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給我壹些關於屈原 陶淵明 李白的故事

給我壹些關於屈原 陶淵明 李白的故事

李白的傳說故事

李白(公元701—762年),字太白,四川綿州彰明縣人,是我國唐代的大詩人,他的大部分詩歌反映了祖國壯麗的自然景色,表達了他對祖國河山的熱愛和對自由的追求,對當時政治的腐敗作了尖銳的批判。

“鐵杵磨成針”的故事書這樣的:傳說李白小時候讀書不用功,向中途不念了。有壹天,在路上看見壹位老大娘磨鐵棒,說要把它磨成針。李白因此受感動,從此奮發學習,終於取得了很大成就。這就是“鐵杵磨成針”的故事。

李白求師

李白晚年,政治上很不得誌,他懷著愁悶的心情往返於宣城、南陵、歙縣(在安徽省)、采石等地,寫詩飲酒、漫遊名山大川。

壹天清晨,李白象往日壹樣,在歙縣城街頭的壹家酒店買酒,忽聽隔壁的柴草行裏有人在問話:“老人家,妳這麽壹大把年紀,怎麽能挑這麽多柴草,妳家住哪?”

回答的是壹陣爽朗的大笑聲。接著,便聽見有人在高聲吟詩:

“負薪朝出賣,沽酒日西歸。

借問家何處?穿雲入翠微!”

李白聽了,不覺壹驚。這是誰?竟隨口吟出這樣動人的詩句!他問酒保,酒保告訴他:這是壹位叫許宣平的老翁,他恨透了官府,看穿了世俗,隱居深山,但誰也不知道他住在哪座山裏。最近,他常到這壹帶來遊歷,每天天壹亮,就見他挑柴進鎮,柴擔上掛著花瓢和曲竹杖。賣掉柴就打酒喝,喝醉了就吟詩,壹路走壹路吟,過路的人還以為他是瘋子哩。

李白暗想:這不是和自己壹樣的“詩狂”嗎?他馬上轉身出門,只見那老翁上了街頭的小橋,雖然步履艱難,但李白無論怎麽趕也趕不上。

追上小橋,穿過竹林,繞過江汊(河流的分岔),李白累得氣喘籲籲,腰酸腿痛,定神壹看,老翁早已無影無蹤了。李白頓足長嘆,“莫不是我真的遇上了仙人!”

他撩起袍子又趕了壹程,還是不見老翁,只好失望地回來。

那天夜裏,李白怎麽也睡不著,回想起自己大半輩子除了杜甫之外,還沒結識到幾個真正的詩友。沒想到今天竟遇上這樣壹個詩仙,可不能錯過機會,壹定要找到他!

第二天,李白在柴草行門口壹直等到日落西山,也不見老翁蹤跡。

第三天,第四天,天天落空。

第五天壹早,李白背起酒壺,帶著幹糧上路了。他下了最大的決心,找不到老翁,就是死也要死在這兒的山林裏。

翻過座座開滿野花的山岡,趟過道道湍急的溪流,撥開叢叢荊棘,整整壹個多月,還是沒見老翁的影子。李白有點泄氣了。正在這時候,他回想起少年時碰到的那位用鐵杵磨針的婆婆,婆婆說得好:“只要有決心,鐵杵磨成針。”要想找到老翁,就看自己有沒有毅力啦。想到這裏,李白緊緊腰帶,咬咬牙,又往前走。累了,趴在巖石上睡壹會;餓了,摘壹把野果充饑;酒癮上來,就捧著酒壺美美地喝上壹口。

這天黃昏,晚霞把天空染得通紅通紅,清泉與翠竹互為襯托,顯得分外秀麗。李白壹心惦念著老翁,哪顧得欣賞景色。他拖著疲憊的身子,壹瘸壹拐地來到黃山附近的紫陽山下。轉過山口,只見前面立著壹塊巨石,上面似乎還刻著字。李白忘記了疲勞,壹頭撲上去,仔細辨認起來,哦,原來是壹首詩:

“隱居三十載,築室南山巔。

靜夜玩明月,閑朝飲碧泉。

樵夫歌壟上,谷鳥戲巖前。

樂矣不知老,都忘甲子年。”

連讀三遍,李白失聲叫道:“妙哉!妙哉!真是仙人之聲哪!”心想:見到老翁,壹定得拜他三拜,好好請教請教。雖說自己也跟詩打了幾十年交道,但這散發著野花香味的詩還真是頭回領略哩。

他回轉身,看見崖石邊的平地上攤著壹堆稻谷,看來,準是許宣平老翁曬的。李白索性往邊上壹蹲,壹邊欣賞山中的景致,壹邊等老翁來收谷。

天黑了,李白忽聽到山下傳來陣陣擊水聲,循聲望去,只見山下的小河對岸劃來壹只小船,壹位須發飄飄的老人立在船頭弄槳。李白上前詢問道:“老人家,請問,許宣平老翁家在何處?”

原來這老人正是李白要找的許宣平老翁,上次他見李白身穿禦賜錦袍,以為又是官家派來找他去做官的,所以再也不願去歙縣城了。沒料到,此人竟跟蹤而來。這時,老人瞟了李白壹眼,隨手指指船籬,漫不經心地答道:“門口壹桿竹,便是許翁家!”

李白擡眼望了望郁郁蔥蔥的山巒,又問:“處處皆青竹,何處去找尋?”

老人重新打量著這位風塵仆仆、滿臉汗水的客人,反問道:“妳是……”

“我是李白。”說著,深深地壹揖。

老人楞住了:“妳是李白?李白就是妳?”

李白連忙說明了自己的來意。

老人壹聽,雙手壹拱:“哎呀,妳是當今的詩仙!我算什麽,不過是詩海裏的壹滴水罷了。妳這大海怎麽來向壹滴水求教,實在不敢當,不敢當!”說完,撐起船就要往回走。

李白壹把拉住老翁的衣袖,苦苦哀求道:“老人家,三個月了,我風風雨雨到處找妳,好不容易見到了老師,難道就這樣打發我回去不成!”

李白真摯的話語打動了老人的心。兩人對視了好久,老人猛地拉住李白,跳上了小船。

從此,無論在漫天的朝霞裏,還是在落日的余輝中,人們經常看到李白和這位老人,坐在溪水邊的大青石上飲酒吟詩。那朗朗的笑聲,和飛瀑的喧嘩聲匯成壹片,隨溪水壹起送到百裏千裏之外……

至今,許多遊人壹到黃山,總愛順著淙淙的溪水,去追尋李白的遊蹤。

看見了嗎?過虎頭巖,在鳴弦泉下,有壹塊刻著“醉石”二字的巨石,傳說,當年李白和老人就在這裏欣賞山景,飲酒吟詩。他們經常用旁邊的泉水來洗酒杯,所以這泉就叫“洗杯泉”。

戎林搜集整理

李太白跳月

南京夫子廟前,有壹座文德橋。聽老輩人說,每逢冬月十五月亮當頭的時候,站在橋頭朝水上看,倒映在水裏的月影子剛好分成兩半:橋這邊半個,橋那邊半個。

圓圓的月亮影子,為什麽會分成兩半呢?這裏有段故事。

傳說唐朝大詩人李太白,有壹次到金陵(即今南京)來,在文德橋旁邊的壹座酒樓上歇腳。這天碰巧是冬月十五,到了晚上,他就獨自坐在酒樓上賞月,壹邊喝酒,壹邊吟詩作賦。李太白生平最喜愛月亮,說月亮又幹凈又好看。這天晚上,他擡頭看見天上的月亮潔白滾圓,心裏非常高興,就多喝了幾杯。到了半夜,李太白趁著酒興,下樓走到文德橋上。他剛走上橋,壹低頭,忽然看見月亮掉在水裏了,河水壹動,潔白的月影上就添了幾條黑紋。李太白這時喝得醉醺醺的,只當是月亮給河水弄臟了。他靴子也顧不得脫,張開雙手就跳下橋去撈月亮。誰知這壹跳,月亮沒撈著,卻把水裏的月亮震破了,頓時分成了兩半兒。——故事就這樣傳下來了。後來人們在文德橋旁邊修了個“得月臺”,據說那裏就是當年大詩人李太白賞月的地方。

張子淳 杜國珍 周圍 搜集整理

太白酒家

有壹年,冬天剛到,寒氣襲人。住在采石磯的李白,常到街頭的壹家酒店裏買酒喝。這店是壹個姓魯的財主家開的,人們都叫他魯老板。別看這魯老板表面對人和顏悅色,骨子裏才狠哩!他家用的幾個酒保(酒店中的夥計)個個累得彎腰駝背,到頭來,都被他踢出門外。

這天,李白又走進酒店。躺在椅子上的魯老板撚著胡子,瞇著眼,笑呵呵地打量著李白,心想,這個窮寫詩的離開京都幾年了,帶來的錢興許花得差不多了。記得,李白頭次進店,他笑臉相迎,以後常來常往,他估計也榨不出多少油水,臉色就壹次比壹次難看。他暗示小酒保別理李白,可酒保偏偏熱情為李白斟酒:臨走,還把上等美酒給李白灌上壹大壺。這回,說什麽也不能便宜李白了!他站起身,踱到李白身邊,弦外有音地說:“小店屋檐太低,酒池太淺,經不住翰林(唐初設翰林院,聚集壹些文學上有才能的人,為朝廷服務。)這樣的大酒壺呵!”

李白明知上回給的錢還夠買幾次酒,現在看魯老板這副模樣,不願同他爭辯,就從懷裏取出最後壹錠銀子往櫃臺上壹扔,“啪”!震得魯老板兩眼發花,滿面烏雲立時消散,浮出壹片笑容:“有眼不識江底淺,沒想到李翰林還有這麽多酒錢。”他轉身吩咐酒保:“快,找大人錢!”

李白壹揮袖子:“算了,別找了,下次再來!”魯老板兩眼瞇成壹道縫,壹個勁地連說:“是,是!”

第二天黃昏,李白又來了,酒保又為他滿滿灌上壹壺酒。第三天,第四天,李白每天壹趟,魯老板很不耐煩,他算算李白丟下的銀子,再有個把月也差不多了,就用花言巧語支開酒保,偷偷地往李白酒壺裏兌水。

李白喝了幾口,覺得味道不濃,也沒說什麽。以後每次來,魯老板總裝得特別熱情,親自為李白灌酒,暗地裏卻把水多加壹倍。壹天又壹天,李白若無其事。後來魯老板幹脆給李白灌上滿滿壹壺涼水。李白還以為是酒,高高興興地回到船上,拎起酒壺往杯子裏倒,壹聞,味道不對;喝壹口,“呸”地吐了出來!壹看,才知是又濁又渾的江水。他氣壞了,想找店主論理去。又壹想,和這種人沒講頭!可是采石磯壹帶就這壹家酒店。求他施舍,更不行!就是在皇帝老爺面前,李白也不願低三下四,更何況對這樣壹個前(錢)心貼後心的小人呢!

更深夜靜,他翻來覆去地睡不穩;想寫點詩,寫不出。多年了,酒,和他結下了不解之緣。壹壺下肚,他便暫時忘記愁苦;把霧蒙蒙的世界,看個清清楚楚。可是如今,在這滿目淒涼的采石磯頭,連唯壹能使他解悶的酒都沒有了!“李白鬥酒詩百篇”,沒有酒,就寫不出詩。他嘆了口氣,靜聽著房檐下淅淅瀝瀝的雨滴聲,心都要碎了。

有壹天,他在江岸徘徊,路過壹間茅舍,壹位兩鬢全白的老人家,朝他點頭微笑,熱情地請他到屋裏坐。壹進門,老人朝著李白便拜:“感謝救命大恩人!”

李白呆立著,不知是怎麽回事。老漢含淚訴說道:“我姓紀,老家幽州。那年遭災荒,我和老伴帶著孩子上山剝樹皮。忽然出現兩只吊睛白額大虎撲上來,把我那老伴吃了,我和孩子嚇得魂不附體。多虧先生正好漫遊到那裏,飛起壹箭,連射死了兩虎,我父子倆才死裏逃生。”

李白聽了恍然記起,連忙扶起老漢說:“算不了什麽,算不了什麽。”

老漢說:“多少年來,為了報恩,我壹直在暗地裏跟著妳,除了妳在京都時,我進不了皇宮外,從金陵到廬州,從宣城到采石,我壹直跟在妳身邊,捕魚,打柴。”

李白聽了,熱淚盈眶,壹把拉住老人的手,搖晃著,親切地問:“孩子哩?”

老人順手壹指:“喏,在酒店裏幫工。”

李白正想把魯老板以水當酒的事對老人說,老人打斷了他:“我已聽孩子講啦。那號人,什麽事幹不出來?!”說罷,從屋裏抱出壹大壇子酒,“來,仙人,請開懷大飲吧!”老人拍拍胸,“往後,妳喝的酒,全由我這老頭子包啦!”

李白樂得不知如何是好,憋了多天的酒癮,壹下子全沖了出來。他等不得老人拿菜,端起杯來壹飲而盡。飲著,飲著,醉了。他瞇著醉眼,跌跌撞撞地跑到門外“聯璧臺”上,叫人拿筆;老人知道李白詩興來了,趕快遞上準備好的筆墨紙張。李白遙望滾滾的大江。如血的落日,提起筆,壹揮而就: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壹片日邊來。

老人伸出顫抖的手,捧起墨跡未幹的草書,奔回茅屋,恭恭敬敬地貼在墻上。

打那起,這間普通的茅屋可熱鬧起來了。過路的,打柴的,捕魚的,都想進來看看墻上的詩,有的抄,有的背,壹傳十,十傳百。有的還千裏迢迢,專門來欣賞這首詩。有人問起是誰寫的,老漢總豎起拇指,自豪地對大家說:“是詩仙李白的手跡!他是喝了我釀的酒,才寫出這般好詩的呀!”

壹聽這話,南來北往的人都爭著到這裏,坐下喝兩盅,細細品味著這醉人的美酒,領略著詩人創造的意境……也不知從哪天起,老漢開起了酒店,不分日夜,除了為李白釀酒,還用辛勤的勞作為旅客洗去壹路的風塵。

從此,“太白酒家”的店號就亮了出來。

那個魯老板聽說姓紀的老頭釀酒手藝高超,生意興隆。壹肚子不快。加上小酒保也跑到太白酒家去,鬧得自家酒店門庭冷落,酒客越來越少,氣得他吹胡子瞪眼。左思右想,也沒法子,只得叫傭人捧著幾只大元寶,外帶兩壇美酒,親自到江邊去拜訪李白,目的是想請他也為自己寫壹首詩,撐撐門面。

李白壹眼看出這位魯老板的來意,沖他擺擺手:“妳家酒池太淺經不住我壹口喝啊!”說罷把手壹揚,叫船夫開船,只見竹篙壹點,小船輕輕離開江岸,朝江心駛去了。

魯老板急得象熱鍋上的螞蟻,嘶啞著喉嚨喊道:“仙人哪仙人,妳停停,有話好說,好說!”跑了幾步,被石頭絆了壹下,“撲通”壹聲倒在沙灘上。

不久,魯家酒店關門了,而紀老漢的“太白酒家”生意,卻壹天旺似壹天。

壹年後,老漢不幸病故,李白悲痛欲絕,把酒灑進長江,整整哭了三天三夜,並且寫下壹首悼念老漢的詩.

紀叟黃泉裏,還應釀老春。

夜臺無李白,沽酒與何人?

可見,李白與釀酒老漢情誼多麽深厚!

千百年來,沿江壹帶,許多大大小小的酒店總以“太白酒家”、“太白遺風”作為店號,用布寫好,挑在門前廊下,表現出對偉大詩人李白的壹片真情。

戎林 搜集整理

李白沈香亭詠牡丹

盛唐大詩人李白的沈香亭詠牡丹的名句,千百年來壹直為人們所傳誦。說的是壹天唐玄宗與楊貴在沈香亭觀賞牡丹,歌手李龜年領著壹班子弟奏樂歌唱。唐玄宗對李龜年說:“賞名花,對艷妃,妳們怎麽演唱舊詞?這樣吧,妳快召李白來寫新詞。”李龜年趕到長安大街有名的酒樓尋覓,果然李白正和幾個文人暢飲,已經喝得酩酊大醉。當李龜年向他傳達聖旨時,他醉眼微睜,半理不睬地睡過去了。

聖旨是誤不得的,李龜年只好叫隨從把李白拖到馬上,到了宮門前,又用幾人左扶右持,推到唐玄宗面前。唐玄宗見李白壹醉如泥,便叫待臣攙到玉床休息,吩咐端來醒酒湯,楊貴妃叫人用冷水噴面解灑。李白躺在玉床把腳伸向高力士,要他脫靴。高力士無奈,只好憋著壹肚子氣蹲下來為他脫,忙亂壹陣,李白才從醉夢中驚醒。唐玄宗叫他快作詩助興。李白微微壹笑,拿起筆來,不到壹炷香工夫,已經寫成了《清平調》詞三首:

(壹)

雲想衣裳花想客,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

(二)

壹枝紅艷露凝香,雲雨巫山枉斷腸。

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

(三)

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

解釋春風無限恨,沈香亭北倚闌幹。

這三首詩,把牡丹和楊貴妃交互在壹起寫,花即人,人即花,人面花光渾融壹片,同蒙帝恩。從結構上看,第壹首從空間寫,引入月宮閬苑。第二首從時間寫,引入楚襄王陽臺,漢成帝宮廷。第三首歸到現實,點明唐宮中的沈香亭北。以第壹首春風與第三首春風,遙相呼應。

壹首第壹句,見了雲便想起貴妃的霓裳羽衣,見了牡丹花便想起貴妃玉容。下句露華濃,進壹步點染牡丹花在晶瑩的露水中顯得他外嬌艷,使花容人面更見精神。下兩句想象升騰到王母娘娘住的群玉山、瑤臺、月宮等仙人世界,這些景色只有那邊才見,實把楊妃比作天女下凡。

第二首指出楚襄王為中神女斷腸,那及眼前的絕代佳人。再說漢成帝的皇後趙飛燕,還得倚仗新妝,那裏及得眼前花容玉貌的楊妃,不須脂粉,全是天然絕色。這兒以壓低神女和趙飛燕來擡高楊妃。

第三首壹、二句把牡丹、楊妃、玄宗三位融合壹體。傾國美人當指楊妃,第三句中“春風”二字即君王之代詞。

唐玄宗對此詩很滿意,後人編造說,高力士因李白命脫靴,認為受辱,乃向楊妃進讒,說李白以飛燕之瘦,譏楊妃之肥,以飛燕之私通赤鳳,譏楊妃之宮闈不檢,這是不可靠的。

李白的釣魚詩

據說李白有壹次上宰相府,自報家門道:“海上釣鰲客李白。”宰相笑問:“先生臨滄海釣巨鰲,以何物為鉤線?”李白說:“以明月為鉤,虹霓為線。”宰相又問:“用什麽做釣餌呢?”李白高聲道:“就用天下最無義氣的士大夫作釣餌。”宰相聞言不禁毛骨悚然。千百年後蘇東坡評價李白“戲萬乘若僚友,視儔列如草芥”,壹翻氣壯山河、威懾群小的釣魚高論把李白的俠肝義膽、高情逸致表現得淋漓盡致。

樂下凡塵的太白金星

金星在我國古代稱為太白,早上出現在東方時又叫啟明、曉星、明星,傍晚出現在西方時也叫長庚、黃昏星。由於它非常明亮,最能引起富於想象力的中國古人的幻想,因此我國有關它的傳說也就特別多。

在我國本土宗教——道教中,太白金星可謂是核心成員之壹,論地位僅在三清(太上老君,元始天尊,通天教主)之下。最初道教的太白金星神是位穿著黃色裙子,戴著雞冠,演奏琵琶的女神,明朝以後形象變化為壹位童顏鶴發的老神仙,經常奉玉皇大帝之命監察人間善惡,被稱為西方巡使。在我國古典小說中,多次出現太白金星的傳奇故事,可見他的人氣之旺。在膾炙人口的《西遊記》中,太白金星就是個多次和孫悟空打交道的好老頭。

在與金星相關的眾多傳說中,最具有傳奇色彩的應該算是關於唐代大詩人李白的故事了。傳說李白的出生不同尋常,乃是他的母親夢見太白金星落入懷中而生,因此取名李白,字太白。長大後的李白也確有幾分“仙氣”,他漫遊天下,學道學劍,好酒任俠,笑傲王侯。他的詩,想象力“欲上青天攬明月”,氣勢如“黃河之水天上來”,無人能及。李白在當朝就享有“謫仙”的美名,後來更被人們尊為“詩中之仙”。

陶淵明(365~427),晉宋時期詩人、辭賦家、散文家。壹名潛,字元亮,私謚靖節。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陶淵明出生於壹個沒落的仕宦家庭。曾祖陶侃是東晉開國元勛,官至大司馬,都督八州軍事、荊江二州刺史,封長沙郡公。陶淵明的祖父作過太守,父親早死,母親是東晉名士孟嘉的女兒。陶淵明壹生大略可分為三個時期。

第壹時期,晉孝武帝太元十七年(392)陶淵明28歲以前。由於父親早死,他從少年時代就處於生活貧困之中。第二時期,學仕時期,從太元十八年他29歲到晉安帝義熙元年 (405)41歲。第三時期,歸田時期,從晉安帝義熙二年(406)至宋文帝元嘉四年(427)病故。歸田後20多年,是他創作最豐富的時期。陶淵明今存詩歌***125首,計四言詩9

首,五言詩116首。他的四言詩並不太出色。他的五言詩可大略分為兩大類;壹類是繼承漢魏以來抒情言誌傳統而加以發展的詠懷詩,壹類是幾乎很少先例的田園詩。陶詩的藝術成就從唐代開始受到推崇,甚至被當作是“為詩之根本準則”。陶淵明死後 100多年,蕭統搜集他的遺文,區分編目,編定了《陶淵明集》 8卷,並親自寫序,作傳。後來,北齊陽休之又在蕭本基礎上,增加了別本的《五孝傳》和《四八目》,合序目為10卷本《陶潛集》。陽本隋末失其序目,為9卷本。此後,別本紛出,爭欲湊成10卷,北宋時宋庠又重新刊定10卷本《陶潛集》,為陶詩最早刊本。以上各本都沒有傳下來。今能看到的最早版本是幾種南宋至元初本。主要有:曾集詩文兩冊本,南宋紹熙三年刊,有清光緒影刻本;汲古閣藏10卷本,南宋刊,有清代影刻本;焦□藏 8卷本,南宋刊,有焦氏明翻本,今《漢魏七十二家集》中《陶集》5卷亦即焦□翻宋本。此外,還有宋刊《東坡先生和陶淵明詩》本和元刊蘇寫大字本等。最早為陶詩作註的是南宋湯漢。元以後註本、評本日增。元初刊本有李公煥《箋註陶淵明集》10卷:常見有四部叢刊影印本。清代陶澍註《靖節先生集》10卷,有家刊本及文學古籍刊行社排印本。近人古直《陶靖節詩箋》,有“隅樓叢書”本,“層冰堂五種”本,後者稱為《陶靖節詩箋定本》。

1-50首:命子(10首) 庚子歲五月中從都還阻風於規林二首 辛醜歲七月赴假還江陵夜行塗口 雜詩四首 和郭主簿二首 癸卯歲始春懷古田舍二首 勸農(六首) 和胡西曹示顧賊曹 癸卯歲十二月中作與從弟敬遠 停雲並序(四首) 時運並序(四首) 榮木並序(四首) 始作鎮軍參軍經曲阿作 連雨獨飲 乙巳歲三月為建威參軍使都經錢溪 歸園田居五首 歸鳥(四首)

51-100首:責子 戊申歲六月中遇火 和劉柴桑 酬劉柴桑 庚戌歲九月中於西田獲早稻 移居二首 與殷晉安別並序 形影神三首 止酒 雜詩八首 丙辰歲八月中於下[氵巽]田舍獲 示周續之祖企謝景夷三郎 贈羊長史並序 飲酒二十首並序 還舊居 悲從弟仲德 贈長沙公並序(四首) 酬丁柴桑

101-154首:諸人***遊周家暮柏下 怨詩楚調示龐主簿鄧治中 歲暮和張常侍 九日閑居 詠貧士七首 遊斜川 擬古九首 桃花源詩並記 述酒 於王撫軍座送客 讀《山海經》十三首 臘日 答龐參軍 答龐參軍並序(六首) 詠二疏 詠三良 詠荊軻 有會而作並序 乞食 挽歌詩三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