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豐都鬼城有哪些傳說和來歷?

豐都鬼城有哪些傳說和來歷?

豐都縣位於四川盆地東南邊緣,長江上遊。全縣面積2910平方公裏,總人口74萬。豐都是壹座依山傍水的古城。春秋時稱為“巴子別都”。東漢永元二年,從知止縣中單獨設縣,定名為“豐都縣”,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歷史。豐都,自古以來就是文化名城,是中國最具特色、最著名的歷史文化名鎮。它以豐富的冥界所在的鬼文化而聞名。這裏流傳著許多鬼神傳說。許多中外文學名著,如《西遊記》、《聊齋誌異》、《嶽傳》、《鐘馗傳》,都生動地描寫了“鬼城”豐都,頗具傳奇色彩。豐都縣的主要景觀有:豐都名山、雙桂山、“鬼宮”、“胤祀街”,是中國最大的鬼神文化人文景觀,也是西南地區最壯觀的動態文化景觀。還有奇特壯觀的建築,密度之大,時間跨度之大,文化價值之高,在南漢群中並不多見。有在建的樹中有鬼石刻、低海拔(海拔380-520米)的四平森林公園、三福原始林場、龍河景區(洞穴、漂流)等自然景觀。自漢唐以來,豐都縣的名山就被稱為“鬼城”。從此,豐都這個長江北岸的小縣城,以其神秘的外表和無數的傳說名揚天下,成為長江的黃金。歷代詩人名人,遊人眾多,爬山涉水,吟詩作賦,在“鬼城”留下了層層足跡和厚重的歷史文化。在豐都的“鬼城”旅遊,導遊壹定會給妳介紹兩個人,因為他們在很多稱豐都為“鬼城”的傳說中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尹長生、王二人,相傳在豐都縣東北角名山平度山修仙,自漢代以來白日飛升。到了唐代,有人誤將殷、王兩個姓氏連在壹起,成了“殷王”,再誤傳為“冥王”,於是豐都就成了“冥界”。這是詩人李白遊覽豐都名山“鬼城”後留下的詩句。今天,李白的詩已經成為豐都著名的“鬼城”的著名對聯。給世間人看壹個生死、來來往往的道理。豐都的名山大林,靜謐如畫。在古樹掩映的綠樹叢中,石徑回彎,廟宇重疊。歷朝歷代的人們懷著豐富的想象和心中的奢望,在名山之上修建了陰陽師、乃河橋、十八層地獄等諸多景點。他們根據道教、佛教、儒教的理論,塑造了大量的人、鬼、神的形象,同時把世界上原有的機構、設施壹個壹個地搬到了冥界,在自己的想象中構建了壹個完整而龐大的“冥界政府”。充分發揮“冥界政府”的功能,把人們無法實現的願望和理想寄托在死者身上,把各種冤屈寄托在冥界,用自己的理想鬼神懲惡揚善,讓理想鬼神成為人們生存的精神支柱。因為在他們心裏,相信善惡的人都是有因果報應,有輪回的。傳統中國有許多迷信。據說人死後總會到長江北岸的豐都“鬼城”報到,在那裏接受閻羅天子的審判,判斷功過善惡,安排來世。這些流浪的亡魂,拿著蓋有“胤祀”、“城隍”、“豐都縣府”三個印章的“道路指南”(護照),趕到豐都“鬼城”投胎升天,不敢耽擱,否則來遲了就成了孤魂野鬼,永無寧日。奈何橋是豐都的鬼城,蘊含著中國傳統文化的含義。它位於豐都名山廟前,由三座大小形狀相同的石拱橋組成。橋面狹窄,青石鋪成,微微彎曲,壹次只能走壹個人。橋兩邊的石柵欄上雕著花,橋下有壹個池塘。橋頭有關卡,由冥界鬼和夜神日夜把守。據民間傳說,乃河橋是人死後通往陰間的必經之路。如果人在活著的時候是賢惠的,行善的,那麽就有神靈保佑他們平安過橋;如果人活著的時候表現不好,那麽死人就會闖進橋下的血河,被池子裏的銅蛇和鐵狗咬。《豐都宗教習俗考察》壹書對此有過描述:“橋分三層(或三層),善人亡魂可安然過上橋;善惡兼備者之鬼,可過中橋;惡人的靈魂穿過下橋。”惡人過橋時,會被守橋的厲鬼攔住,推到橋下的血河中,那裏浪濤滾滾,血流如註,寒風凜冽,屍骨遍野。許多來到豐都著名的“鬼城”的遊客都喜歡平穩地走過這座橋。相信過了這座橋,就可以避免死後過奈何橋的痛苦。所以,在他們過橋之前,他們燒香燒紙,給錢和東西,願上帝保佑他們。寺內僧尼更是足智多謀,故意在青石橋橋面潑灑桐油,讓香客難以過橋,經常滑倒,擔驚受怕。這樣壹來,奈何橋就有了更多的神話色彩。奈何橋是著名的“鬼城”中不可多得的古跡,始建於明代,至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乃河”是佛教中地獄的河名。把奈何橋編成故事,目的是教育活著的人多做善事,積德行善,造福人類,讓他們來世投胎上天。古人的因緣思想早已不足為訓,但豐都“鬼城”作為壹個景點和宗教遺跡,是其他寺廟無法替代的。如果去豐都旅遊,不妨去名山“鬼城”走壹走奈何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