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寫出自三種國學經典讀物的句子和理解

寫出自三種國學經典讀物的句子和理解

寫出自三種國學經典讀物的句子和理解

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論語?學而》)

譯文孔子說:“學了以後要不斷地復習、實習,不也高興嗎?有誌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和我壹起商討學問),不也快樂嗎?雖然人家對我不了解,我也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嗎?”

2、有子曰:“……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論語?學而》)

譯文(孔子的弟子)有子說:“……壹個有道德的君子,專心致力於最基礎的工作。基礎樹立了,道就會產生。壹個人孝順父母,敬愛兄長,這就是'仁’的基礎吧!”

3、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譯文孔子說:“花言巧語,裝著壹副偽善的樣子,這種人,'仁德’是不會多的。”

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論語?學而》)

譯文(孔子的弟子)曾子說:“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別人辦事是否盡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信實呢?老師傳授給我的學業是否復習了呢?”

5、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論語?學而》)

譯文孔子說:“弟子們在家要孝順自己的父母,出外要敬愛自己的兄長。寡言少語,說話誠實可信。博愛大眾,親近有仁德的人。”

6、子貢曰:“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

(《論語?學而》)

譯文(孔子的弟子)子貢說:“我老師他老人家是靠溫和、善良、恭敬、節儉、謙遜來取得人們信賴的。”

3、上善若水”

出《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意思是說,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壹樣,澤被萬物而不爭名利.

啟示

學會“上善若水”的處事哲學

它的字面含義是:最高的善像水那樣.水善於幫助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它停留在眾人所不喜歡的地方,所以接近於道.上善的人居住要像水那樣安於卑下,存心要像水那樣深沈,交友要像水那樣相親,言語要像水那樣真誠,為政要像水那樣有條有理,辦事要像水那樣無所不能,行為要想水那樣待機而動.正因為他像水那樣與萬物無爭,所以才沒有煩惱.說到這其中所涵蓋的思想意義,那就需要多做些解釋了.

老子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此乃謙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則能為百谷王.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此乃柔德;故柔之勝剛,弱之勝強堅.因其無有,故能入於無之間,由此可知不言之教、無為之益也.”

他認為上善的人,就應該象水壹樣.水造福萬物,滋養萬物,卻不與萬物爭高下,這才是最為謙虛的美德.江海之所以能夠成為壹切河流的歸宿,是因為他善於處在下遊的位置上,所以成為百谷王.

世界上最柔的東西莫過於水,然而它卻能穿透最為堅硬的東西,沒有什麽能超過它,例如滴水穿石,這就是“柔德”所在.所以說弱能勝強,柔可克剛.

不見其形的東西,可以進入到沒有縫隙的東西中去,由此我們知道了“不言”的教導,“無為”的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