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塘:指西湖。
煙花:指湖邊的樹發芽了
宿(音肅)火:隔夜未熄的火。這裏指西湖及周邊人家的燈火。
晨鐘:清晨的鐘聲。這裏指靈隱寺的鐘聲。
欹:是嘆詞,表示贊美。
嶼:指西湖三臺山
小島:島嶼。
笙歌:指奏樂唱歌。
鶯囀:鳥的叫聲。
柳洲亭:即湖中景對柳浪聞鶯。
詩文大意:
春寒料峭的西湖邊,垂柳有壹半已經發芽了。
靈隱寺的晨鐘預示著新的壹天已經到來,昨夜的燈火與天上的稀星交相輝映。
透過晨光看到西湖的水面平靜泛著白光,窗外山上的樹、草已經壹遍青色。
笙樂停後,湖中亭裏百鳥在歡樂地歌唱。
欣賞:
此詩是作者夜宿西湖,早晨起來看到的壹幕美景。首聯用十裏寒塘、煙花半醒表明時節、地點。同時也
預示著春天來後,萬物都在復甦中,接著用晨鐘敲醒了新的壹天開始,表明:盡管昨夜的燈火還在與天上的星
光爭發光亮,企圖模糊人的視覺。但湖面的晨光中已經泛著白光,對面山上郁郁青青的樹、草也展示
勃勃生機景象,湖心亭裏百鳥啁啾,壹派忙碌喜慶的氣氛。都說明時令的變化是不以人們的意誌為轉
移的。詩的表面是在歌頌西湖初春的景色,實則是在揭示事物的發展規律。
沈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任何阻斷歷史發展步伐的行為都是螳臂擋車,自不量力。
這是此詩能夠留傳下來的意義所在。也是能夠成為學生課本範文的原因。
作者簡介:
魏憲,字惟度,清順治間庠生。書香門弟。
魏憲為人豪爽,刻苦問學,肆力於詩。愛浦城山水之勝,寓浦十年,後移建溪。嘗寓姑蘇白下間,以詩交海內。
康熙十年選清朝百家詩,編成《皇清百名家詩選》八十九卷。所著詩千余篇,名曰《枕江堂集》。其中有三首詩收入
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清詩紀事初編》卷八。他的詩酣暢恣肆,氣勢雄渾,意境深遠。
惟度編撰的《皇清百名家詩選》,入選者多達官顯宦,名公巨卿,如魏裔介、錢謙益、吳梅村、王士禎等人。
他把自己的作品列於末尾。據說有個叫朱彜尊的詩人的詩沒有被收入這部詩集,牢騷滿腹,認為自己的作品沒有入選,
只是因為官階太低。他作了壹首詩來發泄自己的不滿,全詩為:“近來論詩多序爵,不及歸田七品官。直待書坊有陳起,
江湖諸集庶齊刊。”由於歷史的原因,其實當時的著名詩人屈大均、顧炎武等人的作品也沒有收入。
近年來中國出版界編名家作品選集,壹些才疏學淺、名不見經傳者想方設法讓自己的作品入選。壹旦實現,則其大名與名家赫然並列。這與魏憲把自己的作品收入《皇清百名家詩選》似乎有性質上的不同。官階的高低與其作品質量的優劣常常不成正比,魏憲的作品與那些高官們的作品收入同壹部選集,也許反而是擡舉了那些達官顯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