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明史》案
1.明朝天啟宰相朱國楨退休後寫了壹本書《明史》。沒落的朱家以壹千塊錢把手稿賣給了湖州的富翁莊廷之。書中講述了崇禎朝和南明的歷史,有譴責清朝的詞句。莊廷毅是個盲人,他對這本書做了壹些補充,就像是他自己寫的壹樣。其父莊運城為該書改名《明史》,請李陵西作序,並邀請18江南名士參與征訂。
2.莊廷毅的嶽父朱友明是個有錢人。順治十七年,該書以莊廷易的名義在世界上出版。康熙二年,他回到吳之榮安縣,只是壹個知縣。他想通過報道建功立業,以便東山再起。他買了第壹期,直接向首都司法部門舉報。他趁機陷害朱,說朱由明是莊書中的“老”了。康熙元年,刑部派人到湖州調查,發現這本書有八大罪狀。主要罪名是興明滅朝。莊運成和朱友明在北京被捕。
3.當時,包括鰲拜在內的四位大臣當權。他們利用這本書大做文章,下令嚴厲審判,給那些懷念明朝的人點顏色看看。莊廷毅被挖出來殺了,他的兄弟莊廷成(24歲)和李令璽被斬首。李陵西的四個兒子也被處死,朱由明有五個兒子,都被殺了。參與著書的毛遠西、吳智勇、吳誌明兄弟,以及被儲江列入書中的顏屋,都被處死。
4.宋逵只是因為沒有事先報告自己有免於刑罰的特權而被革職,程被殺。滬江太守譚希敏上任才半個月。事件發生後,他和地方官李歡都因藏匿而被絞死。刻書、印書、訂書、送板、買書也被斬首。此案執行死刑70余人,牽連221余人。罪犯的妻子被送到偏遠地區做妻子。吳之榮得到了銀行家的壹半財產和朱家的壹半財產,並以此作為右都的建議。後來,他因冷熱而死。
第三,查思庭案
1,科舉規定八股文題目必須出自四書五經。雍正四年九月,江西鄉試考官查思庭提出“韋敏止”四字命題。這四字書出自《詩經·玄鳥》。但有報道稱,查思庭提出這個話題是別有用心的。“威”和“止”,就是雍正打破了頭,雍正大怒,查思庭自然惹上了官司。
2.雍正下令查思庭將此案提交法務部三司(刑部、都察院、大理司)嚴格審批,最終罪名“離譜”。第二年,調查法院的案子結束了。查思庭雖死於獄中,但仍受到殺身、處死兒子、流放家人的懲罰。《西征隨筆》的作者王有壹首《皇帝白花壹毛錢》,被認為是諷刺康熙皇帝,雍正四年被殺。兩人都是浙江人,雍正懷恨在心,於65438年6月+當年10月下詔停止浙江鄉試。
擴展數據
1.文字獄在歷代都時有發生,尤其是清朝,尤其是乾隆年間。中國歷史學家顧頡剛說:“清朝三百年,文學不存在,文字獄災難還是有的。”“是的,但其嚴酷程度比清初更甚。”?嘉慶帝上臺後,改變了乾隆朝的文字獄政策,開始為其平反。自此,古代文字獄基本結束。
第二,清代的文字獄史無前例,隨著統治的穩固而加深。規則越穩定,越達到頂峰。到了乾隆時期,已經強化到無以復加的地步,中國傳統文化被扭曲了?。順治皇帝7次文字獄,康熙皇帝20多次文字獄,雍正帝20多次文字獄,乾隆皇帝130多次文字獄。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文學監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