澱山湖俊俏詭奇,到過澱山湖或想去的遊客,對有關澱山湖由來的傳奇說法,都非常感興趣。
澱山湖的由來,說法很多,傳說還在2000多年以前,秦始皇統壹中國後,曾下了壹道聖旨,將10萬囚徒遣此,強迫他們挖掘地表,以殺王氣,挖掘成湖。
當時的湖情,據北魏酈道元《水經註》稱:“壹江東南行七十裏入小湖,為次溪,自湖東南出,謂之谷水。”據《吳郡圖經》記載:“在縣西北七十二裏,有山居其中,湖之西曰澱山湖,南接三泖。”又謂“澱湖周,凡二百裏,茫然壹壑,不知孰為馬騰湖孰為谷湖也”。
至南宋時,澱山湖才為馬騰湖、谷湖等相連而形成。
可見那時的湖境寬闊,壹望無際,氣勢雄偉,俊俏詭奇,誰也無法估量湖的體積和規模。
傳說之二,此地原是壹座古城,因地殼變動下沈而陷為湖。
此說也不無道理。
1958年,考古工作者在澱山湖底打撈得新石器時代的石器等400多件,有石刀、石矛、石鑄、石犁、石紡輪;陶片有夾砂紅陶、黑衣陶、印紋陶,還有龜版,戰國鋼鐵等文物,可見澱山湖地區古代確有陸地,可能就是古由拳縣地。
這些傳說,給澱山湖添上神奇的色彩。
根據科學的分析,由於“瀉湖運動”,地殼發生褶皺運動,在江南古陸上就緩慢地孕育著當時的澱山湖。
所謂“瀉湖”,是指在6000年前,太湖平原由於受海潮侵蝕的影響,形成壹個大海灣、隨後受長江和錢塘江水的長期沖積,南北兩大沙嘴不斷增長,海灣才逐漸封閉而成瀉湖。
隨著對瀉湖研究工作的深人,有人還提出太湖湖群構造成因說,稱太湖平原約在250萬年前,因地層構造下沈而形成湖盆,隨後為數十米厚的湖相沈積物充填,才逐步形成今天這樣的大型湖體。
初形成湖時,湖面甚廣。
據說秦代時陷為谷水。
今距澱山湖2.5公裏處的澱山,當時聳在湖中,可想見湖面比今天不知大幾倍了。
直到宋代以後,因海潮倒灌,水澇內積,泥沙淤塞,致使湖底淤泥不斷受風浪侵蝕而搬遷、沈積,經歷了壹個由淤澱縮小湖面,而受風浪沖坍擴大湖面的變化過程。
迄至清代中葉,湖面的寬廣僅是宋時的十分之三,可見澱山湖的成湖歷史是久遠的,大致與太湖的成湖時間差不多。
澱山湖的名號,在那漫長的史前時代,自然是沒有的。
隨著人類的歷史而產生名號,即宋代以前無澱山湖之名,至南宋紹熙年間,有壹部名叫《雲間誌》的地方誌書上始見“薛澱湖”。
所稱薛澱湖者是與當時壹些詩人常以九峰三泖的自然景色與湖光水色連在壹起有關。
“薛”者,指雲間“九峰”的薛山,“澱”則以湖面逐漸沖積成澱而得名。
澱山湖,亦俗稱甜水湖。
古時湖面寬闊,白茫茫壹片,分不清哪裏是岸,哪裏是水。
過湖船只順風靠扯篷,逆風搖櫓劃槳。
船工有時為了歇歇力,解個渴,就舀碗湖水喝。
壹碗水喝下肚,細細品味覺得原中有甜。
久而久之,傳來傳去,過湖者往往隨口叫甜水湖。
宋代後期,才得名為“澱山湖”。
這個名號是山因湖名還是湖因山名?亦有幾說。
壹說是山因湖名。
據楊嘉祐先生在《上海博物館館刊》創刊號上發表的《澱山湖的變遷與元李升〈澱山湖送別圖〉》壹文考證:“因水中有澱山,而稱澱山湖,故名。
又壹說是因湖而名。
據清光緒《青浦縣誌》:“澱山因湖而名”。
明代華亭人陳繼儒有詩:“誰知石壹拳,遙作九峰祖。”又稱:“蓋本郡諸山,皆自天目來,此山為始。
山離湖日遠,除其巔,可望湖雲。”再有壹種說法,澱山湖因上遊水緩,湖中泥沙日積,漸成淤澱,故湖以波名。
此外,還有稱澱山因在湖中,以“山”、“澱”合稱為澱山湖。
據《青浦縣誌》“沿革”。
稱澱山湖在上古時為九州的古揚州之域,西周時屬吳地,戰國周敬王六年(公元前514年),諸侯爭霸,越兼並吳國,湖境屬越。
周元王三年置長水縣,澱山湖屬之。
隨著朝代更叠,澱山湖的隸屬亦隨變更,直至明嘉靖青浦立縣時,湖的隸屬才穩定下來,壹直屬於青浦、昆山兩縣所轄,直至今日。
澱山湖的名聲,在舊時雖非“五湖”之列,但其美名和歷史卻不在“五湖”之下。
宋代宰相呂頤浩南巡,見澱山湖之美,在南端金澤鎮建庵。
宋高宗趙構南渡時,曾駐蹕於此,賜庵為頤浩寺,並命道崇為主持。
頤浩寺幾經修建,占地面積達3萬多平方米,寺屋樓閣有5048間,成為江南的佛教叢林之壹。
元至正年間(1341-1368年)建在朱家用鎮的圓津禪院,寺院建築雄偉,不亞於杭州靈隱寺,據說也有5048問。
在澱山湖出口處,即攔路港北端,明崇禎十三年(1640年)建有關王廟,祀祭關羽。
每逢進香時節,人山人海,絡繹不絕。
這些寺院的出現,表明當時澱山湖已有壹定地位。
從地理位置看,澱山湖南有黿蕩,西有急水港,東南有攔路港作為進水 泄水的通道。
特別是經泖河越黃浦江而直抵海,成了當時的江、浙兩省的交通要道。
因此,澱山湖的交通條件遠勝於其他各湖,再加上湖畔自然景色和天然魚庫,給人類帶來了文化、學術的繁榮。
相傳秦始皇、漢武帝都到過澱山湖。
澱山湖具有俊俏詭奇的誘惑力,無論文人雅士或高官名宦都想到此壹遊。
所以自宋至清,吸引了不少學者名流,在遊覽澱山湖同時,還留下了不少書畫墨跡和吟詠名篇。
特別在宋元以後,江南的經濟文化較發展,澱山湖成為士人隱居、讀書、著述之地,又是愛好湖光水色者遊覽之處。
澱山湖具有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秀麗風光仁 來人衛涇在壹首《澱湖》詩中稱澱山湖是水晶宮,寫道:“疏星殘月尚騰眈,閃人煙波壹掉風。
始覺舟移楊柳岸,直疑身到水晶宮。
烏鴉天際墨半點,白鷺灘頭玉壹叢。
欸乃數聲回首處,九山渾在有無中。”元人楊維楨的《澱山湖》、清王昶的《雨後登澱山望薛澱湖》,都為後人所傳誦。
其中楊維楨的“半空樓閣澱山寺,三面篷檣湖口船。
蘆葉響時風似雨,浪花平處水如天。
沽來村酒渾無味,買得鱸魚不論錢。
明日垂虹橋下過,與君停棹吊三賢。”把澱山湖的景、水、人、魚等刻畫的入木三分,同時寫出了當時湖面的宏偉壯闊。
1964年,當時的國務院副總理陳毅同誌視察青浦時曾寫下《過澱山湖》詩:“又到水天空闊處,西望無涯通太湖。
主人船上出佳饌,魚蝦蔬菜鮮而腴。
湖水用來釀紹酒,果然水清綠不殊。
解放以前此逃藪,抗日曾是遊擊區。
往來帆船千百艘,而今公社業農漁。
人人參加大生產,到處安居豐樂圖。
此湖最近大上海,繁榮可以更速乎!我願秋涼再來此,滿筐大蟹醉糊塗。
以慶人民之青浦,以祝人民澱山湖。”陳老總的詩句,真實地描繪出澱山湖所經歷的風風雨雨,澱山湖為人民所作的貢獻以及澱山湖給青浦人民帶來的繁榮與希望。
不負陳老總所望,澱山湖的水果然活了,澱山湖果然給青浦人民帶來了繁榮:1979年以來,澱山湖風景區規劃逐步實施,其中以清代文學名著《紅樓夢》意境所建造的大觀園遊覽區就占地1300多畝,湖東岸朱家角鎮域有現代化的國際高爾夫球鄉村俱樂部、多功能的水上運動場。
西岸除上海大觀園外還有上海市青少年野營基地;湖北岸和南岸還建有不少的度假村及賓館、福克遊艇俱樂部、餐廳、療養院、釣魚場等旅遊景點和服務、娛樂場所。
煙波浩渺的澱山湖,雖僅存宋元時的三分之壹大,但卻是杭州西湖的11倍,水天壹色,風景秀麗,氣候宜人,景點繁多,自然風光誘人。
如今煥發出更加絢麗多彩的光芒,以壹流的設施、壹流的服務吸引了海內外的廣大遊客,使澱山湖成為壹個旅遊勝地,同時,旅遊成為壹項事業,帶動了整個朱家角乃至整個青浦地區的經濟命脈的運行
青浦新城規劃總面積為119平方公裏,規劃人口規模為70萬人,建設用地規模為85平方公裏,人均建設用地120平方米/人。
新城範圍為:(自北側開始順時針方向)滬常高速公路(原蘇滬高速公路)——油墩港——章涇江——老通波塘——公園路——油墩港——滬青平公路——澱山湖——盈港路——老青趙公路。
依據《上海市青浦區總體規劃優化(2009—2020年)》,澱山湖新城修編、優化方案重點突出了“產城壹體、水城融合”理念。
“產城壹體”強調居住與產業互為推動,提供人們居住和生活的便利。
在原規劃範圍基礎上,新城向北拓展將56平方公裏的青浦工業園區整體納入,園區加快發展電子信息制造、生物醫藥、新材料、軟件和信息服務等高新技術產業,以及生產 *** 業、商務商貿業、休閑旅遊業、生態居住業,形成產業對新城發展的有力支撐。
“水城融合”凸現澱山湖等自然湖泊的資源稟賦和湖濱特色,新城向西延伸至澱山湖東岸,充分發揮水資源優勢,打造江南綠色水都,讓居住生活在這裏的人們更能享受到宜居休閑的自然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