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柑橘的主要價值

柑橘的主要價值

柑橘類水果所含有的人體保健物質,已分離出30余種,其中主要有:類黃酮、單萜、香豆素、類胡蘿蔔素、類丙醇、吖啶酮、甘油糖脂質等。

類黃酮柑橘類水果所含的類黃酮有三種類型:Ⅰ型是以蘆丁為代表的壹般性黃酮類;Ⅱ型是橘皮苷、柚皮苷之類柑橘類水果特有的黃烷酮;Ⅲ型是其他蔬菜水果中至今尚未發現而只有柑橘類才具有的柑橘黃酮等含有聚甲氧基的特殊黃酮類物質。

類胡蘿蔔眾所周知,許多蔬菜、水果中含有類胡蘿蔔素,這是對人體健康具有重要作用的成分。對類胡蘿蔔素的生理功能及其機理的研究,我國也已利用這類物質研制成壹些保健食品並實現了工業化生產。香豆素柑橘中所含有的香豆素是已被科學家充分肯定的抗癌物質。研究結果表明,香豆素的抗癌功能形成途徑主要有二:壹是香豆素通過解毒酶的作用使癌物質解毒;二是與癌物質拮抗抑制其代謝的活性化。這兩方面的作用主要在癌的起始階段產生抑制效果。

單萜、三萜柑橘中含有大量以(R)—檸檬烯為代表的萜類化合物。萜是構成柑橘獨特芳香的物質,具有使人的中樞神經鎮靜化的作用,研究還確認它具有減輕應激的效果,能使人消除疲勞。 檸檬苦素檸檬苦素是柑橘果汁飲料的苦味成分,柑橘果實中的含量約為100-200ppm。但是,研究發現,檸檬苦素也具有抑制腫瘤的功能。

其他化學成分這裏指的是柑橘中所含的三種化合物:類苯丙醇、吖啶酮和甘油糖脂質。 桔子可謂全身是寶,其果肉、皮、核、絡均可入藥。橘子的外果皮曬幹後叫“陳皮”(因入藥以陳的藥效好,故名陳皮)。而橘瓤上面的白色網狀絲絡,叫“橘絡”,含有壹定量的維生素P,有通絡、化痰、理氣、消滯等功效。橘核性味苦、無毒,有理氣止痛的作用,可以用來治療疝氣、腰痛等癥。就連橘根、橘葉等也可入藥,具有舒肝、健脾、和胃等不同功能。 《藥典》

傣藥麻莊:果實用於小兒腹瀉,夜間不眠,發熱《版納傣藥》、《傣醫藥》。麻莊(西傣):果、汁用於小兒腹瀉,夜間不眠,發熱《滇藥錄》。麻莊:鮮果用於小兒腹瀉,夜間眠,發熱《傣藥錄》。

水藥必港局,桔子皮:果皮用於行氣止痛《水族藥》。

阿昌藥陳皮:果皮用於胃腹脹滿,嘔吐呃逆,咳嗽痰多《德宏藥錄》。

德昂藥別良哇:功用同阿昌族《德宏藥錄》。

景頗藥Zechuigvuq:功用同阿昌族《德宏藥錄》。

蒙藥橘日吉茵-哈力素:果皮用於胃腹脹滿,嘔吐呃逆,痰嗽痰多;種子治乳腺癌,疝痛,睪丸腫痛;內果皮的筋絡治咳嗽痰多,胸肋作痛;幼嫩果實治胸腹脹悶,脅肋疼痛,乳腺炎,疝痛《蒙藥》。

苗藥幼果或未成熟果實的外層果皮治胸脅脹痛,食積腹痛,乳腺炎,疝氣,胸脘脹滿,噯氣嘔吐,咳嗽痰多《湘藍考》。

土家藥切西他拔(qiefxixtafpar):果皮用於腹痛,惡心嘔吐,食積,驚食《土家藥》。

傈僳藥亞谷質馬九:果皮治胃腹脹滿,嘔吐呃逆,咳嗽多痰《怒江藥》。

基諾藥瑪主阿增:果皮治乳腺炎,疝氣痛,睪丸腫痛,胃腹痛,嘔吐,咳嗽痰多;是皮治感冒咳嗽《基諾藥》。

柑橘果實具有的藥用價值。自古以來,橘絡、枳殼、枳實、青皮、陳皮就是傳統的中藥材,在中藥臨床上廣泛應用。現代藥理研究認為:橘皮中的胡蘿蔔素,維生素C、維生素P比果肉含量高。

桔皮中還含有硫胺素、核黃素、揮發油、黃酮類。橘皮中的揮發油對消化道有刺激作用。可以增加胃液分泌,促進胃腸蠕動,健胃祛風。黃酮有擴張冠狀動脈,增加冠狀動脈血流量的作用。此外,橘皮還有消炎、抗潰瘍、抑菌及利膽等效果。橘皮中的維生素P還可加工提取制成註射液,對血管硬化癥有顯著療效。橘皮中還含有升壓作用的辛弗林和N-甲基酪胺。

另據科學家發現,他們從柑橘皮中提取出壹種抗癌物質,在這種物質中還發現了具有降低血壓的成分。這種抗癌物質廣泛存在於檸檬皮和柑橘果皮中,經動物實驗表明,服用這種物質的患癌動物能明顯地延長壽命。 1.蒜液保鮮柑桔:取壹份蒜瓣搗爛成泥狀放入10份沸水中攪拌取液,冷卻至常溫,然後將經過挑選的柑桔浸入蒜液中,10分鐘後取出晾幹,置於箱內或塑料袋內貯藏,能保鮮3個月。

2.蘇打水保鮮柑桔:將2份蘇打1份水稀釋攪拌成液,放入柑桔浸泡2分鐘撈出晾幹,裝入塑料袋內,紮緊袋口,可使柑桔保鮮3個月。

(註明:以上資料均來自根據《衢州柑橘協會》會長兼《衢州柑橘合作社》社長的吳根土的相關講話資料介紹進行編摘) 用途不同,采收時間有異。通常,鮮銷果實可比加工果實早采,外地鮮銷的可比本地鮮銷的早采,貯藏的果實可比鮮銷的果實早采。作為鮮銷的果實,采後要進行清洗、打蠟、分級、包裝的處理,以提高果實的商品性,增加收益。

柑橘的加工制品多達1000種以上,最主要的是橙(柑橘)汁,其次是糖水橘瓣罐頭、蜜餞和果酒等。此外,柑橘還有香精油、果膠、檸堿、種子油和類胡蘿蔔素等副產品可以提取,柑橘的皮渣還可以制成發酵飼料。世界柑橘產量的35%用於加工,巴西、美國加工果汁的柑橘達70%~75%,柑橘汁占果汁的3/4,中國柑橘年加工量實際不足年產量的10%。

世界柑橘產量,居百果之首,1998年產量10282.2萬噸,遠遠超過香蕉5900萬噸、葡萄5700萬噸和蘋果5600萬噸。世界從70年代中期起每年有3%~5%的柑橘過剩,國內20世紀80年代末開始壹些相形見絀的品種出現滯銷。

中國柑橘應加大品種結構調整,發展市場需求的名、特、優柑橘,由過去的數量型向質量型轉變,提高果品質量和果品的商品性。 “柑橘”的由來

東海邊有壹位老藥農,經常到海島采藥為老百姓治病。

有壹年秋天,老藥農搖著壹葉扁舟來到壹個無名島,走著走著,忽然被遠處山谷裏的壹棵綠樹吸引住了。這棵樹象壹把大傘,綠葉層層,金黃點點,已經秋天了,依然生機勃勃。

他沿著嶙峋的巖石來到谷底,發現那棵樹跟自家屋邊種的橙子差不多,枝頭綴滿了小巧的累累金果。他隨手摘了個果子放到嘴裏,感覺汁多味甜香氣撲鼻,比那橙子還可口。老藥農高興極了,就把樹上果子統統摘下來帶回家去。老藥農發現金果的消息在村裏傳開了,許多人還登門拜訪看稀奇,老藥農殷勤地接待,並拿果子叫大家嘗嘗,只是不敢叫他們多吃,他自己也不知道這果子的特性。

幾天後,奇跡出現了,兩個鄰居的孩子,原來面黃肌瘦,吃了果子後,臉色變得紅潤了。老藥農心裏捉摸,這果子不但味道好,而且是良藥吶。

蜜橘和石大人

相傳很久很久以前,觀意菩薩的蓮花寶座前邊有壹塊頑石,吮日月甘露,吸天地精華,聽過三萬六千年佛經以後,逐漸通了靈性,成了觀音菩薩身邊的童子。

壹天,觀音菩薩問身邊童子:“爾等功果修成之後,各行什麽善事?”石人說:“我別的都不要,只想把南天門外金樹上的金果帶到人間去,培植起來,治療民間疾苦。”觀音菩薩點頭稱善。

石人便化作壹個窮苦的青年下凡,他帶著金果走遍神州大地。這天,到了觀音菩薩曾經落座的黃巖蓮峰山。只見山前壹條清翠碧綠的九曲澄江,環境幽美,土地肥沃,氣候溫和,真是壹個栽種金果的好地方。於是,他在蓮峰山邊搭了個草棚,安下身來。到江邊挑了三百六十擔塗泥,壘起三丈六尺高的土墩,澆上三十六擔田壅,然後,從懷裏取出金光四射的金果,把它種在土墩上。過了三年零六個月,墩上長出壹株青翠的樹。到了秋天,樹上結滿累累的金果,把澄江水都照亮了。石人把壹只只金果分送給江邊的貧苦百姓,請他們品嘗,教他們培植。百姓們高興極了,把金果栽種在自己的園地。沒過幾年,澄江兩岸金果樹郁郁蔥蔥,芳香四溢。吃了金果,百病不生,延年益壽。人們便把它奉為吉祥之果,稱為橘果。

古籍《禹貢》記載4000年前的夏朝,中國的江蘇、安徽、江西、湖南、湖北等地生產的柑橘,已列為貢稅之物。到了秦漢時代,柑橘生產得到進壹步發展。《史記·蘇秦傳》(西漢司馬遷著)記載:“齊必致魚鹽之海,楚必致橘柚之園。”說明楚地(湖北、湖南等地)的柑橘與齊地(山東等地)的魚鹽生產並重。

唐宋時代,隨著經濟的發展,柑橘產區域分布與中國現代柑桔分布範圍大致相同。宋代歐陽修等撰著的《新唐書.地理誌》中列舉了四川、貴州、湖北、湖南、廣東、廣西、福建、浙江、江西及安徽、河南、江蘇、陜西的南部,向朝廷納貢柑橘。

唐代詩人岑參在詩中吟道,“庭樹純栽橘,園畦半種茶。”唐代韋應物有詩雲:“憐君臥病思新桔,試摘猶酸亦未黃。”明清時期,柑桔業已發展到商品生產時代。清代著作《南豐風俗物戶誌》記載江西南豐等地,整個村莊“不事農功,專以桔為業”。《閩雜記》(清·施鴻保著)記迷了福州城外,“廣數十畝,皆種柑桔。”《嶺南雜記》(清·吳震方撰)記載:“廣州可耕之地甚少,民多種柑桔以圖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