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
“
說文解字》卷九豕部:“豕,彘也。竭其尾,故謂之豕。象毛足而後有尾,讀與豨同。按:今丗字,誤以豕為彘,以彘為豕。何以明之?為啄琢從豕,蟸從彘,皆取其聲,以是明之。”意思是:“豕”,就是小豬。尾巴極短,所以稱它為“豕”。字形象有毛足、後部有尾之形,讀音跟“豨”字近似。
“豕”字的造字本義就是“豬”。在早期文獻《尚書》中就已經將“豕”與牛羊並列為祭品。《詩經》、《楚辭》中也都對“豕”有細致的觀察與描述。
由於後世“豬”字的廣泛使用,“豕”字也就停留在上古時代的表意範圍了,也就是說,“豕”就是“豬”,幾乎再無它義可言。
參考資料
段玉裁.說文解字註.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
知乎:/question/38579353#answer-31653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