學好古,實事求是”,雅好儒學,精通典籍,尤其喜歡搜集、收藏各種古籍秘本。他曾廣泛搜集《周官》、《尚書》、《周禮》、《禮記》、《孟子》、《老子》等先秦古文秘籍,仔細鑒別真偽,然後獻給朝廷。他又在自己的王府上設立《毛詩》、《左傳》博士,專門研究這兩種經典,當時全國的名儒學者都喜歡與他交遊。劉德壹生對漢朝時期古文經學的繁榮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對中國古代文獻的保存和儒學的發展,也作出了很大的貢獻。
劉德去世後,被朝廷尊謚為“獻”,此後史稱“河間獻王”,劉漢河間王族也因他而名揚全國。因此,劉德的後裔子孫們就將“宗正”的“正”字加了“文”字偏旁而為“政”,成為宗政氏,世代相傳,後宗政族氏人大多省文簡改為單姓宗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