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抱樸子?簡介

抱樸子?簡介

抱樸子?簡介

 《抱樸子》為道家重要經典,為東晉著名方士葛洪所撰,《抱樸子》為《抱樸子?內篇》與《抱樸子?外篇》所組成,兩篇撰寫內容、篇章結構各有不同,合稱《抱樸子》。撰者葛洪(283-343),字稚川,自號抱樸子,丹陽句容人(今屬江蘇),享年61歲,歿於羅浮山,傳說為屍解成仙。其思想涵蓋了儒、道二家。曾於15歲時,拜鄭隱為師。葛洪自號「抱樸子」,因而以此為書名撰成此書。主張神仙養生為內,儒術應世為外。

 現今所通稱的《抱樸子》分為《抱樸子?內篇》20卷及《抱樸子?外篇》50卷所組成。在《抱樸子?內篇》內容提到「神仙方藥、鬼怪變化、養生延年,禳災卻病,屬道家。」主要是葛洪對道家思想和丹道修煉方法的闡述。《抱樸子?內篇》中以「玄、道、壹」為宇宙本體,論證神仙之存在,提出了「道本儒末」的學說。除了談及神仙思想之外,內容備載了金丹、黃白、辟谷、服藥、導引、變化、服氣、隱淪、存思、召神、符箓、乘蹻等修煉方藥、養身延壽的學說方法,並且強調欲求仙者,要當以忠孝和順仁信為本,若是德行不修,而只專研方術,皆不得長生。《抱樸子?內篇》其主要的意義就是確立了神仙思想,並且運用了當時卓越的醫藥、煉丹知識,對於當時醫療衛生尚不發達來說是有相當的突破。葛洪撰寫內篇的目的,乃源自於他對生命的解脫與超越的追求,這也就是所謂的不死長生之道術,惟有追求長生不死才能繼續保留此世的生命。目前大部分對於《抱樸子?內篇》的研究多是推崇他建立了神仙道教的系統理論,且內容闡述道教不死成仙的理論和方法,對於古代中國神仙思想與道術的建立有重大的影響。

 《抱樸子?外篇》在〈自述〉中提到:「人間得失,世事臧否,屬儒家。」主要談論社會的時事,屬於儒家的範疇,並且以儒家思想為宗旨。葛洪出生於江南書香世家,雖不能成為大儒士,但儒家所重視的倫理道德仍根深在他的思想之中。可惜的是葛洪雖出於士族之家,但因政局的敗壞,導致士族的沒落,使得葛洪雖懷有經世之誌,卻無法施展抱負,再加上生活的動蕩不安,葛洪乃轉而尋求神仙之道的慰藉,並且將其抱負撰成《抱樸子?外篇》。其內容大多論時政得失,評論社會世俗之事,講述治國安民之道,主任賢舉能,愛民節欲,為闡述儒家理念的壹部作品。

 現行的《抱樸子》有宋代遺本,今收藏於中國遼寧省圖書館。《道藏》中所收錄的《抱樸子》亦為古本。明代刊行本以魯藩的版本為優;清代刊行本以孫星衍收錄於《平津館叢本》與嚴可均的《抱樸子內篇佚文》為佳。明清以來學者在文字上有不少校勘,但註釋則缺。直至近代則有王明《抱樸子內篇校譯》與陳飛龍《抱樸子內篇今註今譯》、《抱樸子外篇今註今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