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起源:
《甲骨文》是商代流傳的壹部書跡,記載了盤庚遷殷至之間270年間的甲骨文。在金文銘文的開始,創始人或其祖先的名字大多是禁忌。直到商朝滅亡,只有文章,但當時最長的文章仍然只有四十字。
不同的運營商:
甲骨文因刻寫在龜甲和獸骨上而得名。青銅器銘文刻在鐘鼎上,有時稱為鐘鼎文。
數據擴展:
金文是漢字的壹種書法名稱,指的是殷商、周代鑄在青銅器上的銘文,也叫鐘鼎文。商周是青銅器時代,以鼎為代表的禮器,以鈴為代表的樂器,“鐘鼎”是青銅器的代名詞。
中國在夏朝進入青銅時代,煉銅和青銅器制造技術非常發達。因為周朝稱銅為金,青銅器上的銘文稱為“金文”或“吉祥文字”;因為這種青銅器上鐘鼎上的文字數量最多,所以過去被稱為“鐘鼎文”。
金文的應用期約為800年,從商朝末年到秦滅六國。據容庚的《金文辨》記載,金文共有3722處,其中2420處可以辨認。
商代青銅器銘文
即使商代以前就有青銅器,但青銅器銘文始於盤庚遷殷(今河南安陽西北)之後。剛開始只有幾個數字,到壹周開始,已經達到200多字了。商代末年,有青銅器銘文的青銅器很多,但描述還很簡略,多為鑄者或其祖先所忌諱。直到商朝滅亡,只有文章,但當時最長的文章仍然只有四十字。
秦漢銘文
秦始皇統壹全國後,詔令用同壹種語言書寫,四面八方豎起紀念碑。用的都是小篆,鐘鼎上也不再刻銘文,所以金文逐漸沒落。直到漢代,人們更多地在鐵上鑄銘文,青銅器皿已不再使用,所以歷史上也看不到青銅器上的銘文。