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脈望館抄校古今雜劇的曲折故事

脈望館抄校古今雜劇的曲折故事

上世紀50年代鄭振鐸先生擔任文化部副部長時倡印《古本戲曲叢刊》,其中《古今雜劇》印在4輯中。

鄭振鐸傾囊購得孫銳評點《西廂記》、《李卓吾先生批點西廂記真本》上卷殘本、明嘉靖年間郭勛刻的《忠義水滸傳》、《紅樓夢》脂硯齋殘抄本等珍希古籍。最大的收獲是為當時國民政府教育部購得《脈望館抄校本古今雜劇》,這事說起來真有點扣人心弦。壹天深夜,鄭振鐸突然接到中國書店老板陳乃乾打來的電話,這個電話使他興奮了壹夜。原來陳老板告訴他壹個信息:聽來青閣楊老板說,蘇州書賈唐某發現了32冊元明雜劇,其中有刻本,有抄本。陳老板最後還強調,抄本上大多有明代著名藏書家趙清常的跋。這難道就是自己苦苦尋了8年的那部奇書麽?鄭振鐸簡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元代是我國戲曲史上最輝煌的壹個時代,元曲與唐詩、宋詞並舉,出現了關漢卿、王實甫這樣的戲曲大師,為後世留下了極其豐富的戲劇藝術遺產。但是,經歷了數百年改朝換代,兵火戰亂,遺存於世的戲曲文獻極少。長期以來,人們研究元曲,就只有依賴明臧晉叔的《元曲選》,這幾乎是唯壹的寶庫了。直到近代羅振玉、王國維發現黃堯圃舊藏的《元刊雜劇三十種》後,才又補充了臧晉叔藏書中所沒有的17種元劇。但值得註意的是,黃堯圃在書上寫了“乙編”二字,於是王國維推測,既有乙編,必然還有甲編、丙編等。鄭振鐸也堅信,壹代元劇決不會僅僅只留存《元曲選》和元刊雜劇,完全可能有新的發現。1929年10月間,鄭振鐸從歐洲回來不久,壹天不經意在《國立北平圖書館月刊》上看到江蘇常熟著名藏書家丁初我的《黃堯圃題跋續記》壹文及其附詩壹首,丁說他曾從舊山樓借到過壹部64冊的古今雜劇,內有元明雜劇240來種,是明趙清常的手抄本,還有跋。看到這壹消息,鄭振鐸欣喜萬分,立即赴蘇州找到了丁初我,但丁說那部書他只借閱了3天就歸還了常熟舊山樓。他又托人多次去常熟打聽,但杳無音信。於是他親自趕到常熟,但在他面前的舊山樓卻只是壹片荒涼的廢墟。原來這裏經歷了軍閥的戰火,駐兵隨意將樓內藏書當柴燒。難道這部珍貴的遺書就這樣被毀了嗎?他的心在發痛。然而他並不死心,仍托熟識的書商幫助打探。

功夫不負有心人,這部書終於露面了。但為什麽只有32冊呢?應該是64冊呀?鄭振鐸心中又起了疑團。但他相信,有了這壹半,另壹半也壹定會出現。這壹夜他輾轉反側睡不著,索性披衣起床,秉筆給他在北平圖書館當館長的好友袁守和寫了壹封信,又給當時在重慶國民政府教育部任職的原暨大同事、詞曲專家盧冀野寫信。第二天壹大早,他就到來青閣找楊老板。楊老板告訴他確有這事,賣主要價1千元,還告訴他另32冊在古董商孫某那裏。鄭振鐸壹聽十分欣喜,這部書的另壹半也有了下落;1千塊錢對他來說不是個小數目,由於前段購書,他手頭已很詰據,只好向暨大的同事們借,好不容易湊齊了1千元。天有不測風雲,當他懷揣1千元錢興沖沖地趕到來青閣時,楊老板的壹番話使他從頭涼到腳。楊老板說他來遲了壹步,蘇州唐某的32冊古今雜劇已被古董商孫某以9百元之價買走,現在孫某壹***有64冊,書已完璧,不打算賣。

然而性格壹貫堅強的鄭振鐸是不會就此罷休的,只要有壹線希望,他就要作百分之百的努力。他又找到中國書店的陳老板,經過陳老板找到孫某。孫某壹聽來意,便獅子大開口,要價1萬元。l萬元對於鄭振鐸來說是個天文數字,他壹下怔住了。但對方肯賣,對他來說多少是個安慰。看來光憑個人的力量是不行了,必須借助公家的財力。於是他又向北平圖書館館長袁守和、教育部的盧冀野發去兩封電報,希望北平圖書館能收購或教育部能出資。次日北圖就有了回電,說無法支付如此巨款,鄭振鐸的心涼了半截。第三天盧冀野的回電使他冷卻的心壹下又熱了起來,盧說教育部打算買下。當時兼任教育部部長的陳立夫也來了電報,要他盡量壓價,由教育部承擔這筆巨資。鄭振鐸極為興奮,他立即與陳乃乾去找孫某交涉,經過3天討價還價,終以9千元成交。成交之後,鄭振鐸將先前同事們湊的1千元錢交了定金,並約定20天內將全款付清。

真是壹波多折,誰知兩個星期過去了,重慶方面的匯款還是沒有到。他又急了,20天之內錢不到位,孫老板是會毀約的!情急之中他又想到壹個“借”字,可再找誰去借呢?他想到了與他是“平級”但此時代理暨南大學校長的商學院院長程瑞霖,只有他有支配這筆巨款的權力。於是他找到程,說明來意。程看他為難的樣子,很理解地說:“看來鄭振鐸妳又有好幾天沒睡好覺了,我就借給妳吧。”他謝了又謝,取過支票便趕到孫某處,經過付款、簽字、取書,那凝結著中華民族祖先優秀文化結晶的64冊寶書終於呈現在鄭振鐸眼前,他眼睛濕潤了,用手來回撫摸著這些書。書壹運回家裏,他便急不可待地翻閱起這部書來,還要母親和妻兒都來看這寶貝。後來他對這部書作了深入研究,定名為《脈望館抄校古今雜劇》,還撰寫了壹篇長達3萬余字的跋。

教育部的書款過了兩個多月才匯到上海,鄭振鐸慶幸自己采取了超前措施。關於這部書的價值,詩人徐遲後來用十分生動的語句評價:“妳能想象嗎?這是多麽驚人的發現!僅僅發現了莎士比亞的壹個簽名,全歐洲為之騷動。如果發現的是莎士比亞的壹個從未見過的劇本,妳想,又將如何?試想文藝復興距今不過三四百年。我們的元代,至今卻有六七百年之久。”這不是壹部普通的戲曲集,64冊書中包含有240種雜劇,其中近壹半是湮沒了幾百年的孤本。其重要程度僅次於敦煌石窟經卷和西陲漢簡的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