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聚仁先生非常贊同錢穆先生的觀點,他本人就是壹個實幹家。記者、作家、國學研究者曹聚仁是壹位真正的大師。在他著名的《中國學術思想史》壹文中,曹聚仁曾承認他對傳統文化的興趣來自於“讀小說”。
曹聚仁說:真正讓我感興趣、百讀不厭的是吳的《儒林外史》,先讀了壹百多遍(鄭重地)。
為了證明自己的路沒有走歪,曹聚仁還說,他知道魯迅和周作人兩兄弟的大部分知識都來自雜學。這確實是真的。如果妳有興趣讀壹讀民國時期壹堆中國學者的回憶錄,我們會發現,他們雖然也早早進了私塾學習經典,但真正引起他們對古代文化興趣的,還是那些只能偷偷看的小說。《紅樓夢》是壹扇真正能夠打開中國傳統文化的窗戶,如果我們能夠有壹個清晰的焦點來了解中國傳統的科舉制度以及與科舉制度相關的知識分子的生活。
與文人相比,《紅樓夢》是文人的寵兒。很多人把壹生都獻給了這部小說。壹提到紅樓夢,就會跳出壹大批超級粉絲。
作家茅盾有壹個驚人的能力,就是他能把整部《紅樓夢》背下來。前文化部部長王蒙提到《紅樓夢》就抑制不住熱情。他說:“其實紅樓夢就是中國文化,講紅樓夢就是在講中國文化。《紅樓夢》是中國文化的代表,是中國文化的壹個窗口。
所以,面對很多想讓孩子了解壹些傳統文化的家長,為什麽不讀壹讀《紅樓夢3》?《西廂記》也有很多粉絲。其中壹個比較有名的粉絲是姜,壹個有科學背景的大學者。蔣是科學史學者,參與了著名的“夏商周斷代工程”。他最喜歡的傳統名作是《西廂記》。
壹般人看《西廂記》只當元雜劇看。只有靜下心來細細品味,才會發現這個故事包含了唐傳奇,唐詩,宋詞,雜劇,甚至唐朝的歷史背景。看過《紅樓夢》的人都知道,林黛玉和賈寶玉對《西廂記》有多癡迷。
《西廂記》和《西遊記》有相通之處,也是幾代人積累的傑作。普通讀者只看現在的書,而像江這樣的“西廂記死忠粉”,從《王希祥》讀到《董希祥》,收集了包括《惠珍集》在內的各種資料,難以自拔。
對這本書,姜的評價很有代表性:“《西廂記》典雅優美,幾乎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這本書是中國古典文學非常獨特的起點。《聊齋誌異》學術界稱《聊齋誌異》是“中國古代最傑出的文言短篇小說集”,但作者蒲松齡就是想在很多篇章後面加上“異故事”,模仿史書的寫法,刻意用鬼神故事記錄人間的喜怒哀樂。
我遇到過幾個優秀的語文老師,他們看到學生對文言文很頭疼,就從《聊齋誌異》裏選了壹些故事章節,帶著孩子穿梭在鬼狐之間,讓他們眼前壹亮,之前不懂的文言文都變得溫馴溫柔起來。
有人總結《聊齋》的好處有:語言生動、典雅、幽默、有趣,是學習古代漢語的典範;故事追求意境,明明看的是鬼小說,卻有詩的美感;像《聊齋》這樣描寫鬼神、刻畫人性、能三分揭示人性的小說不多。故事是荒誕的,但卻經常被引入悲劇美學。
背誦《詩經》和《論語》,我們理解壹個廟堂之上的傳統中國,而閱讀唐詩宋詞,我們想象壹個美好的傳統中國。只有像《聊齋誌異》這樣的故事,才能把我們帶入中國傳統文化的真實場景,讓我們知道歷史上的中國是多麽有趣、豐富、深情,同時又是多麽精致,值得我們去理解和熱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