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的收獲

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的收獲

高校是培養高層次人才的搖籃,但很多學校只是把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作為培養目標。通過分析人文素質教育的現狀和意義,結合高校人才培養目標,提出了如何加強高校人文素質教育的幾點思考。

人文素質教育;大學生;高等院校

教育關乎人類生命、生存和生活的發展,是引領人類文明進步的社會活動過程。基於此,如何在大學階段按照“厚基礎、寬口徑、高素質、創新型”的指導思想培養綜合素質強的人才,如何進壹步提高受教育者的人文素質,自然是我們作為教育工作者壹直在探索和思考的重要命題。

壹,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的背景

所謂“人”,最早出現在中國的古籍《易經》中,書中說“觀察時間的變化,與天文學有關;這是關於人類變成世界的。”這裏的“人文”是人類創造的文化,是人類實踐能力、方法、成就的總稱。“我們所說的人文素質是指壹個人的內在素質,是由知識、能力、情感、意誌等因素綜合而成,轉化為壹個人的性格、氣質、修養。將人類優秀的文化成果內化為相對穩定的內在品質的過程,包括氣質、性格、修養等。,是人文素質教育。引導學生如何做人,包括如何處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關系,如何處理人自身的意誌、情感和理性,是人文素質教育的目的。通過人文素質教育,人們可以思考人生,明確人生的價值、意義和目的,促進人們不斷追求完美,形成高尚的情操和健全的人格。人文素質教育本質上是全面培養人性的教育。”1

20世紀以來,隨著經濟全球化和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全國各地的高校如雨後春筍般湧現,成為高等教育壹道亮麗的風景線。很多高校特別急功近利。他們片面強調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培養,對人文素質教育重視不夠。我們的大學生正處於青春期,有些還不成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正在逐步建立,很容易受到自由主義、享樂主義、拜金主義的影響。為此,教育部在1998發布的《關於加強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的意見》中明確提出:“大學生的基本素質包括思想道德素質、文化素質、專業素質和身心素質四個方面,其中文化素質是基礎。隨著文化素質教育的不斷加強,人文素質教育是壹項重要內容。具體體現在從藝術、文學、人文社會、哲學、自然科學等方面加強對大學生的教育,促進大學生審美情趣、科學素質、人文素養和文化品位的不斷提高。“可見,人類社會的發展不僅離不開科學進步,也離不開人文素質的提高。重視人的價值、人的生存、人的素質和情感的全面發展,為時代培養優秀的新人,是時代賦予教育的神聖使命。

二、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的發展現狀及意義

(壹)現階段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的發展現狀

在當今的大學教育中,由於急功近利的影響,很多高校圍繞專業設置課程,重視實用性專業的設置,重視自然科學教育,重視技術的培養和訓練。大多數高校“專業加基礎”課程格局單壹,人文素質課程不超過總課時的10%,遠低於發達國家。

隨著就業壓力越來越大,很多高校片面追求高就業率,灌輸“技術第壹,實用第壹”的教育理念,尤其是理工科學生。人文學科不同於自然科學和技術科學,壹般沒有經濟技術效益,甚至可以說是壹門“實用主義”學科,在價值取向上決定了人文教育學生的數量和質量。此外,人文知識源遠流長,僅中國的文化傳統就可分為四類:中國從清朝追溯到周秦的古典文化大壹統;五四新文化傳統;延安傳統;海外學者對“文革”傳統的劃分。我們所說的人文素質教育,不僅僅是向自己學習,還要學習西方國家的人文知識。這些文化錯綜復雜,在學術價值上能見度低,所以人才的成長和學科的發展都面臨著很多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