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ín jiāo tāng
2 《證治準繩·瘍醫》卷五:秦艽湯 2.1 秦艽湯的別名秦艽牛蒡湯(《醫宗金鑒》卷七十四)。
2.2 處方秦艽(去蘆)30克、 防風(去蘆)黃芩 麻黃(去節)甘草(炙)玄參(去蘆)犀角屑 牛蒡子(炒)枳殼(去瓤,麩炒)川升麻各22克
2.3 制法上藥哎咀。
2.4 功能主治
疏風涼血,清熱解毒。治風熱毒氣,客於皮膚,遍身疙瘩,形知豆瓣,堆累成片,皮膚瘙癢。
2.5 秦艽湯的用法用量每服15克,用水300毫升,煎至210毫升,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2.6 摘錄《證治準繩·瘍醫》卷五
3 《婦科玉尺》卷四:秦艽湯 3.1 處方秦艽 石膏各3克 炙草 川芎 當歸 白芍 羌活 獨活 防風 黃芩 白術 熟地 茯苓各1.5克 生地1.8克 白芷2.1克 細辛0.9克
3.2 功能主治養血祛風。治產後血虛,外感風熱而成之頭痛。
3.3 秦艽湯的用法用量水煎服。
冬加生姜,春、夏加知母。
3.4 摘錄《婦科玉尺》卷四
4 《性病》 4.1 方名秦艽湯
4.2 組成秦艽1錢5分,甘草(炙)8分,川芎8分,當歸8分,芍藥8分,生地8分,熟地(自制)8分,茯苓8分,羌活8分,獨活8分,白術8分,黃芩8分。
4.3 主治陰腫,又名蚌疽, *** 忽然腫而作痛者。
4.4 秦艽湯的用法用量水煎服。
5 《癥因脈治》卷三 5.1 方名秦艽湯
5.2 組成秦艽、防風、柴胡、黃芩、廣皮、白芍藥、甘草。
5.3 主治外感筋攣,濕熱傷於少陽者。
6 《幼幼新書》卷十七引張渙方 6.1 方名秦艽湯
6.2 組成秦艽(去苗)1兩,鱉甲(醋炙微黃,去裙襕)1兩,川大黃(銼碎,微炒)半兩,麻黃(去根節)半兩,竹茹1分,甘草(炙)1分。
6.3 主治小兒寒熱往來。
6.4 秦艽湯的用法用量每服1錢,水1盞,加蔥白2寸,同煎至5分,去滓溫服。
6.5 制備方法上為粗散。
6.6 附註《奇效良方》有柴胡、檳榔。
7 《保命集》卷下 7.1 方名秦艽湯
7.2 組成秦艽8錢,人參3錢,防風4錢半,芍藥半兩,柴胡8錢,黃芩4錢半,半夏3錢,甘草4錢(炙)。
7.3 功效祛風。
7.4 秦艽湯的用法用量每服57錢,水1盞,煎至7分,溫服,不拘時候。
7.5 制備方法上為粗末。
8 《普濟方》卷三四五 8.1 方名秦艽湯
8.2 組成熟地黃3分,當歸1分半,白芍藥1分半,秦艽1分半,柴胡1分半,甘草1分半,地骨皮1分半。
8.3 主治偶傷風惡寒,渾身疼痛。
8.4 秦艽湯的用法用量上計1兩2錢,挑5錢,水1盞半,煎至8分服,日3次。熱退住服。
9 《準繩·瘍醫》卷五 9.1 方名秦艽湯
9.2 秦艽湯的別名秦艽牛蒡湯
9.3 組成秦艽(去蘆)1兩,防風(去蘆)7錢半,黃芩7錢半,麻黃(去節)7錢半,甘草(炙)7錢半,玄參(去蘆)7錢半,犀角屑7錢半,牛蒡子(炒)7錢半,枳殼(去瓤,麩炒)7錢半,川升麻7錢半。
9.4 主治風熱毒氣客於皮膚,遍身生(疒咅)(疒畾)如麻豆。
9.5 秦艽湯的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5錢,水1中盞,煎至7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9.6 用藥禁忌宜避風涼。
9.7 附註秦艽牛蒡湯(《金鑒》卷七十四)。
10 《鄭氏女科萬金方》卷五 10.1 方名秦艽湯
10.2 組成人參、白芷、羌活、獨活、防風、白術、生地、當歸、白芍、川芎、茯苓、細辛、黃芩、甘草。
10.3 主治婦人中風,汗出不止,大便秘結。
10.4 加減遇天陰,加生姜7片;痞,加枳實。
10.5 附註本方名秦艽湯,但方中無秦艽,疑脫。
11 《醫略六書》卷三十 11.1 方名秦艽湯
11.2 組成秦艽2錢,人參1錢半,防風1錢半,當歸3錢(酒炒),川芎1錢,黃耆3錢(酒炙),炙草1錢半。
11.3 主治產後瘛疭,脈浮虛數者。
11.4 秦艽湯的用法用量水煎,去滓,入竹瀝1杯,姜汁1匙,溫服。
11.5 各家論述產後血氣兩虛,風邪留戀於經絡,故筋脈失養,瘛疭不休焉。熟地補陰滋血,人參補氣扶元,黃耆補中益衛氣,當歸養血榮筋脈,川芎入血海以行血氣,白芍斂營陰以和血脈,防風疏風於表,炙草益胃於裏,秦艽活血祛風以舒筋脈也。水煎,入竹瀝、姜汁,使血氣內充,則輸精於元府,而風邪自散,四肢得稟血氣於胃,無不屈伸如度,何瘛疭之有哉。
12 《金鑒》卷六十九 12.1 方名秦艽湯
12.2 組成秦艽6錢,石菖蒲3錢,當歸3錢,蔥白5個。
12.3 主治婦人陰瘡。
12.4 秦艽湯的用法用量水2鐘,煎1鐘,食遠服。
13 《聖濟總錄》卷壹六壹 13.1 方名秦艽湯
13.2 組成秦艽(去苗土)1兩,玄參1兩,芍藥1兩,艾葉(炙)1兩半,白芷1兩半,續斷1兩半,當歸(切,焙)1兩半。
13.3 主治產後惡露不斷。
13.4 秦艽湯的用法用量每服2錢匕,水1盞,加生姜3片,煎7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13.5 制備方法上為粗末。
14 《不知醫必要》卷壹 14.1 方名秦艽湯
14.2 組成羌活1錢5分,當歸2錢,川芎1錢,熟地3錢,秦艽1錢5分,白芍(酒炒)1錢5分,獨活1錢5分。
14.3 主治風中經絡而痛。
14.4 加減如有熱,加防己1錢,黃芩1錢5分;有寒,加制附子1錢,肉桂4分。
15 《聖濟總錄》卷壹六二 15.1 方名秦艽湯
15.2 組成秦艽(去苗土)1兩,麻黃(去根節,煎,掠去沫,焙)1兩,烏梅(去核,炒)1兩,甘草(炙)1兩,麥門冬(去心,炒)1兩,青蒿子1兩,常山1兩,柴胡(去苗)1兩,鱉甲(醋炙,去裙襕)1兩,大黃(炮,銼)1兩,當歸(切,焙)1兩,赤茯苓(去黑皮)1兩。
15.3 主治產後瘧,先寒後熱,頭疼發渴,骨節痛。
15.4 秦艽湯的用法用量每服5錢匕,水1盞半,加生姜3片,煎至8分,去滓,當未發前服,欲發時再服。
15.5 制備方法上為粗末。
16 《聖濟總錄》卷八十八 16.1 方名秦艽湯
16.2 組成秦艽(去苗土)1兩,柴胡(去苗)1兩,知母1兩,甘草(銼,炙)1兩。
16.3 主治虛勞潮熱,咳嗽,盜汗不止。
16.4 秦艽湯的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盞,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16.5 制備方法上為粗末。
17 《麻癥集成》卷四 17.1 方名秦艽湯
17.2 組成秦艽、知母、黃芩、防風、僵蠶、尖生、當歸、元紅、蘇荷、甘草。
17.3 主治手足不能運掉,舌大不語,口開手撒,頭搖目合,鼻幹吐沫。
18 方出《聖惠》卷五十八,名見《本草綱目》卷十三 18.1 方名秦艽湯
18.2 秦艽湯的別名秦艽散
18.3 組成秦艽1兩(去苗)。
18.4 主治小便難,蜘蛛螫傷。小便難,脹滿悶。由草中花蜘蛛螫傷,仍被露水所搭而致的天蛇瘡,肌膚似癩非癩。痘67日,熱不退。
18.5 秦艽湯的用法用量以水1大盞,煎取7分,去滓,食前分為2服。
18.6 附註秦艽散(《治痘全書》卷十三)。
19 《聖濟總錄》卷五十三 19.1 方名秦艽湯
19.2 組成秦艽不拘多少(去苗土)。
19.3 主治胞轉、腸風脫肛、痘熱不退。
胞轉不得小便。腸胃濕熱及有風而脫肛不止。痘67日熱不退。
19.4 秦艽湯的用法用量每服5錢匕,水1盞半,煎至1盞,去滓溫服。並服以愈為度。
19.5 制備方法上為粗末。
20 《聖濟總錄》卷三十七 20.1 方名秦艽湯
20.2 組成秦艽(去苗土)半分,柴胡(去苗)半分,常山1分,烏梅肉3枚,糯米1撮。
20.3 主治山嵐瘴氣如瘧。
20.4 秦艽湯的用法用量用水2盞,煎至1盞半,去滓,分溫2服,未發前服之。取吐利。
20.5 制備方法上銼散。
21 《聖濟總錄》卷二十七 21.1 方名秦艽湯
21.2 組成秦艽(去苗土)半兩,黃芩(去黑心)半兩,甘草(炙,銼)半兩,木通半兩,枳殼(去瓤,麩炒)半兩,玄參半兩,芍藥1兩,桔梗(炒)1兩,吳藍1兩,山梔子仁1兩,枇杷葉3分(拭去毛,姜汁炙)。
21.3 主治陽毒傷寒,心躁悶亂,煩熱狂語,口幹不止。
21.4 秦艽湯的用法用量每服5錢匕,水1盞半,煎至8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21.5 制備方法上為粗末。
22 《聖濟總錄》卷十九 22.1 方名秦艽湯
22.2 組成秦艽(去苗土)半兩,菖蒲半兩,桂(去粗皮)半兩,當歸(切,焙)半兩,蔓荊實半兩,人參半兩,附子(炮裂,去皮臍)半兩,黃芩(去黑心)半兩,甘草(炙)半兩,遠誌(去心)半兩,防風(去叉)半兩,龍骨3分,赤石脂3分,白茯苓(去黑皮)3分,白芍藥3分,芎藭3分,防已3分。
22.3 主治心痹。邪氣乘虛,恍惚不樂,身體強直,面目變色。
22.4 秦艽湯的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盞,同煎至7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22.5 制備方法上銼散。
23 《聖濟總錄》卷十壹 23.1 方名秦艽湯
23.2 秦艽湯的別名升麻湯
23.3 組成秦艽(去土)半兩,連翹半兩,升麻半兩,芍藥半兩,防風(去叉)半兩,羚羊角(鎊屑)半兩,木香半兩,枳殼(去瓤,麩炒)半兩,薏苡仁半兩。
23.4 主治榮氣虛為不仁,皮膚搔之如隔衣狀。
23.5 秦艽湯的用法用量每服以水2盞,加生姜5片,煎取1盞,去滓,緩緩溫服。
23.6 制備方法上為細散,分為6服。
23.7 附註升麻湯(《普濟方》卷九十五)。
24 《陳素庵婦科補解》卷三 24.1 方名秦艽湯
24.2 組成秦艽、杜仲、川斷、艾葉、地榆、香附、陳皮、前胡、阿膠、防風、黃耆、白術、黃芩、川芎、白芍、蔥白。
24.3 功效止血安胎。
24.4 主治妊娠每下血似月信至者,或孕婦血盛氣衰,或營分受風則經血妄動。
24.5 加減血盛者,加生地、麥冬,倍黃芩、白芍。
24.6 用藥禁忌血盛者,不宜服此湯;艽、防、芎、前不可過用。
24.7 各家論述衛主氣,營主血,營行脈中,衛行脈外。血屬陰,風屬陽,風傷營血則肝火動而魂不藏,風熱相搏,陰血消爍則血下行而胎不安。是方秦艽、防風、川芎皆風藥也。秦艽益肝膽二經血而能祛風;川芎能引諸血藥入厥明血分,上至髓海,下入丹田;防風通行十二經。加以地榆(炒黑)、黃芩(酒炒涼血)、杜、斷、艾、芍安胎養血,耆、術益氣,附、陳行氣,清以前胡,引以蔥白,立方之旨盡矣。
25 《普濟方》卷二九二引《聖惠》 25.1 方名秦艽湯
25.2 組成秦艽(去苗土)半兩,連翹半兩,青橘皮(去白,焙)半兩,檳榔(煨)半兩,犀角(鎊)3分。
25.3 主治風毒久不愈,搏於筋脈,因成瘰癧結核生項腋。
25.4 秦艽湯的用法用量每服3錢,水1盞,加木通少許,同煎至7分。去滓溫服。
25.5 制備方法上為粗末。
26 《聖濟總錄》卷壹五四 26.1 方名秦艽湯
26.2 組成秦艽(去苗土)半兩,鹿角膠(炙燥)半兩,地榆(銼)半兩,甘草(炙,銼)半兩,白芷半兩,人參半兩,芎藭半兩。
26.3 主治妊娠胎動下血,身體煩熱倦怠。
26.4 秦艽湯的用法用量每服5錢匕,水1盞半,加糯米50粒,煎至1盞,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26.5 制備方法上為粗末。
27 《外臺》卷三引《近效方》 27.1 方名秦艽湯
27.2 組成秦艽1兩,紫草1兩,白鮮皮1兩,黃芩1兩,梔子1兩。
27.3 主治天行3日外,忽覺心上妨滿堅硬,腳手心熱,變為黃。
27.4 秦艽湯的用法用量以水1大升半,牛乳1大升,煮取7合,分為2服。老小以意量之,1劑不愈,更吃1劑。
27.5 制備方法上切。
27.6 附註《聖濟總錄》有大黃。
28 《外臺》卷三十七引《古今錄驗》 28.1 方名秦艽湯
28.2 秦艽湯的別名秦艽牛乳二味湯、秦艽煮散、秦艽煎
28.3 組成秦艽3兩(細切)。
28.4 主治服石藥後飲酒,熱盛充滿經絡,心腹少脹,欲心下(疒畐)(疒畐)不消,或時聚如堅,隨復消者;或發黃,小便赤,心堅痛者。傷寒心神煩躁,口幹煩渴。
28.5 秦艽湯的用法用量以牛乳1大升,煮取1小升。去滓,頓服之,得利即愈。若老弱可量氣力進之。熱氣散後,黃色縱徹皮膚,是愈候,勿怪;熱散後,栗栗寒顫,若困顫,黃復出外者,是謂余熱欲散也,勿厚覆,但使饑膚中少寒顫即止。
28.6 用藥禁忌飲食宜清冷,不得濁熱。
28.7 附註秦艽牛乳二味湯(《外臺》卷四引許仁則方)、秦艽煮散(《聖濟總錄》卷六十)、秦艽煎(《衛生總微》卷七)。
29 《外臺》卷十四引《深師方》 29.1 方名秦艽湯
29.2 秦艽湯的別名桂心湯
29.3 組成桂心1兩,防風1兩,黃芩1兩,幹姜1兩,茱萸1兩,秦艽1兩,甘草1兩。
29.4 主治賊風入腹搶心,拘急,四肢不隨,腹滿欲死者。
29.5 秦艽湯的用法用量以水5升,煮取1升半,分再服,湯令熱。不愈,更作。
人體體表面積計算器 BMI指數計算及評價 女性安全期計算器 預產期計算器 孕期體重增長正常值 孕期用藥安全性分級(FDA) 五行八字 成人血壓評價 體溫水平評價 糖尿病飲食建議 臨床生化常用單位換算 基礎代謝率計算 補鈉計算器 補鐵計算器 處方常用拉丁文縮寫速查 藥代動力學常用符號速查 有效血漿滲透壓計算器 乙醇攝入量計算器醫學百科,馬上計算!
29.6 制備方法上切。
29.7 用藥禁忌忌海藻、菘菜、生蔥。
29.8 附註桂心湯(《聖濟總錄》卷十七)。
30 《聖濟總錄》卷九十三 30.1 方名秦艽湯
30.2 組成秦艽(去苗土)4兩,青蒿子(用童便浸1宿,洗,濾幹,焙)2兩,知母(焙)2兩,貝母(去心)2兩,常山(洗,焙)2兩,甘草(鹽水浸,炙黃)2兩,鱉甲(去裙襕,醋浸,炙)4兩,枳殼(去瓤,麩炒)4兩,柴胡(去苗)4兩,半夏(湯洗後,用姜汁浸1宿,曬幹)4兩,陳橘皮(去白,焙)4兩,肉桂(去粗皮)4兩。
30.3 主治骨蒸熱勞。
30.4 秦艽湯的用法用量每服2錢匕,水1盞,加烏梅1個(拍破),生姜3片,煎7分,去滓熱服。如渾身壯熱,並吃2服。
30.5 制備方法上為粗末。
31 《聖濟總錄》卷壹○七 31.1 方名秦艽湯
31.2 組成秦艽(去苗土)1兩,枳實(去瓤,麩炒)1兩,升麻1兩,柴胡(去苗)1兩,知母(焙)1兩,當歸(切,焙)1兩,芍藥1兩,芎藭半兩。
31.3 主治心膈氣痰,煩躁寒熱,頭痛,眼赤痛昏暗。
31.4 秦艽湯的用法用量每服5錢匕,水1盞半,煎至7分。去滓,食後、臨臥溫服。
31.5 制備方法上為粗末。
32 方出《聖惠》卷五十三,名見《聖濟總錄》卷五十九 32.1 方名秦艽湯
32.2 組成秦艽2兩(去苗),甘草3分(炙微赤,銼)。
32.3 功效除煩躁。
32.4 主治消渴。
32.5 秦艽湯的用法用量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32.6 制備方法上為散。
33 《聖濟總錄》卷—壹六 33.1 方名秦艽湯
33.2 組成秦艽(去苗土)1兩,石膏(碎)1兩,甘草(炙)1兩,升麻1兩,桑銀白皮(銼)1兩,大黃(銼,炒)1兩,枳殼(去瓤,麩炒)3分,葛根3分。
33.3 主治因高聲呼吸冷風,或因哀哭傷氣,或飲食熱氣所沖,皆致傷肺,使氣喘促,皮膚風癢,四肢酸疼,鼻塞幹痛。
33.4 秦艽湯的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盞,加淡竹瀝半合,煎至7分,去滓溫服。
33.5 制備方法上為粗末。
34 《聖濟總錄》卷壹五壹 34.1 方名秦艽湯
34.2 組成秦艽(去苗土)1兩,馬鞭草1兩,甘草(炙,銼)1兩,柴胡(去苗)1兩,芎藭2兩,芍藥2兩,桂(去粗皮)2兩,荊芥穗3兩,半夏(湯洗去滑,生姜汁制,炒幹)半兩,白芷3分。
34.3 主治婦人虛勞,月水不利,百節酸痛,壯熱少力,心躁煩悶。
34.4 秦艽湯的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盞,加烏梅1枚(拍破),生姜3片,同煎至7分,去滓溫服。
34.5 制備方法上為粗末。
古籍中的秦艽湯 《張氏醫通》:[卷十六祖方]四物湯(局方)無便溺阻隔。宜此養血營筋。血行風自滅矣。四物湯加秦艽、生地黃、羌活、獨活、防風、細辛、茯苓、白術、白...
《類證治裁》:[卷之壹]中風論治補中湯。瘦人血枯筋急,木旺風淫者,四物湯加鉤藤、秦艽、防風、木瓜。肥人色白多痰者,六君子湯加秦艽、天...
《簡明醫彀》:[卷之二]中風牛黃丸。次主方加當歸、川芎、芍藥、羌、防、枳實、秦艽;減烏梅、白芷、僵蠶、天麻。便秘有痰,滾痰丸(痰...
《醫宗金鑒》:[卷四雜病心法要訣]中風死候,形氣虛者也.偏廢,謂半身不遂也.滅參珍,謂八珍湯減去人參,加入秦艽,生地,石膏,羌活,獨活,白芷...
《明醫指掌》:[卷二]真中風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