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端午節這個容易被誤解的節日是妳做的嗎?

端午節這個容易被誤解的節日是妳做的嗎?

關於端午節的起源有多種說法,如:紀念屈原;紀念伍子胥的理論;紀念曹娥;從三代夏至日節;驅邪月邪日說,吳越民族圖騰祭祀說等等。以上各有出處。

根據聞壹多《端午考與端午歷史教育》所列的100多部古籍和專家的考古研究,端午節的起源是中國古代南方吳越人舉行的圖騰祭,早於屈原。但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肺腑的詩篇已深入人心,所以人們“惜之而悼之,議其言於世,以傳誦千古”。所以紀念屈原的理論影響最廣最深,占據主流地位。

在民間文化領域,每年農歷五月初五,人們劃龍舟,吃粽子,喝雄黃酒紀念屈原。

賽龍舟的意義:相傳屈原投江後,楚國人民悲痛萬分,紛紛湧向汨羅江,向屈原致敬。漁民撐起小船,在河上來回打撈他的屍體。

粽子的含義:壹個漁夫拿出事先準備好的粽子、雞蛋等食物,撲通壹聲扔到河裏,說魚吃了就不咬屈博士的屍體。

雄黃酒的寓意:壹個老大夫拿了壹壇雄黃酒,倒進河裏,說是要用藥把小龍打暈,讓它傷不到屈大夫。沒多久,壹條暈乎乎的龍浮在水面上,龍的胡子上還沾著壹塊屈大夫的裙子。人們把龍拉上岸,拔掉筋,然後把筋纏在孩子們的手和脖子上,用雄黃酒擦他們的大腦,這樣那些毒蛇和害蟲就不敢傷害這些孩子了。

正確解讀端午節;

1.端午節是悼念的節日,不是慶祝的節日!

在這樣的節日,如果打出“端午節快樂”這幾個字,不知我們的愛國詩人是什麽感受…!

慶祝端午節,緬懷屈原,紀念屈子,目的是喚起我們對國家的關心,弘揚和傳承我們的愛國情懷。

2.是納吉辟邪避禍的祈福節和吉日!

中華民族歷來是壹個趨吉避兇的民族。“在古人的眼中,五月又叫‘毒月’、‘邪月’:陰陽交替,天氣多變潮濕,蚊子五毒不寧,瘟疫癤子滋生,容易引起流行病。所以端午節的另壹層深意是驅毒避疫。比如漢族人在門前放艾草、菖蒲,四川的彜族人會進山采藥,藏族人會上山采花、擦眼睛、用泉水沐浴全身?

端午節是中藥的盛會,是驅毒避疫的消毒,是壹年中盛夏必過的儀式感!

在端午節,我們應該為了和平、好運和幸福互相道別。

提醒親朋好友提高警惕,做好靜電防護,安全度過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