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嗩吶是中國樂器嗎

嗩吶是中國樂器嗎

嗩吶不是中國樂器。

壹開始嗩吶不是中國,它是從波斯傳播到了中國。嗩吶是中國歷史悠久、流行廣泛、技巧豐富、表現力較強的民間吹管樂器。嗩吶的音色明亮,音量較大,管身是木制的,呈圓錐形,上端裝有帶哨子的銅管,下端套著壹個銅制的喇叭口,所以也被叫做喇叭。

嗩吶發音高亢、嘹亮,過去多在秧歌會、鼓樂班和地方曲藝、戲曲中伴奏應用,它最大的特色是可以用嘴巴控制哨子作出音量、音高、音色的變化,以及各種技巧的運用。壹開始嗩吶是作為宮廷的樂器使用,經過慢慢的演變之後它成為了民間喜歡的壹種樂器。嗩吶的穿透力很強,只要嗩吶壹出現,其他的樂器聲音就都聽不見了。

嗩吶的簡單介紹

最初的嗩吶是流傳於波斯、阿拉伯壹帶的樂器,就連嗩吶這個名稱,也是古代波斯諾Surnā的音譯。嗩吶大約在公元三世紀在中國出現,新疆拜城克孜爾石窟第38窟中的伎樂壁畫已有吹奏嗩吶形象。在700多年前的金、元時代,傳到中國中原地區。

到了明代,古籍中始有嗩吶的記載: 明代正德年間(1506~1521)嗩吶已在中國普遍應用。明代武將戚繼光(1527~1587)曾把嗩吶用於軍樂之中。在他《紀效新書·武備誌》中說:”凡掌號笛,即是吹嗩吶。”

較詳細的記載見於明王圻編《三才圖會》(1607年刊): 嗩吶,其制如喇叭,七孔;首尾以銅為之,管則用木。不知起於何代,當軍中之樂也。今民間多用之。”

明朝王磐《朝天子·詠喇叭》則是描述嗩吶最好的文章:“喇叭,嗩哪,曲兒小,腔兒大。來往官船亂如麻,全仗妳擡身價。軍聽了軍愁,民聽了民怕,哪裏去辨仕麽真***假?眼見得吹翻了這家,吹傷了那家,只吹得水盡鵝飛罷。”

明代後期,嗩吶已在戲曲音樂中占有重要地位,用以伴奏唱腔、吹奏過場曲牌。而在以戲曲音樂為基礎的民間器樂中,嗩吶也成為離不開的樂器。

到了清代,嗩吶稱為“蘇爾奈”,被編進宮廷的《回部樂》中。今天嗩吶已成為中國各族人民使用頗廣的樂器之壹。

中國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06年5月20日,嗩吶藝術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壹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