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中風歷節病脈證並治第五《金匱要略》

中風歷節病脈證並治第五《金匱要略》

中風歷節病脈證並治第五

(論壹首 脈證三條 方十壹首)

夫風之為病,當半身不遂,或但臂不遂者,此為痹。脈微而數,中風使然。

寸口脈浮而緊,緊則為寒,浮則為虛,寒虛相搏,邪在皮膚。浮者血虛,絡脈空虛,賊邪不瀉,或左或右,邪氣反緩,正氣即急,正氣引邪,喎僻不遂。

邪在於絡,肌膚不仁;邪在於經,即重不勝;邪入於府,即不識人;邪入於藏,舌即難言,口吐誕。

......

侯氏黑散、風引湯、防己地黃湯、頭風摩散、桂枝芍藥知母湯、烏頭湯、礬石湯。

附方

《古今錄驗》續命湯、《千金》三黃湯、《近效方》術附湯、崔氏八味丸、《千金方》越婢加術湯。

......

侯氏黑散

原文:治大風,四肢煩重,心中惡寒不足者。

原方:菊花四十分? 白術十分? 細辛三分? 茯苓三分? 牡蠣三分? 桔梗八分? 防風十分? 人參三分? 礬石三分? 黃芩五分? 當歸三分? 幹姜三分? 芎藭三分? 桂枝三分? 上十四味,杵為散,酒服方寸匕,日壹服,初服二十日,溫酒調服,禁壹切魚肉大蒜,常宜冷食,六十日止,即藥積在腹中不下也,熱食即下矣,冷食自能助藥力。

註:gumingjia1386:風藥治腦梗等血管性疾病,有人覺得不可思議,祝味菊他們就說其中道理很簡單,發汗使得體表的水分(血液)減少,瘀在腦中的血液能重新分布到機體表面,減輕腦部的充血。這個道理其實可以類比於體質差的人暈倒於澡堂,因為在澡堂洗澡皮膚發紅,充血嚴重,使得腦部的供血減少,人就會暈倒。

趙傑:風引湯沒有用過,侯氏黑散經常用,腦血管病的各階段效果都很好,對高血壓的控制也不錯,黑散最主要的成分,個人感覺就是礬石,這個礬石不知道是原書明礬還是什麽

我都是習用明礬,為什麽這麽說呢

明礬對澄清水質有很好的作用,解放時期,條件艱苦,部隊飲用江河水都是用明礬澄清雜質的,效果很好,很多腦血管病,比如腦梗塞也是血液中雜質使之梗塞,明礬進入身體後,對血液的清理作用是不容小視的,很多中老年人預防性的靜脈用通血管的藥物,療效有無,尚難肯定,而且靜脈用藥相對也不安全,如能制作成藥,不時服用幾粒,其療效是肯定的,而且也是方便安全的,而黑散之所以黑,與礬加工後與諸藥混合氧化都有關系的,沒有礬石,侯氏黑散也就名不符其實了,宜冷食的原因,很有可能就是礬石的原因,別藥物都沒有需冷食的要求。

經方論壇“acl114pp”醫案壹:最近壹個二尖瓣膜置換術壹年後、因感冒壹身沈重乏力,頭重不欲舉,如有冒子蓋著而且頭痛比較厲害,眼花,胸悶如壓,早晨腰痛如折,下肢如鉛鑄,舌淡胎白,脈細。辯證是寒濕、我以前壹般用人參敗毒散和羌活勝濕湯治療。因為患者和我比較熟而且比較信任我!我決定用侯氏黑散,因為我以前用過此方治療過頭痛效果明顯,白菊花20克、白術15克細辛3克、茯苓10克、牡蠣15克桔梗6克、防風10克、黨參20克、黃芩10克、桂枝10克、幹姜10克、川芎10克、當歸10克五劑、服完三劑後就牙齦出血就打電話給過我、其他癥狀都減輕啦就是牙齦出血,我叫她把華法林減少量後就沒出血啦!其他癥狀都沒有啦、金匱上有兩個方子侯氏黑散治療寒濕中風影響經絡不利和風引湯是火熱中風影響經絡不利。

醫案二:病人產後就壹身乏力酸軟綿綿,半年以後就出現右眼皮下垂爭不開、來我這裏看看,我沒有開藥,要她去醫院確診、結果確診重癥肌無力、面色發白無神,手足無力,脈細無力舌淡、開十全大補湯加柴胡升麻七劑後眼皮可以正常睜開、但壹身酸酸軟軟乏力,特別是上半身無力明顯,開補中益氣湯十四劑後照樣乏力、盜汗關節酸痛、視物模糊、多夢,開歸脾湯加仙靈脾黃精七劑後、乏力失眠關節酸痛明顯好轉、但有復視比以前嚴重多了,開侯氏黑散加黃芪後明顯好多了,繼續吃原方鞏固。

經方論壇“liuxvxian”醫案:男51,正月16日突發腦溢血,本院CT查右側腦出血約40毫升,馬上十宣,百會放血。其中右手中指,點刺後擠壓,血噴出壹尺多遠。掛上甘露醇,馬上轉到上級醫院,再做CT沒有繼續出血,專家稱贊下級醫院處理得很好,出血位置離腦室非常近,如果繼續出血壹旦進入腦室必死無疑。保守治療10天出院。找到本人要求針灸治療。查:肌力0級。除常規針灸外,配合經方。肢體痛,浮腫,左關弦滑右關弱,柴胡桂枝幹姜湯合當歸芍藥散。發燒但欲寐脈微細,麻黃附子細辛湯。心中惡寒,肢體煩重,侯氏黑散。到昨天為止整整壹個月,已能不用任何輔助物獨自行走2千余米,而且下肢“不帶劃圈的”,上肢“不帶拐簍的”。慢走除了稍笨重外,幾乎接近常人。這樣好的療效,首先放血療法起了關鍵作用,然後是經方與針灸。放血療法,對腦溢血急救,幹中醫的人人都會,可真正能用上的機會不多,因為腦溢血病人大部分輪不到中醫治療。此病人因是熟人,所以得以壹用。

......

風引湯,又名 紫石煮散《千金》,紫石湯《外臺》

原文:1.寸口脈遲而緩,遲則為寒,緩則為虛。營緩則為亡血,衛緩則為中風。邪氣中經,則身癢而癮疹;心氣不足,邪氣入中,則胸滿而短氣。

2.除熱癱癇。《金匱要略·中風歷節病脈證並治第五》

原方:大黃? 幹姜? 龍骨各四兩? 桂枝三兩? 甘草? 牡蠣各二兩? 寒水石? 滑石? 赤石脂? 白石脂? 紫石英? 石膏各六兩? 上十二味,杵,粗篩,以韋囊盛之,取三指撮,井花水 三升,煮三沸,溫服壹升。

註:《外臺秘要》卷15風癇門引崔氏雲:“療大人風引,少小驚癇瘛疭,日數十發,醫所不能療。除熱鎮心,紫石湯。”

註:驚癇,即癲癇。瘛疭,即手腳痙攣,口斜眼歪。其病在腦。凡治精神神經系統疾病,如見驚狂、煩躁、譫語、目不識人等證,多用礦物藥或瀉下藥。石膏治身熱汗出。

醫案:經文論壇“中西醫生”:張姓婦人、69歲、甘肅慶陽西峰市人。2010年起病,右側上下肢無力,診為高血壓、腦梗塞,當地住院壹個月,具體不詳。2011年3、4月份再次住院壹個多月,病情較前加重。今年3月中旬,因病情更重,又住當地醫院二個月,因為“醫院沒辦法了,才出院的”(其女兒所述)。總之,住院壹次比壹次長、病情壹次比壹次重。6月份住到甘肅慶陽長慶橋女兒家中。6月18日晚間QQ視頻進行網上診療。當時病癥:右側肩膀擡舉困難,擡肩痛甚,夜間右肩疼嚴重影響睡眠,不能自己翻身,醫院認為存在右肩關節粘連;吃飯抓不住筷子,送不到嘴裏,需要人用勺子餵飯,口齒也不太清楚;同時右腿發軟,走路很慢,壹步壹步往前挪,顫巍巍,要人扶;多汗,稍怕熱,夜尿多,不敢喝水,喝水則夜尿更多,大便可,夜間痰多打呼嚕,情緒不穩,老獨自要哭,胡思亂想;總之,甚為痛苦。所服藥物為:血塞通、華佗再造丸、尼莫地平、阿司匹林等,血壓大致正常。視頻:體豐、面色尚潤、舌象無明顯特殊。當時即處以風引湯原方:制大黃12、幹姜12、桂枝9、甘草6、生龍骨12、生牡蠣12、生石膏18、寒水石18、滑石18(包)、紫石英18、赤石脂18、白石脂18。囑先服五劑。患者女兒隨後在甘肅涇川抓齊藥物。服用五劑,即產生明顯效果,因壹時抓不齊藥物,中斷壹周左右,病情有所波動,後又配齊藥物,再服十劑,總***服藥十五劑,病情“好轉多了”。表現為:右肩痛明顯緩解,睡眠好了,翻身自己能用上力了,能自己用筷子吃飯利索了,右腿有力了,走路明顯快了,能抓著扶手自己慢慢上下樓梯,出汗明顯減少,夜間不再吐痰了(之前要準備痰盂),夜尿也少了,服藥後大便偏稀,情緒穩定了,不再獨自哭泣,甚至幫孩子洗碗洗衣服,血壓也穩定在正常範圍,總之,按患者所言“效果很好”。目前患者主訴還是右側上下肢不遂問題沒有徹底恢復,右肩擡舉還有些痛,張口時右側面頰有些痛,大便偏稀。剛才其女兒電話詢問,下步如何用藥,本著“效不更方”的原則,囑再服用十五劑,以觀後效。

按語:患者反復住院三次,診斷腦梗塞當屬無疑(患者公費醫療全部報銷,影像學檢查不成問題)。風引湯出自金匱中風篇,功效是“除熱癱癇”。用藥指征是有熱象的“癱”,本例患者“怕熱”,同時時值夏季,是用該方的眼目。結果用藥15劑,取得了不錯的療效,而且每付藥不過4元多,比住院二個月的花費不知要經濟多少,且在“醫院沒辦法了才出院的”情況下應用,效果不必多言。西醫認為腦梗塞的病理系血栓、也就是中醫所謂的“瘀血”,如果按照這種思路應用中藥,就似西醫理論指導中醫用藥了,而中醫的活血化瘀藥力度應該不敵西醫的抗凝溶栓藥物……。傷寒金匱所記載的是數千年自然醫學的結晶,西醫是百余年的歷史,從時間上來看,中醫要厚重的多,中醫還是應該保持自身本色,而不宜圍繞著西醫的理論和指標轉。當然西醫自有長處,不宜排斥,兩種醫學聯手幫到患者才是主旨。至於有寒象的中風可考慮侯氏黑散,寒熱偏向不著的可考慮古今錄驗續命湯,醫者的膚淺揣測,請同道斧正。

補充說明:患者服藥取效後,應該中病即止,不宜再服,畢竟是金石攻伐之品,應當改為針對中風的中成藥善後。

......

頭風摩散方

大附子壹枚(炮) 鹽等分

右二味為散,沐了,以方寸匕,已摩疾上,令藥力行。

......

礬石湯

治腳氣沖心。《金匱要略·中風歷節病脈證並治第五》

礬石二兩

右壹味,以漿水壹鬥五升,煎三五沸,浸腳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