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個姓氏的排列是有講究的:趙是指趙宋,既然是國君的姓理應為首;其次是錢姓,錢是五代十國中吳越國王的姓氏;孫為當時國王錢俶的正妃之姓;李為南唐國王李氏。他判斷《百家姓》“似是兩浙錢氏有國時小民所著”。所謂“有國”據史書記載,吳越在宋太祖開國後,還存在壹段時間,至宋太宗興國二年才率土歸降。
宋朝的皇氏姓‘趙’,五代十國時期吳越國的國王姓‘錢’,宋朝的壹位學者相信‘孫’是宋朝皇族妻妾的姓氏, ‘李’是南唐的統治者--李後主的姓氏。這就是《百家姓》的開場白--“趙錢孫李”次序的由來。
根據明清朝代有文字記載的學者的研究,《百家姓》早在宋朝以前就存在。在宋朝初期由壹位地處吳、越地區(現今浙江省杭州市)不知名的儒家 學者將其編輯、裝訂成冊。
中華民族歷來重姓氏,歷史上有很多這種書,有些流傳至今。比如,明朝有壹本書叫《皇明千家姓》,明朝的“百家姓”不以“趙錢孫李”開頭,而以“朱”姓開頭。還有壹本叫《禦制百家姓》,是康熙皇帝親自編纂指導的,它以“孔、孟”開頭,因為清朝的皇帝要表達自己對漢族傳統儒家文化的尊崇。另外,還有壹些少數民族文字的“百家姓”,比如《蒙古字目百家姓》,用蒙古語;還有《女真字目百家姓》,用女真文。然而,這些都沒有成為孩子們的童蒙課本,所以也就沒能流行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