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笛子是什麽構造

笛子是什麽構造

竹笛由壹根竹管做成,分別由笛身、笛塞、笛膜、膜孔、笛孔、海底、纏絲、飄穗、鑲口、吹孔、音孔、基音孔、助音孔組成。

1、笛身:由壹根竹管做成,裏面去節中空成內膛。

2、笛塞:用軟木材制成的塞子,裝在吹孔上端管內壹定的深度裏。

3、笛膜:壹般是用蘆葦膜做成的,經揉紋後取壹小方塊使用。經過氣流振動笛膜,便能發出清脆、明亮的聲音。

4、膜孔:是笛身左端第二個孔。主要用來貼笛膜。笛膜在這裏起著變化音色的作用。笛子沒膜孔,也能吹奏,但得不到有笛膜的那種獨特的音色。

5、笛孔:分為吹孔、膜孔、音孔。

6、海底:又稱笛腦,是由笛塞內沿至吹孔中心的壹段笛身內膛,它阻止氣流向上,使口風向下流動,集中發音。

7、纏絲:使用絲弦,纏於笛身外面,***有21道至24 道,起保護笛身以免炸裂的作用。

8、飄穗:系於助音孔上的裝飾品,通常用絲帶編成。

9、鑲口:通常在笛身左端(或兩端)鑲以牛骨或象牙,稱為鑲口。

10、吹孔:是笛身左端第壹個孔。笛子能發音,就是通過吹孔把氣灌進笛管內,使管內空氣柱受振動而產生的。

11、音孔:(按指孔)***有六個,分別開閉這些音孔,就能發出高低不同的音。

12、基音孔 :可用來調音,起著劃定笛子最低音範圍的作用。

13、助音孔:在基音孔下端的兩個孔,可用來調高音,起著美化音色、增大音量的作用,也可系飄穗之用。

擴展資料:

壹般來講,普通的笛子的笛頭是樂器的第壹段,上面有吹孔,其作用是發聲。笛頭的頂部是笛帽,笛帽有壹根螺絲與笛頭內的木塞相連。

旋轉笛帽,可以調整木塞在笛頭內的位置。請註意,木塞在笛頭內的位置在樂器出廠時已經調好,若沒有特殊情況,學生不要隨意轉動笛帽。笛身是第二段,笛尾是第三段,上面有音孔和聯動按鍵。打開或關閉音孔,就會改變發音的高低。

發音的基本原理——

長笛的發音和中國笛子壹樣,屬於邊棱音發音方式。簡單地說,就是當我們對準吹嘴吹氣時,由於氣流在管內發生碰撞而發出聲音,並由***鳴管產生***鳴。

所以吹奏時的嘴形和吹氣角度對音色有直接的影響。長笛是十二平均律樂器,如果將音孔全部按上,就發出長笛的最低音,從最下端算起,每打開壹個音孔,就升高半音。但高音區則需要使用交錯指法。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