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麽橡棋有楚河漢界?
在中國象棋的棋盤中間,常有壹區空隙,上寫有“楚河”、“漢界”字樣,做為紅方和黑方的分界線。這是以下棋比喻歷史上西楚霸王項羽與漢高祖劉邦之間的壹場楚漢相爭。 古人留下的象棋文物遺存和文字圖譜,都證明:兩軍立營,相持對壘,中隔“楚河漢界”,色分黑紅,為“九五”而戰,戰局中“鬥智不鬥力”,通力擒敵方之“將(帥)”等等,莫不植入楚漢之戰的文化底蘊,而與中華民族劃時代的發展--奠基漢王朝,在歷史、地理、人文形態諸多方面處處吻合。 象棋棋盤上的楚河-漢界有何含義? 來源於楚漢戰爭。“楚河漢界”在古代的滎(xing)陽(屬鄭州)成臯壹帶,該地北臨黃河,西依邙山,東連平原,南接嵩山,是歷代兵家興師動眾的戰場。公元前203年,劉邦出兵攻打楚國,項羽糧缺兵乏,被迫提出了“中分天下,割鴻溝以西為漢,以東為楚”的要求,從此就有了楚河漢界的說法。至今,在滎陽廣武山上還保留有兩座遙遙相對的古城遺址,西邊那座叫漢王城,東邊的叫霸王城,傳說就是當年的劉邦、項羽所築。兩城中間,有壹條寬約300米的大溝,這就是人們平常所說的鴻溝,也是象棋盤上所標界河的依據。 河南滎陽是中國象棋的策源地。2200多年前,楚霸王項羽和漢王劉邦以滎陽為主戰場,展開了長達4年的攻伐激戰,並以滎陽的鴻溝為界,中分天下,成為中國歷史長河中最為精彩的片段之壹。黯淡了刀光劍影,遠去了鼓角爭鳴,當戰爭的硝煙在歷史的長河中漸漸消散,楚河漢界卻永遠定格在了中國象棋棋盤上,昭示著滎陽在中國象棋發展史上的特殊地位,滎陽也因此被譽為中國象棋之都。 據《史記》記載:“鴻溝而西者為漢,鴻溝而東者為楚”。歷史就這樣使鴻溝成了“楚河漢界”。作為“楚河漢界”的鴻溝,不僅留在了滎陽這座“東方名郡”,留在了中華歷史的燦爛進程中,而且也留在了中國象棋的棋盤上,成就了滎陽中國象棋之都的美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