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徐氏漢東龍蝦老板是誰

徐氏漢東龍蝦老板是誰

徐氏是中國第十壹大姓,歷史上有眾多的名人賢哲。天下無二徐,所有徐氏都可追朔到古老的東海郡郯城。

徐姓,是距今四千兩百多年前虞、夏之際,壹位偉大人物伯益的苗裔。其得姓的確實年代;根據近年來學者的考證,很可能就在夏啟即位的當年,亦即公元前二壹九七年。

關於伯益的事跡,許多的古籍,像尚書、孟子、竹書紀年、史記等都有記載,綜合起來大致是這樣的:曾經為堯舜掌火,「裂山澤而焚,禽獸逃匿」,采用燒山政策,獵取逃匿的鳥獸,為當時解決了最迫切的民食問題,又曾助夏禹治水,所以虞舜就賜他勝贏。夏禹受禪,曾以他為相,臨崩,曾決定把帝位禪讓給他,可是他看禹的兒子啟年輕而賢明,堅持讓賢,只在啟的守喪期讓代攝了三年政事,等到喪滿,立刻遠走高飛,跑到箕山(在今河南省)之陽隱居起來。夏啟即位後感念伯益級國歸隱的高義,便立刻把伯益的次子若木封在徐國,而若木,也就從此被其後「以國為氏」的徐姓後裔,尊為最早的徐姓元祖。

徐姓是公元前二壹九六年出現的徐國之後裔,已經不容置疑。

不過,伯益的這壹支子孫,很可能並沒有立刻「以國為氏」,他們的以徐為姓,應該是在周穆王十七年,亦即公元前九八五年以後。換言之,徐姓雖然有長遠四千兩百年的古老淵源,但他們的得姓歷史上差不多是三千年左右。

原來,徐國自夏朝初年首創後,歷經夏、商兩代,仍然屹立於現在安徽省泗縣的附近。後來,周武王取得天下,徐國又以殷民六族的身份,成為魯國的附庸之壹。周朝的最初三位君主,武王、成王和康王,由於知人善任,獲得很好的輔佐,所以王權鞏固。可是到第四代的昭王以後,由於王德缺征,便逐期衰弱了,等到第四代的穆王即位,修刑顯武,漫遊無度,更搞得籍侯離心,海宇騷然。

這時候,徐國的國君正是伯益的第三十二世裔孫徐偃王。當時徐國的地盤很小,又是魯國的附庸之國,地位很低,而徐偃王卻胸懷大誌,很想有壹番作為,眼見周天子的無道,他就利用這個時機大行仁義,廣結人心,結果,就如「韓非子五蠹篇」所記載的:「徐偃王處漢東,地方五百裏,行仁義。割地而朝者三十有六國」(壹 說三十二國),他的國力大為擴張,大致北自今天的魯南蘇北,南到皖中浙東,全都變成了他的努力範圍。壹山豈容二虎,素嗜窮兵黷武的周穆王,豈能見容?就於他即位後的第十七年,聯合其他諸侯派兵把徐國消滅了。

徐國被滅以後,周穆王倒是沒有趕盡殺絕,又把徐偃王的兒子宗,復封為徐子,當然,從王位變成子爵,徐國的地位是壹落千丈了——就從這個時候開始,徐國的後裔,由於失國之痛或得不到妥善的安置等因素,便有人「以國為氏」,而姓了徐。

不過,當時徐國後裔的以國為氏,並不是全面性的,只有壹部份人開始以徐為姓。他們的全面「以國為氏」,應該是春秋時期徐國被吳國滅減以後的事。根據史書的記載,徐國亡國時的徐子,是宗的第十壹世孫章羽,他也就是徐偃王的第十二世孫,若木的四十四世孫。距今大約三千年前的徐偃王,實在是徐姓家族發展史上壹位舉足輕重的關鍵人物,因為,如果不是他的力求振作,其後的徐姓子孫,便很可能不會發展到現在魯南蘇北的東海地區,並且和時期以東海地區為繁衍中心,使「東海」壹詞,變成徐姓家族的***同標幟,以至今天「東海徐氏」的名聞天下。徐偃王的國力最擴張之時,曾經向北發展到山東南部和江蘇北部,南方則直抵安徽中部和浙江東部,因此,江蘇省銅山縣的武原東山,由於徐偃王曾至其地,就被命名為徐山,浙江的定海,過去也曾有過偃王城的地名。在逆境情形下,徐國的子孫隨著困勢,跑到魯南蘇北去落居,去另求發展,最後終於大有所成,當然就是順理成章的事了。

魯南蘇北壹帶,在漢朝實行郡縣制度的時候,是屬於當時的東海郡。兩千年以來,徐姓家庭以“東海”表示自己的根源和來處,盡管他們的發祥之地還可以進壹步追溯到安徽的泗縣,但實際上卻也不失妥切。

東海,是漢朝初年便已出現的壹個郡名,當時的範圍,包括現在江蘇省邳縣以東至海,以及山東省滋陽等縣以東至海之地,郡治則在山東郯城縣的西南。故有<天下徐氏出東海之說>。

我國的徐姓,源自夏初立國的古徐姓中國人,當然也都是炎帝的後裔,就是臺灣的徐姓省籍人士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