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句話的意思為:太後說可以,年齡多大了。
出處:春秋·劉向《戰國策》左師公曰:“老臣賤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竊愛憐之。願令得補黑衣之數,以衛王宮。沒死以聞。”太後曰:“敬諾。年幾何矣?”對曰:“十五歲矣。雖少,願及未填溝壑而托之。”
白話釋義:
左師說:“我的兒子舒祺,年齡最小,不成才;而我又老了,私下疼愛他,希望能讓他替補上黑衣衛士的空額,來保衛王宮。我冒著死罪稟告太後。”太後說:“可以。年齡多大了?”觸龍說:“十五歲了。雖然還小,希望趁我還沒入土就托付給您。”
擴展資料寫作背景:
劉向初以父蔭任輦郎,後擢任諫大夫。宣帝時選為儒俊材,曾應詔獻賦頌數十篇,官至散騎諫大夫給事中。元帝時,擢任散騎宗正給事中,因屢次上書言事,彈劾宦官弘恭、石顯及外戚許、史,曾兩度下獄,被免為庶人,閑居十余年。
成帝即位後被啟用,拜中郎,使領三輔都水,遷光祿大夫,官至中壘校尉。劉向多次上書,建議削弱外戚權力,甚為成帝嘉許,但終不能用。其為人平易樸實,不重威儀,廉潔樂道,潛心學術,晝誦《書》《傳》,夜觀星象,常常通宵達旦。
劉向喜言五行災異之說,並據以論證現實政治。其學問淵博,曾奉詔整理五經秘書、諸子詩賦近20年,對古籍的整理保存作出了巨大貢獻。
撰成《別錄》,為中國最早的目錄學著作。又集合上古以至秦漢符瑞災異之記,推衍行事,以類相從,撰成《洪範五行傳》11篇,為中國最早的災異史。文
學上以辭賦和散文見長,《漢書·藝文誌》載有其賦33篇,今多散佚,唯存《九嘆》系擬屈原《九章》之作,在追念屈原之辭中寄托身世之感。
文章簡介:
《戰國策》是匯編而成的歷史著作,作者不明,非壹時壹人之作。其中所包含的資料,主要出於戰國時代,包括策士的著作和史臣的記載,匯集成書當在秦統壹以後。原來的書名不確定,西漢劉向考訂整理後,定名為《戰國策》。
根據戰國時期的史料編訂,反映了戰國時期各國的政治,軍事,外交方面的壹些活動情況和社會面貌。總***三十三篇,按國別記述,計有東周壹、西周壹、秦五、齊六、楚四、趙四、魏四、韓三、燕三、宋、衛合為壹、中山壹。
記事年代大致上接《春秋》,下迄秦統壹。以策士的遊說活動為中心,反映出這壹時期各國政治、外交的情狀。全書沒有系統完整的體例,都是相互獨立的單篇。
雖然習慣上把《戰國策》歸為歷史著作,但是與《左傳》、《國語》等有很大不同。有許多記載,作為史實來看是不可信的。
如《魏策》中著名的“唐雎劫秦王”,寫唐雎在秦廷中挺劍脅逼秦王嬴政(即秦始皇),就是根本不可能發生的事情。這壹類內容,與其說是歷史,還不如說是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