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中國古時候的書是從右往左豎排的,它是怎樣演變為今天這個樣子的?

中國古時候的書是從右往左豎排的,它是怎樣演變為今天這個樣子的?

我們現在的書寫習慣與古代漢字豎排向左行的順序是有極大差別的。其實,從古至今,世界各地各種文字的書寫順序是各有不同的,總體上分為左行、右行、下行三種,壹直保留至今。左行如英文等;右行如阿拉伯文、希伯萊文等;下行如傳統的蒙古文、中國古籍印刷、有時的日語等。

在中國古代,因為書寫時是左手拿簡,右手寫字,壹般是壹根簡壹行字,並且為著左手拿簡方便起見,空白的簡是放在左邊的。等到把壹根簡寫完,寫過的簡為著和空白的簡不相混,也就左手壹根壹根的向右邊推去,並且排好。

在這種情形下排出的行款,總是寫好的第壹根簡在最右,以次從右排到左,更由左手拿著的簡是直立的,而壹般人手執細長之物是與人指垂直的;於是中國字的行款,成為自上而下,自右而左了。

竹簡與木牘是古代用於書寫、記事的竹片和木片。簡牘流行於東周至魏晉時期,可能在殷商時期就已出現。目前發現的時代最早的簡是在湖北隨州戰國早期曾侯乙墓出土的,最晚則可延續到魏晉時期,而用少數民族文字如吐蕃文、西夏文等書寫的簡牘,在西北地區的唐宋墓葬中還有發現。

古代用竹簡制成的書內容十分廣泛,包括官方的各種文書檔案、私人信件、各種書籍抄件、歷譜,以及專為隨葬用的遣冊等等,有很高的史料價值,也是很珍貴的書法墨跡。對它們的發現和研究,是近代學術界的重要成果之壹。

這些簡都是每片簡抄寫壹行字,所寫的字數因簡的長短而不等。另外還有壹種簡,寬約二厘米左右,每簡上抄寫兩行字,這種簡稱為“兩行”。竹簡壹般都是用絲綸或麻繩將零散的簡編成冊,是先編聯,後書寫,綸繩所過之處空而不寫。

因為竹簡與木牘制作繁復,而且書寫字數有限、攜帶不便,所以縑帛成了秦漢時代的重要書寫材料。用縑帛寫成的書籍,稱為帛書。後來,隨著造紙術的不斷改進,簡牘、帛書逐漸被廢棄,紙最終成為書寫的主流材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